- 年份
- 2024(5027)
- 2023(7425)
- 2022(6256)
- 2021(5935)
- 2020(4653)
- 2019(10440)
- 2018(10370)
- 2017(19799)
- 2016(10436)
- 2015(11218)
- 2014(10808)
- 2013(10484)
- 2012(9473)
- 2011(8658)
- 2010(8845)
- 2009(8688)
- 2008(7538)
- 2007(6203)
- 2006(5314)
- 2005(4728)
- 学科
- 济(37613)
- 经济(37557)
- 管理(27109)
- 业(24682)
- 企(21596)
- 企业(21596)
- 方法(15840)
- 数学(12610)
- 数学方法(12443)
- 财(10220)
- 中国(10176)
- 农(9957)
- 业经(9666)
- 理论(9132)
- 贸(8930)
- 贸易(8925)
- 易(8710)
- 融(8505)
- 金融(8504)
- 学(8015)
- 制(7474)
- 银(7448)
- 银行(7433)
- 行(7184)
- 农业(6549)
- 务(6271)
- 财务(6255)
- 财务管理(6245)
- 和(6187)
- 企业财务(5894)
- 机构
- 学院(138884)
- 大学(138626)
- 济(58170)
- 经济(56978)
- 管理(51136)
- 研究(45106)
- 理学(43981)
- 理学院(43492)
- 管理学(42725)
- 管理学院(42472)
- 中国(36595)
- 财(28876)
- 京(27599)
- 科学(24723)
- 财经(23051)
- 所(21332)
- 经(21032)
- 中心(21002)
- 范(19632)
- 师范(19490)
- 经济学(19394)
- 研究所(19116)
- 江(19004)
- 经济学院(17451)
- 财经大学(17426)
- 北京(17205)
- 农(16690)
- 州(16239)
- 业大(16210)
- 院(16204)
- 基金
- 项目(89896)
- 科学(71551)
- 研究(69998)
- 基金(65435)
- 家(55849)
- 国家(55383)
- 科学基金(47856)
- 社会(45484)
- 社会科(43064)
- 社会科学(43058)
- 省(33936)
- 基金项目(33554)
- 教育(33050)
- 编号(29490)
- 划(29064)
- 自然(28785)
- 自然科(28152)
- 自然科学(28145)
- 自然科学基金(27648)
- 资助(26473)
- 成果(24756)
- 部(20434)
- 重点(20429)
- 课题(20024)
- 创(19506)
- 发(19290)
- 国家社会(18963)
- 性(18665)
- 项目编号(18647)
- 教育部(18403)
共检索到206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贵鹏 杨建飞
在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的基础上,从货币视角,阐述了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对于经济危机形成原因的不同阐释,并且对两者在预期理论、长期与短期取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主张四个方面的分歧做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结合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得出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
经济危机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守一
在西方经济学中,各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经济学"拳击赛"从未停过。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需要安排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进行一场"拳击赛"。通过分析他们有关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怎样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效果等方面的政策主张,结果发现:在这场经济学"拳击赛"中,凯派获胜,弗派失利。因此,为了对付金融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较大力度的措施,使凯派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重新得到了确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涤源 张健君
本文介绍了传统数量说的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和托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以及温特劳布与罗西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批评,最后提出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陶江
弗里德曼的理论缺陷制约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他的货币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遗弃了货币的交易速度,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表述。他的货币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货币需求的高度稳定。但他忽视了制度和技术的长期变化会导致货币速度加快,如果没有抵消性因素,货币需求将不会相对稳定。弗里德曼既没有为这一悖论设立补充假设,也无法解释他的经验证据与制度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弗里德曼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变量。经验分析表明:货币的交易速度是比货币的收入速度更真实的、更有价值的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琼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全面反思,重新认识凯恩斯理论价值。凯恩斯视角的汇率理论侧重国内经济目标,主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一定程度资本管制,是实现汇率稳定、价格稳定、避免危机,拥有货币政策独立的根本途径,一国不能放弃管理本国货币的权力。本文从凯恩斯理论视角对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谨慎推行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汇率制度 国家本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庞娟 郭殿生
学术界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探索往往止步于其萧条经济方面,缺乏对凯恩斯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深入的探讨,致使出现对相关理论认识不清和盲目运用的现象。研究发现,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判断、发展研究和利弊分析,都有深刻的理论前瞻性。应辩证地分析和运用其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河北 葛浩阳 蔡超
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重要的,马克思和弗里德曼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研究范式、对货币需求的具体分析上,而且也体现在由货币需求所延伸出来的对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和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解差异。马克思对货币需求是一种规律性研究,弗里德曼更多的是经验研究。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 弗里德曼 货币需求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陶江
货币的数量与交易速度 ,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石。弗里德曼的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 ,遗弃了交易速度 ,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的表述。他忽略了货币需求稳定与交易速度加快之间的悖论 ;他的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制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反差 ;他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 ,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的变量 ,不包含真实的经济信息。经验分析表明 :货币的交易速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学应该将货币重要性的讨论重点转移到货币的交易速度上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健君
我国目前所奉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一种货币供给政策,但单从供给管理方面往往难以达到宏观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需求管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注目。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为我们制定货币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辉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川
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比较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信贷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信贷周期的特点,并且模型模拟出的产出、实际利率和投资等主要变量的相对标准差都与实际经济数据相吻合;同时,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显示,相比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泰勒规则对我国实际经济变量有着更好的控制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小芳
货币究竟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还是增殖价值的资本呢?因为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使用价格,所以理解利率是理解货币资本的契机。马克思和凯恩斯都认为利率是由借贷货币资本而非货币供求决定的。两人对货币利率的态度源于他们的价值观,即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价值的表现——价格是由货币衡量的。也正因如此,他们都指出了利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也都认为虚拟资本的资本化会影响再生产。但是凯恩斯并未认识到人的阶级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劳动,而马克思却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货币作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控制。最后,在马克思和凯恩斯货币资本论的指导下,为防范金融风险,笔者提出了诸如控制信贷规模和权衡不同地域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 凯恩斯 货币 货币资本 利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辉 毛顺宇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当前的外汇市场上,汇率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短期资本流动,而非西方主流理论声称的"根本因素"。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遵循启发式原则形成预期、作出判断、付诸行动,具有从众效应,易发生突然逆转,导致汇率不稳、波动频繁。后凯恩斯主义强调,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资周期的约束造成收入流与支出流、现实收益与预期金融收益、非金融汇率与市场汇率等多个"紧张点",危机将率先以某个"紧张点"断裂的形式爆发,而后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影响其他市场和整体经济。为此,后凯恩斯主义主张采取适度资本管控、合理引导预期、维护货币主权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汇率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一国经济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