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7)
- 2023(12584)
- 2022(10859)
- 2021(9860)
- 2020(8738)
- 2019(20710)
- 2018(20345)
- 2017(40356)
- 2016(21331)
- 2015(24083)
- 2014(24103)
- 2013(23980)
- 2012(22134)
- 2011(19772)
- 2010(19514)
- 2009(18166)
- 2008(17791)
- 2007(15615)
- 2006(13155)
- 2005(11607)
- 学科
- 济(96415)
- 经济(96327)
- 管理(60525)
- 业(59306)
- 方法(51600)
- 企(48570)
- 企业(48570)
- 数学(46960)
- 数学方法(46426)
- 财(26263)
- 农(23239)
- 贸(21962)
- 贸易(21954)
- 中国(21907)
- 易(21330)
- 业经(17558)
- 地方(17128)
- 学(16723)
- 务(16256)
- 财务(16205)
- 财务管理(16166)
- 企业财务(15264)
- 制(15190)
- 农业(15127)
- 出(13612)
- 融(13579)
- 金融(13576)
- 理论(13341)
- 银(13029)
- 银行(12997)
- 机构
- 大学(303671)
- 学院(301588)
- 济(132973)
- 经济(130624)
- 管理(121027)
- 理学(105420)
- 理学院(104415)
- 管理学(102607)
- 管理学院(102061)
- 研究(95661)
- 中国(74657)
- 京(61856)
- 财(61352)
- 科学(55720)
- 财经(49574)
- 农(46675)
- 所(46555)
- 中心(46164)
- 经(45233)
- 江(43361)
- 业大(43353)
- 经济学(42915)
- 研究所(42143)
- 经济学院(39290)
- 北京(38221)
- 财经大学(37195)
- 农业(36751)
- 范(36307)
- 师范(35932)
- 院(34344)
- 基金
- 项目(205413)
- 科学(163491)
- 基金(153404)
- 研究(147595)
- 家(132691)
- 国家(131700)
- 科学基金(114741)
- 社会(96479)
- 社会科(91883)
- 社会科学(91856)
- 基金项目(80712)
- 省(78849)
- 自然(74797)
- 自然科(73165)
- 自然科学(73146)
- 自然科学基金(71866)
- 教育(69475)
- 划(66282)
- 资助(65027)
- 编号(58193)
- 部(47313)
- 成果(46154)
- 重点(46090)
- 发(42900)
- 创(42569)
- 教育部(41422)
- 国家社会(40897)
- 科研(40305)
- 人文(39979)
- 创新(39871)
- 期刊
- 济(133355)
- 经济(133355)
- 研究(86387)
- 中国(51865)
- 财(49212)
- 学报(44574)
- 管理(42835)
- 科学(41018)
- 农(39779)
- 大学(34623)
- 学学(32681)
- 融(30122)
- 金融(30122)
- 技术(27298)
- 农业(26628)
- 教育(25402)
- 财经(24760)
- 经济研究(24294)
- 业经(21407)
- 经(21181)
- 问题(18106)
- 统计(18087)
- 贸(17818)
- 策(16011)
- 技术经济(15856)
- 商业(15371)
- 业(15032)
- 决策(14695)
- 理论(14567)
- 国际(14379)
共检索到43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石 肖义欢
本文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最优化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运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正向冲击都会对产出产生持久的正效应,但就各种冲击的效应大小而言,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货币增长冲击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方
本文研究了1992年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在信贷配给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文章通过建立以金融加速器为理论背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进行仿真,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但是总体程度呈现出减轻的趋势;(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明显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比较明显,但是信贷配给的存在抑制了这一效应,随着信贷配给程度的减轻,金融加速器效应有变得更加显著的趋势;(3)信贷配给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在1992年以来的正向(从紧)和负向(宽松)货币政策都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即经济波动更小、产生的效果更明显;(4)信贷配给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经济系统在受到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花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新常态,第三方支付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和常态化。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人们可以跨过银行直接进行支付和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交易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影响着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效率。文章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经济增长率、现金比率以及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将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对变量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得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呈正方向变动的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嘉明 周旋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进行了改进,并放松部分前提假设,在传统货币数量论框架内,以我国1994至2009年季度数据为样本,运用VAR和ECM模型并辅以脉冲响应等技术手段,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产出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长期存在着的超额货币供给,使其在满足实际产出增长所需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而相应地弱化了实际产出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管理此轮通货膨胀,应把控制或回笼货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黄杰
货币量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对货币量、流通速度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较广义货币供给量,狭义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为零。这与过去的研究结论明显不同,在目前中国的复杂经济背景下,实际情况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相反,经济增长却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相比较狭义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给量对其自身的解释能力更大,经济增长对广义货币供给量供给的解释能力更弱。
关键词:
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娟丽 徐晓伟
考虑微观主体的行为决策和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采用能系统涵盖产出、消费、劳动以及社会福利效应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以中国1998至2012年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利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央行分别采用Shibor007、R007和IBO007三种目标利率进行调控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基本一致;就经济敏感性而言,R007要优于其余两者;就福利损失而言,采用R007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利率时,货币政策使得产出、消费和劳动的波动率最小,造成的福利损失最小。综合来看,R007是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利率的较好选择,我国应完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偏重于数量型调控模式,而非价格型调控模式。但现行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步显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深入分析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最优选择问题,并考虑理性预期下货币当局对中间目标的进一步修正和优化,推导出货币政策最优调控模式选择的解析条件,证明当货币需求函数波动性超过利率调控波动性、总需求波动性和总供给波动性一定程度时,价格型调控模式将优于数量型模式。基于近十年的宏观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已随着金融创新、直接融资的发展而变得不稳定,数量型调控模式效果已难以保证,中国的货币政策过渡到价格型调控模式的条件目前已经成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俭 刘玚
通胀指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长期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消费者货币定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实证模拟考察在技术冲击条件下央行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经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冲击的理论传导机制。模拟显示,技术冲击对两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并且在货币政策约束下能够使短期出现剧烈波动的PPI指数迅速恢复平稳。在技术进步的冲击下,央行实施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维持经济增长、改善贸易条件、维护汇率稳定,说明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在本国货币定价模式下更加合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梁国勇
中国货币流通量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对“货币化”假说的验证梁国勇一、有关本文研究的两点说明货币对经济的作用通过货币的供求关系及其运动实现。货币需求是经济运行所要求的货币数量;货币供给是一国货币当局实际投放到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在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光友
选择我国电子货币及货币流通速度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的统计检验表明,电子货币在对传统货币替代时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替代加速效应和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效应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取代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这为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吉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波动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中货币余额的波动更多地源于消费者货币需求的波动,投资的波动与货币余额的波动关联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余额的变化来判断投资的状况。投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与消费波动存在背离现象,投资造成大量的成本,这是我国经济非均衡的主要表现。文章的结论支持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关键词:
货币余额波动 消费波动 投资波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彩玲 蔡弌白
20世纪后半期,货币理论的研究逐步从比较静态分析转到动态分析,更加注重货币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价格、利息率、失业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与变化路径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使货币在宏观模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转向货币的存在如何使经济达到均衡。与此同时,货币理论新的微观基础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从跨期一般均衡模型的角度,分析货币理论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并考察货币在各种模型的不同假定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璞 郑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深化完善金融制度,强化金融创新,实行利率市场化等措施来改变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趋势,并使其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集约化增长的一般均衡分析
节能减排;研发补贴与可持续增长——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的情景分析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上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最优货币政策和货币状况指数研究——基于1992—2022年中国数据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能源价格变动与产出关系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解方法
产业结构调整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收入结构与财富不平等——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的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消费约束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