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7)
- 2023(6539)
- 2022(4641)
- 2021(3781)
- 2020(2813)
- 2019(6076)
- 2018(5923)
- 2017(11039)
- 2016(6070)
- 2015(6636)
- 2014(6649)
- 2013(6552)
- 2012(6269)
- 2011(5638)
- 2010(5712)
- 2009(5541)
- 2008(6082)
- 2007(5579)
- 2006(4920)
- 2005(4663)
- 学科
- 济(29758)
- 经济(29724)
- 管理(22790)
- 业(22755)
- 企(21288)
- 企业(21288)
- 财(13807)
- 业经(11648)
- 务(10967)
- 财务(10958)
- 财务管理(10923)
- 方法(10693)
- 企业财务(10507)
- 数学(8743)
- 数学方法(8652)
- 产业(8337)
- 信息(8279)
- 总论(7969)
- 信息产业(7872)
- 中国(7863)
- 融(6328)
- 金融(6327)
- 银(6327)
- 银行(6325)
- 农(5982)
- 贸(5974)
- 贸易(5968)
- 易(5868)
- 行(5842)
- 理论(5716)
- 机构
- 大学(97951)
- 学院(94717)
- 济(40975)
- 经济(40198)
- 管理(33858)
- 研究(31506)
- 理学(27713)
- 理学院(27407)
- 中国(27134)
- 管理学(27099)
- 管理学院(26898)
- 财(25294)
- 京(20271)
- 财经(19020)
- 经(17213)
- 科学(15887)
- 所(15430)
- 江(14697)
- 中心(14635)
- 财经大学(14245)
- 经济学(14080)
- 范(13531)
- 师范(13445)
- 研究所(13333)
- 北京(13224)
- 经济学院(12680)
- 州(12208)
- 融(12008)
- 金融(11819)
- 师范大学(10943)
- 基金
- 项目(54525)
- 科学(43424)
- 研究(43352)
- 基金(40684)
- 家(35090)
- 国家(34310)
- 社会(29468)
- 科学基金(29405)
- 社会科(28096)
- 社会科学(28084)
- 基金项目(19719)
- 教育(19430)
- 省(19269)
- 编号(17604)
- 资助(16742)
- 成果(16446)
- 划(16423)
- 自然(15974)
- 自然科(15585)
- 自然科学(15582)
- 自然科学基金(15331)
- 国家社会(13189)
- 部(12565)
- 重点(12110)
- 性(12077)
- 项目编号(11922)
- 课题(11778)
- 教育部(11501)
- 制(11243)
- 创(11188)
共检索到15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新华 郝杰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的兴起及各国褒贬不一的政策倾向,使人们对其本质认知存在着重重疑虑。文章认为,厘清与此相关的货币本质问题才是解惑的关键。传统的货币"商品本质观"有悖于历史事实而缺乏解释力,而"债务本质观"强调货币的债务内涵与国家属性,因而是解读货币及私人数字货币本质的"正途"。货币的国家债务本质观体现为:国家赋予公众税收债务负担并接受自身发行的货币(债务)作为公众(债务人)缴税的主要方式,而这也是国家货币被广泛接受的根本保障(税收驱动货币)。相比之下,私人数字货币并未体现任何主体的债务,而仅仅是以国家货币标价、暂用以方便交换的一种商品,因此无法真正地在现代经济中履行货币的本质职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元鹏 陈伟光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爽
2017年12月,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相继推出比特币期货合约,将数字货币衍生品正式引入主流金融市场。其实,比特币期货并非新鲜事物,国内外一些私人运营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简称"私人平台")早在多年前就推出了类似产品。不过,私人平台因缺乏期货合约设计和运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有效监管,暴露出许多风险并一直备受争议。此次,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两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志浩 陈涛峰
数字货币中的私人发行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密码学兴起的一种新型"货币"——数字货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货币"既不同于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使用虚拟货币(例如各种游戏中的代币),也不同于当前广泛使用的存在于电子账户的电子货币,它是一个在区块链上以密码学方式形成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共享总账,其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来自于程序的预先设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货币发行 自由银行制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泽伽 王银旭
私人数字货币顾名思义就是由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起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行的比特币,拥有去中心化、匿名、跨国界等特征。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用危机背景下,私人数字货币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根据cryptocurrencies网站数据,截至2022年3月,出现比特币、以太坊币、瑞波币等12461种私人数字货币,总市值达到2059亿美元。其不断增长的规模和逐渐被市场认可的货币属性使得各国监管机构很难再将其仅仅视为科技创新的小实验或者另类投资品种。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去中心化 主权货币 加密货币
[期刊] 征信
[作者]
桑朝阳
数字货币概念范畴的清晰界定是理论分析的前提。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货币特指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数字货币系统构想起源于电子货币安全、高效、匿名转移支付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去中心化的价值转移支付系统即比特币系统诞生,标志着数字货币走向成熟。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自身系统内生的工作量证明,其数量由系统规则自身决定,不受外在经济关系影响。因此,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代表了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的技术关系和生产关系变革趋势。对数字货币不能是抽象的探讨,应当从技术属性、生产关系属性、交易模式、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 中心化 货币本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凯旋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或一般等价物,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本文认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不适用于信用货币经济;而后者的理论则只是描述了货币的表象,没有涉及货币的本质内容。本文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利用这一观念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货币形式的内在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黎力 张红梅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主流经济学界所持有的"基于交易"的货币本质观;另一种则是非主流经济学界所秉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货币本质观导致对货币的起源和演进、职能、作用以及货币经济的性质和政策含义等范畴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并表现在方法论层面的分野和锁定。同主流的货币本质观相比,非主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往往更加契合历史事实和人类记录,并对现代货币生产型经济的解读更为深刻,但却囿于自身的方法论歧见而长期备受忽视和边缘化。货币兼具商品和债务双重属性的可能性,为这两种迥乎不同的货币本质观之间的有机综合提供了前景。
