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677)
- 2022(10203)
- 2021(9509)
- 2020(8028)
- 2019(18247)
- 2018(18067)
- 2017(35647)
- 2016(19517)
- 2015(21726)
- 2014(21604)
- 2013(21263)
- 2012(19866)
- 2011(17989)
- 2010(18176)
- 2009(16984)
- 2008(16978)
- 2007(15410)
- 2006(13275)
- 2005(12101)
- 学科
- 济(75562)
- 经济(75491)
- 管理(54825)
- 业(53447)
- 企(43073)
- 企业(43073)
- 方法(35734)
- 数学(31820)
- 数学方法(31433)
- 财(23217)
- 农(22969)
- 中国(19593)
- 贸(17187)
- 贸易(17182)
- 易(16744)
- 制(15765)
- 业经(15759)
- 学(15710)
- 地方(14688)
- 务(14686)
- 财务(14650)
- 农业(14649)
- 财务管理(14618)
- 企业财务(13885)
- 银(13569)
- 银行(13544)
- 行(12856)
- 融(12650)
- 金融(12648)
- 策(12222)
- 机构
- 学院(275012)
- 大学(271898)
- 济(113568)
- 经济(111069)
- 管理(103219)
- 研究(92862)
- 理学(88129)
- 理学院(87170)
- 管理学(85582)
- 管理学院(85068)
- 中国(72373)
- 科学(56385)
- 京(56095)
- 财(55886)
- 所(48012)
- 农(47941)
- 中心(43862)
- 财经(43458)
- 研究所(43227)
- 江(42283)
- 业大(40400)
- 经(39382)
- 农业(37920)
- 范(35420)
- 北京(35151)
- 经济学(35135)
- 师范(35064)
- 州(33927)
- 院(32919)
- 财经大学(32147)
- 基金
- 项目(177654)
- 科学(139084)
- 研究(130562)
- 基金(128006)
- 家(111149)
- 国家(110234)
- 科学基金(93750)
- 社会(81424)
- 社会科(77194)
- 社会科学(77173)
- 省(70073)
- 基金项目(66643)
- 教育(61006)
- 自然(60578)
- 自然科(59135)
- 自然科学(59115)
- 划(59040)
- 自然科学基金(58077)
- 编号(54517)
- 资助(53700)
- 成果(45066)
- 重点(40376)
- 部(39699)
- 发(38462)
- 课题(37715)
- 创(36806)
- 性(35178)
- 科研(34537)
- 创新(34431)
- 教育部(33980)
共检索到410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郭栋
特别国债的发行为政府货币政策组合提供了新的操作工具,该文利用"资产不完全替代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就特别国债的政策目标、其短期和中长期的经济影响以及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研究,结合资金市场的利率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资金交易策略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特别国债 货币紧缩 信贷传导 有效性分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俊 秦翔
以2005~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从公司投资角度切入,检验商业信用是否会对紧缩货币政策下企业投资减少效果产生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总体上商业信用并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作用效果;如将样本数据分为国企与非国企,由于商业信用的影响,国企的投资并未因货币政策紧缩而减少,即仅就国企而言,商业信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得到该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货币政策在信贷渠道传导的调控作用在不同银行业集中度下的强弱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获取商业信用的难易程度不同。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信用 公司投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俊 秦翔
以2005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从公司投资角度切入,检验商业信用是否会对紧缩货币政策下企业投资减少效果产生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总体上商业信用并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作用效果;如将样本数据分为国企与非国企,由于商业信用的影响,国企的投资并未因货币政策紧缩而减少,即仅就国企而言,商业信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得到该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货币政策在信贷渠道传导的调控作用在不同银行业集中度下的强弱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获取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信用 公司投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叙果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刺激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我国中央银行自1996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但这些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如何,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又怎样?怎样才能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以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呢?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效力分析 1.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工具是我国央行较常用的政策工具。自1996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七次下调了利率,至此,存款利率平均下调4.73个百分点,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贷款利率平均累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鹏 王飞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债市场的规模、流动性与发展深度。我国国债市场规模较小使得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物质手段, 无法实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扩张;国债市场流动性较低使得央行无法实现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快速操作,以及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精确控制;国债持有者结构不合理阻碍了货币政策意图经由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传导。为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将其建设成具有适度规模、高流动性与一定发展深度的相对发达、成熟的国债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劼
银行业内在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失衡并触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显现出的信用紧缩行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节奏、力度和持续性。这一现象无法通过经典的派生存款理论加以解释。分析在传统的存款准备金约束之上加入了监管资本约束条件,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解释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与特征。
关键词:
顺周期性 信用紧缩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劼
银行业内在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失衡并触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显现出的信用紧缩行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节奏、力度和持续性。这一现象无法通过经典的派生存款理论加以解释。分析在传统的存款准备金约束之上加入了监管资本约束条件,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解释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与特征。
关键词:
顺周期性 信用紧缩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莹 张华新 刘海莺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从稳健性货币政策转化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十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方向的首次转变。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复出的必要性及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流动性过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军泽 杨柳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考察了当前制约货币政策选择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如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银行信贷渠道狭窄等,并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 利率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悟
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之中,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再次如期而至——5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宣布的还有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川
本文在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作用与局限性。针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论证了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据与实施手段:紧缩的货币政策应该以统筹兼顾内外均衡为原则,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以回笼过量发行的货币量为首要任务,将汇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适当加大票据发行与法定准备金力度,配合利率政策,疏堵结合,改善宏观调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汇率政策 利率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伊莎贝尔·施纳贝尔 詹知巡
如果当前不能及时压降通胀,将从根本上推迟绿色转型。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将推动价格回归稳定,更有利于社会中长期的发展绿色转型将全面推动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巨量的资金,从而实现净零转型。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低利率或利率下行的环境能够明显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经接近或低于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
关键词:
紧缩货币政策 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