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1)
2023(6218)
2022(5189)
2021(5064)
2020(4250)
2019(9953)
2018(9617)
2017(18678)
2016(9931)
2015(11661)
2014(11512)
2013(11785)
2012(11342)
2011(10619)
2010(10444)
2009(9770)
2008(9992)
2007(8576)
2006(7846)
2005(7450)
作者
(29111)
(24209)
(24115)
(23262)
(15722)
(11480)
(10979)
(9598)
(9189)
(8795)
(8726)
(8287)
(8081)
(8056)
(7930)
(7561)
(7249)
(7213)
(7087)
(6471)
(6431)
(6043)
(5793)
(5731)
(5626)
(5599)
(5465)
(5014)
(4890)
(4857)
学科
(44555)
经济(44508)
方法(22048)
管理(21877)
数学(20304)
数学方法(20183)
(19787)
(18779)
银行(18633)
(17377)
中国(15550)
(15530)
(15015)
企业(15015)
(12469)
贸易(12455)
(12294)
(11940)
金融(11939)
(9972)
制度(9966)
业务(9597)
(9524)
(8974)
(8524)
银行制(8307)
业经(7280)
(6841)
关系(6272)
(6169)
机构
大学(151296)
学院(144535)
(72475)
经济(71362)
研究(59143)
中国(55654)
管理(50946)
理学(42529)
理学院(41988)
管理学(41378)
管理学院(41124)
(33670)
(33566)
科学(32147)
(30485)
研究所(27738)
财经(27013)
中心(26748)
经济学(25712)
(25045)
(24494)
(23368)
经济学院(23313)
银行(22406)
北京(22219)
(20861)
财经大学(20732)
(20684)
(20387)
(20118)
基金
项目(91388)
科学(72657)
基金(70918)
研究(65547)
(62762)
国家(62398)
科学基金(52141)
社会(44808)
社会科(42740)
社会科学(42732)
基金项目(35943)
自然(32085)
自然科(31400)
自然科学(31385)
资助(31076)
自然科学基金(30906)
教育(29822)
(29292)
(27283)
(23198)
编号(23191)
中国(22221)
重点(21321)
国家社会(20673)
成果(20435)
教育部(20203)
(19182)
(18252)
人文(18094)
大学(17994)
期刊
(74030)
经济(74030)
研究(52961)
(34766)
金融(34766)
中国(30818)
(24311)
学报(23186)
科学(22706)
(21725)
管理(18988)
大学(17790)
学学(16779)
财经(15012)
经济研究(13635)
农业(13439)
(12970)
国际(12415)
(12217)
教育(11602)
世界(10981)
问题(10211)
技术(9732)
(8247)
理论(7871)
业经(7596)
统计(6896)
技术经济(6872)
实践(6687)
(6687)
共检索到239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耿同劲  
货币空转不但包括不经过产业过程、始终以货币资本的形态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的第一种形式,而且也包括货币资本在转化为生产资本或商品资本过程中的阻滞和缓流,这是货币空转的第二种形式。流动性的泛滥提供了货币空转赖以存在的土壤,制度性利差、汇差导致的套利空间催生了票据融资、进出口贸易途径的第一种形式货币空转,而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诱发了影子银行途径的第二种形式货币空转。防范货币空转需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以及全面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晓玫  弋琳  
货币空转指货币在循环过程中跳过了实体经济而陷入金融机构间"自循环"的现象,其本质是银行对流动性的滥用。而流动性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管理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是保证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事件再次引发了学界对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广泛讨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因素模型,结合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得出货币空转是此次"钱荒"事件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海峰  冯静  
信用学派(Credit School)提出了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其主要观点包括利率反周期和供给机制发生作用。“新范式”对当前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义根  胡志九  
竭力保证银行贷款有效偿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内在要求。2003-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保持连续多年的下降轨迹,随后进入上升通道且短期之内难言见顶。受贷款基数扩大影响,不良贷款率微小上升带来不良贷款绝对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惯性上升,需要趁早防范不良贷款的潜在增量风险,多手段灵活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改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贷款处置的道德风险。文章进一步剖析债转股化解不良贷款的利弊,认为现阶段需要谨慎推行债转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涛  胡莹  
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以CR4指标代表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以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H统计量代表银行业竞争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累积脉冲响应函数代表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有着正向效应,对货币政策传导至中介目标M2的影响最大,对货币政策传导至最终目标GDP与CPI影响程度较小,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明显高于竞争程度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衡  王周伟  
本文通过对中国79家银行2005~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了五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论有: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创造方面显示出审时度势的灵活操控特点;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创造存在时滞性;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创造水平越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每下调1%,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创造水平就会分别增加0.062%、0.053%。广义货币增速与商业银行整体的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是负相关的,系数分别约为-0.009,同业拆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1%,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就会分别减少约0.035%和0.062%。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历芳  刘纪鹏  
2017年以来,中央释放出继续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其中银行业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是,在重视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防范。回顾国内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尚不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实质性风险,但为了与开放政策相适应,应构建安全审查机制等"第二道防线";审视内部,银行业表外风险叠加或可引发明斯基时刻,为此,应切实严格管控影子银行,要求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健运营水平,防止爆发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勤  
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银行资产配置的两阶段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以Lerner指数衡量的银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发挥主要作用;(2)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作用受银行竞争程度影响,并且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削弱银行贷款渠道的作用,这一效应主要通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传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代军勋  海米提·瓦哈甫  
由于银行特质性的差异,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性不一样,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随着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建立和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也会发生调整,从而有可能加剧银行特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大背景,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将货币政策信号、银行特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状态有机统一起来,通过选取更具现实性的风险承担指标,对不同货币政策信号下我国银行业的不同风险承担状态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信号对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敏感性大相径庭。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金泽   刘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颖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产融结合的系统性风险和信用信誉风险、关联交易风险、恶意举债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来源,要量身定做适合的准入机制,对关联交易实施严格监管,对系族企业加强协调监管,建立顺畅稳健的退出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增印  徐晓伟  
对于中国以银行业为导向的金融市场而言,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及其具体的测度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银行,运用非结构方法的Panzar-Rosse模型对1995~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进行测度,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VEC模型,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洋  
利用1992~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VAR模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影响显著: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集中度的不断下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逐渐变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