关键词:
货币的本质 基于交易 基于债务 双重属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学宁
近年来对数字货币探索似乎为货币制度变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与实践,但是这种探索依然路途漫长英国货币经济学家劳伦斯·哈里斯指出:"货币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类型的货币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之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从货币哲学角度精妙阐释了货币的作用,认为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把社会中复杂的物物关系转化为价值关系,摆脱了各种主体客体关系的路径依赖,大大增加了社会活跃程度。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金属货币耐磨损性以及经济个体预算错配,使货币又有了价值贮藏功能,成为经济个体资产组合中的必要配置。货币自然载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货币必
关键词:
数字货币 主权货币 宏观经济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灿 管涛
国际债务管理与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刘光灿,管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外资利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借用外债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重。截止"八五"期末,我国借用外债的余额达到10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5...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志成 龚苗子
本文以货币与国家的历史联系为线索,通过分析国家货币垄断状态下二者的相互作用,说明市场货币是货币与国家协调过程中为适应新环境出现的一种新现象,金融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货币主权。国家货币产生于与民族国家发展相关的历史过程,一旦发展成熟与完善,又反过来增强民族国家的政治特征。货币既产生于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诉求,又必将服务于此,这是历史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国家货币 市场货币 主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娜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比特币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由来,然后介绍了其在世界范围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最后从货币的本质角度分析其并不具备货币本质,而且近期正演变成一种投机工具,各国对其进行限制非常必要。
关键词:
货币本质 比特币 属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莉亚
本文以1990~2004年期间18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与债务困境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权债务困境代替传统债务危机的定义来解决“样本期间债务危机事件发生较少”的问题;运用logit概率回归模型、有序probit概率估计方法以及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回答“主权信用评级是否有助于预测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问题;运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性检验、非线性有序probit概率回归模型以及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种方法回答“主权债务的违约概率与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问题。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4年期间,针对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货币危机 债务危机 主权信用等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党印 汪洋 吴国鼎
本文基于货币演变的历史视野,考察不同阶段货币的资产负债属性和中心化特征,分析货币演变的内在特征对铸币税和货币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特币等非官方数字货币的发展逻辑,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研究认为,货币演变与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不同阶段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货币形态,并进一步决定货币的资产负债属性和中心化特征,货币中心化特征则影响铸币税的获益情况和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政府普遍垄断货币发行权,会限制非官方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和发展空间,非官方数字货币也确实存在内在的缺陷和瓶颈,因此面临多重发展困境。在未来技术水平下,从货币的记账本位功能来看,非官方数字货币的科技特性和支付优势决定了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
货币演变 中心化 铸币税 数字货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凡一
债务危机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和利益分配的工具。在欧元区的政治框架下,二者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冲突,这是欧洲主权债务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欧债危机的传导路径可简单归结为:欧元国际化要求统一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导致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与之不匹配,欧元区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失效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政府救助措施不力最终引发欧债危机。由这一欧债危机的货币传导路径可以看出,欧债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是欧元危机,其根源是信用危机。
关键词:
欧债危机 欧盟 货币危机 信用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