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6)
2023(11587)
2022(9917)
2021(8964)
2020(7501)
2019(17965)
2018(17600)
2017(33987)
2016(18385)
2015(20804)
2014(21114)
2013(21347)
2012(20532)
2011(19024)
2010(19528)
2009(18225)
2008(18450)
2007(16825)
2006(14918)
2005(13963)
作者
(55635)
(46698)
(46526)
(44353)
(29839)
(22395)
(21384)
(18257)
(17685)
(16810)
(15829)
(15659)
(14898)
(14882)
(14743)
(14610)
(13943)
(13805)
(13623)
(13524)
(11908)
(11592)
(11532)
(10738)
(10663)
(10487)
(10427)
(10394)
(9530)
(9292)
学科
(89944)
经济(89861)
管理(47436)
(47223)
(37106)
企业(37106)
方法(35891)
数学(30823)
数学方法(30506)
中国(25610)
(23548)
地方(23245)
业经(18892)
(18887)
(17647)
(17511)
贸易(17497)
(16888)
农业(15764)
(15550)
(15161)
金融(15159)
(14981)
银行(14945)
(14466)
理论(13869)
(13015)
地方经济(12906)
(12337)
环境(11821)
机构
大学(275244)
学院(274203)
(118300)
经济(115776)
研究(100515)
管理(99916)
理学(84162)
理学院(83113)
管理学(81645)
管理学院(81116)
中国(78200)
科学(60068)
(59801)
(55218)
(52631)
(48131)
研究所(47281)
中心(45643)
(43194)
财经(42734)
业大(39066)
北京(38768)
(38597)
(38082)
师范(37724)
农业(37713)
经济学(37083)
(35197)
(34977)
经济学院(33389)
基金
项目(169917)
科学(132402)
研究(125424)
基金(121007)
(105010)
国家(104105)
科学基金(87713)
社会(78845)
社会科(74739)
社会科学(74716)
(66876)
基金项目(62935)
教育(57859)
(56446)
自然(54746)
自然科(53439)
自然科学(53420)
自然科学基金(52465)
编号(51623)
资助(51026)
成果(43673)
(41863)
重点(39006)
(37932)
课题(36740)
(34749)
发展(33741)
(33185)
创新(32485)
教育部(32323)
期刊
(139133)
经济(139133)
研究(88165)
中国(60122)
(44919)
(42477)
学报(42289)
科学(38818)
管理(37713)
教育(32690)
(32545)
金融(32545)
大学(31648)
农业(30041)
学学(29397)
技术(24370)
经济研究(23017)
业经(22464)
财经(21553)
(18629)
问题(18526)
(16694)
(16302)
国际(14620)
技术经济(14492)
商业(13749)
世界(13635)
图书(13581)
统计(13571)
理论(13349)
共检索到435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彩玲  蔡弌白  
20世纪后半期,货币理论的研究逐步从比较静态分析转到动态分析,更加注重货币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价格、利息率、失业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与变化路径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使货币在宏观模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转向货币的存在如何使经济达到均衡。与此同时,货币理论新的微观基础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从跨期一般均衡模型的角度,分析货币理论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并考察货币在各种模型的不同假定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翼  
早期的货币理论一直在宏观背景下研究货币运行 ,存在严重的武断性。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宏观经济研究日趋注重微观层面的经济基础。通过解决代表人的跨期最大化问题 ,将货币纳入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 ,成为货币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各类货币一般均衡模型分别从货币效用 ,现金约束和交易成本等角度解释了个体持币动机和整体货币运行。结合各类模型的优点形成一套解释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的货币理论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理论以来,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致力于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分离的理论体系统一起来。法国经济学家让-米歇尔·格朗蒙(Jean-Michel Grandmont,1939-)在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琳  王浩明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及跨期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外贸收支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外贸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低估、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失效及政府政策引致性扭曲。由于加工贸易顺差几乎占据了我国外贸收支顺差的全部,这种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损失。我国的加工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并不具备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调整顺差的关键是以产业政策带动外贸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试图对剑桥资本争论和货币纯理论的逻辑争论提供一种解释,从而把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分配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或“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以取代目前居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理论。由此所推论出的经验意义上的结论是,由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所表明的所有统计量值与新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分析是完全无关的,而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在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量值的成本收益计算基础上的,而货币的基础则在于由货币量值表示的资本和收入所构成的资产抵押的信用关系或内生的货币供给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吉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波动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中货币余额的波动更多地源于消费者货币需求的波动,投资的波动与货币余额的波动关联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余额的变化来判断投资的状况。投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与消费波动存在背离现象,投资造成大量的成本,这是我国经济非均衡的主要表现。文章的结论支持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浩   孔新宇  
墨西哥金融危机余音未了,东南亚货币危机风波未平,韩国金融市场又再起风云。8月中旬,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由年初的861.3:1升至900:1,股价也相伴连续下跌;到10月中旬,韩国股市综合指数已跌破60O点的“心理防线”;IO月底,韩元对美元汇率直逼1000:1的重要关口,达960:1,而综合指数也猛跌至500点。进入11月形势继续恶化,11月17日,由于韩国政府金融改革方案在国会未获通过,韩国银行突然放弃11月初关于准备20至100亿美元外汇储备维持韩元汇率稳定的承诺,导致当天韩元在市场上的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石  肖义欢  
本文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最优化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运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正向冲击都会对产出产生持久的正效应,但就各种冲击的效应大小而言,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货币增长冲击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本文在一个比较现实的综合账户下,探讨了研究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关系的一个资产组合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引入间接证券和货币性银行、货币当局的优化行为并进行数理分析,该框架吸纳了Tobin(1969)关于银行优化行为的设定,对Turnovsky(1996)的模型框架进行了拓展;同时,也是对国内基于简单金融结构的资金宏观配置和综合平衡理论的一个延伸。其隐含的结论:一是货币政策不仅在一定的金融结构制约下对均衡价格发挥系统性影响,而且作为冲击引致各种资产偏离均衡价格并实现新的组合,从而对实体经济发挥影响;二是有效的宏观调控金融政策,必须根据其相应的金融结构而注意内在的协调和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嘉明  周旋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进行了改进,并放松部分前提假设,在传统货币数量论框架内,以我国1994至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运用VAR和ECM模型并辅以脉冲响应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产出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长期存在着的超额货币供给,使其在满足实际产出增长所需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而相应地弱化了实际产出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管理此轮通货膨胀,应把控制或回笼货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民  
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的表现出现较大差别 ,与传统理论 (如财富效应、Q效应 )相违背。本文认为传统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 ,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为此 ,本文引入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在考察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基础上 ,全面综合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总量经济的影响。文章还着重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或滞后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飞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来检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上的应用。首先我们回顾DSGE模型发展沿革以及该模型与货币政策分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探讨DSGE有关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提供对于最新的DSGE模型的几点批判,借以说明为何DSGE模型依然不宜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最后,我们对DSGE模型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几点展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林栋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微观个体异质性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财富分配效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防止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带有初始财富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讨论如何调整货币规则以提升福利公平。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将显著提高财富与收入基尼系数,且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家庭收入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由财富存量决定,货币政策首先通过收入结构差异加剧收入分化,随后借助家庭消费与资产配置行为放大财富不平等;中央银行应允许通胀与产出缺口小幅波动以防止消费差距过度增加;纳入家庭消费分布二阶矩的泰勒规则能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小福利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