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8)
- 2023(16183)
- 2022(13406)
- 2021(12430)
- 2020(10250)
- 2019(22944)
- 2018(22741)
- 2017(43754)
- 2016(23410)
- 2015(25925)
- 2014(25495)
- 2013(25049)
- 2012(23055)
- 2011(21056)
- 2010(21526)
- 2009(20558)
- 2008(19885)
- 2007(17898)
- 2006(16167)
- 2005(14682)
- 学科
- 济(105751)
- 经济(105654)
- 管理(69202)
- 业(64408)
- 企(51746)
- 企业(51746)
- 方法(38046)
- 数学(33434)
- 数学方法(33105)
- 中国(29650)
- 农(27552)
- 财(24165)
- 地方(23180)
- 业经(22372)
- 学(21222)
- 制(21199)
- 贸(21010)
- 贸易(20995)
- 易(20447)
- 银(18662)
- 银行(18617)
- 技术(18181)
- 农业(17995)
- 行(17879)
- 融(17136)
- 金融(17134)
- 理论(15089)
- 环境(14977)
- 策(14725)
- 地方经济(14450)
- 机构
- 学院(337091)
- 大学(333972)
- 济(148488)
- 经济(145498)
- 管理(126444)
- 研究(115308)
- 理学(107512)
- 理学院(106374)
- 管理学(104719)
- 管理学院(104096)
- 中国(91807)
- 财(69877)
- 京(68735)
- 科学(67031)
- 所(58069)
- 农(55228)
- 财经(54494)
- 中心(52829)
- 研究所(52084)
- 江(51745)
- 经(49309)
- 业大(47096)
- 经济学(46623)
- 北京(43563)
- 范(43521)
- 农业(43290)
- 师范(43040)
- 经济学院(41832)
- 州(41287)
- 院(40750)
- 基金
- 项目(213057)
- 科学(167197)
- 研究(157737)
- 基金(153041)
- 家(133081)
- 国家(131942)
- 科学基金(112266)
- 社会(102053)
- 社会科(96842)
- 社会科学(96817)
- 省(84051)
- 基金项目(79548)
- 教育(72762)
- 划(70137)
- 自然(69920)
- 自然科(68301)
- 自然科学(68279)
- 自然科学基金(67046)
- 编号(64007)
- 资助(62502)
- 成果(52734)
- 重点(48030)
- 发(47349)
- 部(46867)
- 创(46531)
- 课题(44965)
- 创新(43649)
- 国家社会(42165)
- 教育部(40586)
- 科研(40025)
- 期刊
- 济(172200)
- 经济(172200)
- 研究(107230)
- 中国(66730)
- 财(52326)
- 农(50515)
- 学报(49588)
- 管理(48985)
- 科学(45626)
- 融(42992)
- 金融(42992)
- 大学(37650)
- 教育(37055)
- 学学(35553)
- 农业(33266)
- 经济研究(29781)
- 技术(29287)
- 业经(28022)
- 财经(27760)
- 经(23973)
- 问题(22077)
- 贸(19367)
- 技术经济(17761)
- 国际(17103)
- 商业(17047)
- 业(17030)
- 理论(16384)
- 统计(15428)
- 科技(15294)
- 现代(15128)
共检索到521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丽巍 郝林
本文首先介绍并对比了传统货币经济学与新范式所持的观点,指出在由货币政策到信贷的传导过程中两者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导方式和影响程度,新范式认为银行行为决定信贷总量并且在货币政策向信贷的传导过程中存在多种效应。其次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范式观点在我国现阶段基本正确。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上,要把握"稳、准、狠"的原则;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要着重强调对存贷利差的调节,引导银行的贷款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本华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为经济学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在行为经济学范式下研究货币政策,他们的研究从理论前提假定和均衡演绎方法两个方面对主流的货币政策研究进行了发展,使之更切合实际。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规则等方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闵远光
利率平滑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也正逐渐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新范式。利率平滑操作是宏观经济均衡价格发现机制,可以平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稳定金融市场,减小经济调整成本,减少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增强货币政策可预测性。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改善利率平滑操作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文章以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丽巍 罗丹
本文分析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信贷配给程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Galbraith提出的计量模型,通过简化方程,计量了199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能够反映我国信贷配给程度的阈值。结果表明:2003年7月—2007年12月期间信贷配给程度减轻,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信贷配给程度加重,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计量结果同样可以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 货币政策 阈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新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渠道 向量自回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清华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货币政策在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仍然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笔者就提高信贷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建议如下:一要实行稳健的信贷政策,完善信贷政策的操作及实施机制;二要增强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观念,积极拓展信贷市场;三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经济基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市场 传导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璐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宏观调控的难度也日益增加。应重点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矛盾性、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以及金融危机的易传染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调整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WTO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磊
关于货币起源的历史,已有大量证据说明其最初并非充当一般等价物,而是某种类型的借据,承担价值尺度和债务清偿手段的职能,而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仅是其初始职能的自然延伸。在经济学说史中,重商主义、斯密、克纳普、凯恩斯等都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货币价值来自于其借据的性质中所包含的权利,而并非其实物价值。现代货币理论是国定货币学说的最新发展,强调国家货币是政府债务的一种,价值来自于国家的征税权。在现代国家,总是先有政府债务,再有纳税行为。现代货币理论主张功能性财政政策,并提出最后雇佣者计划,同时还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代货币理论思想脉络及政策主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其的质疑及启示。分析现代货币理论及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现代货币理论 税收驱动货币 功能性财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明柱
本文以我国经济环境的走势开篇,着重分析了在经济开放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受到的影响,论述是沿着货币政策目标制定到通过工具执行到最终实施效果的思路进行,得出经济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必然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后针对前文所述的问题,后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包括:政策搭配协调以解决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化复杂化的问题,确立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导调控地位以减少金融开放对央行政策工具的影响,改革完善现行汇率制度以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仔在的现象,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本文将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规则引入DSGE模型,基于1996—2015年间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规则属性进行识别,并运用数值模拟以系统探究央行与财政部门不同互动策略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贝叶斯估计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相机操作特征;央行独立性较低,当前货币调控主要遵循"被动配合型"操作范式。数值模拟发现,"独立型"货币规则下财政冲击造成的经济偏离最小,经济回归稳态的速度最快,社会福利损失也最小;央行现阶段所采用的"被动配合型"规则消化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差,经济稳态收敛速度较慢,并最易引致福利损失。为此,本文认为未来我国货币调控应由"被动配合型"向"独立型"操作范式转型,以有效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