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4)
2023(13363)
2022(11429)
2021(10849)
2020(9184)
2019(21459)
2018(20965)
2017(40332)
2016(22026)
2015(25096)
2014(25086)
2013(25208)
2012(24012)
2011(22021)
2010(22077)
2009(20754)
2008(20933)
2007(18435)
2006(15987)
2005(14768)
作者
(63759)
(53384)
(53328)
(51109)
(34447)
(25794)
(24446)
(20661)
(20348)
(19310)
(18291)
(18020)
(17282)
(17194)
(17157)
(16661)
(16005)
(15684)
(15566)
(15483)
(13445)
(13225)
(13123)
(12208)
(12203)
(12147)
(12004)
(11760)
(10866)
(10721)
学科
(96494)
经济(96406)
管理(61380)
(60836)
(48190)
企业(48190)
方法(47094)
数学(42781)
数学方法(42393)
中国(28096)
(26233)
(26049)
(22409)
贸易(22401)
(21889)
(19327)
(18580)
业经(17987)
(17360)
银行(17321)
农业(16721)
地方(16680)
(16648)
金融(16646)
(16601)
(15851)
财务(15821)
财务管理(15784)
企业财务(15059)
(14169)
机构
大学(322719)
学院(319591)
(144504)
经济(141803)
管理(121609)
研究(115618)
理学(104244)
理学院(103067)
管理学(101517)
管理学院(100895)
中国(91684)
(67740)
(67572)
科学(66933)
(59082)
(54813)
研究所(53434)
财经(53423)
中心(53349)
(48787)
(47087)
经济学(46250)
业大(45206)
北京(43395)
农业(43057)
经济学院(41839)
(40862)
(40853)
师范(40483)
财经大学(39886)
基金
项目(207327)
科学(164216)
基金(154251)
研究(150245)
(134535)
国家(133498)
科学基金(113709)
社会(97758)
社会科(92922)
社会科学(92899)
基金项目(79715)
(77179)
自然(72713)
自然科(71060)
自然科学(71039)
自然科学基金(69886)
教育(69518)
(66540)
资助(65568)
编号(58841)
成果(49284)
(48579)
重点(47067)
(44369)
(42330)
教育部(41883)
国家社会(41514)
课题(41204)
科研(40272)
人文(39881)
期刊
(153808)
经济(153808)
研究(100006)
中国(62318)
(51945)
学报(50004)
(48954)
科学(46171)
管理(43390)
(38873)
金融(38873)
大学(37763)
学学(35496)
农业(32864)
教育(30766)
财经(27451)
经济研究(26845)
技术(25685)
(23597)
业经(22491)
(21117)
问题(20557)
国际(18912)
(18555)
世界(17111)
统计(16442)
技术经济(16333)
理论(15504)
(14755)
(14516)
共检索到48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英章  蒋振声  
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角度看 ,货币政策传导一般有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主要途径 ,但学者对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运用协整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对中国 1 993 - 2 0 0 1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的共同传导发挥作用的 ,相比之下信用渠道占主导地位。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 ,信用渠道的传导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其为主要传导途径的货币政策有效性 ,使增加有效信用供给成为提高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琼  陈德伟  周英章  
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脉冲响应函数法对我国 1 993——— 2 0 0 1年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出还是对价格的影响均是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的 ,中央银行应提高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预测能力 ,为前瞻性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准确的实证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波克  王军  
货币投机的微观分析和政策含义姜波克王军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连串的投机攻击和货币危机使各国经济学家、国际机构普遍关注汇率问题并研究危机形成的原因,我国也有为数甚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研究危机形成的直接和深层原因。但从技术角度和动态角度研究投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项后军  吴丹婷  汤烨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货币错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2005—2014年为研究样本期,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在2005年之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第1季度达到峰值49.26%,之后又快速下降至38%左右并在之后整体保持稳定,与样本期内我国汇率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与货币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错配都是产出水平及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3)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的价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通过货币效用函数论证了货币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通过国内外对泰勒规则的验证,认为调整实际利率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重点分析中国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覆盖面低、小型信贷机构比重过低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与金融风险集中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主要政策建议:改革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恰当的市场化利率规则,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围绕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中国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轨的1992年一季度至2004年二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90年代以后,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显著性来看,贷款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M2,M1的影响最不显著,这表明,90年代以来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稳定性来看,M1比较持久和稳定,其次是M2,最后是贷款。由于对最终目标影响稳定的中介变量更易于调控,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M1优于M2,M2优于贷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山  黄杨  王超  
本文利用2002—2010年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较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山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在深入分析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硕  周俊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和零售市场(贷款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响应关系,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以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调控零售市场利率的方式为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虹  
自我国央行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力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以199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GDP和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贷渠道出现了低效性和不稳定性,再以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作用的动态变迁轨迹,发现信贷渠道的作用在长期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在特定阶段信贷渠道的作用还会被强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童颖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小、见效慢,表明其传导机制效率低。现有研究大多是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以及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上找原因,认为利率尚未市场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要解除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信贷渠道仍然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繁华  彭中  崔连翔  孙清娟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企业和民居影响加深,为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提供了基础。研究发现央行通过政策操作能够影响资本市场,但在货币政策藉以传导至实体经济的第二阶段,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在短期内较弱甚至为负,"托宾q效应"虽存在但其传导有效性较弱且时滞较长,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进行传导的有效性不足。文章将以股票作为金融资产的代表,对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