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2)
- 2023(14759)
- 2022(12861)
- 2021(12125)
- 2020(10099)
- 2019(22987)
- 2018(22982)
- 2017(44707)
- 2016(24257)
- 2015(27104)
- 2014(26770)
- 2013(26217)
- 2012(23832)
- 2011(21497)
- 2010(21314)
- 2009(20008)
- 2008(19271)
- 2007(16578)
- 2006(14475)
- 2005(12898)
- 学科
- 济(90249)
- 经济(90111)
- 管理(73607)
- 业(66867)
- 企(57842)
- 企业(57842)
- 方法(40914)
- 数学(35158)
- 数学方法(34777)
- 财(27710)
- 农(23632)
- 中国(23109)
- 制(21800)
- 业经(21283)
- 学(18099)
- 务(18004)
- 财务(17933)
- 财务管理(17896)
- 贸(17842)
- 贸易(17833)
- 易(17383)
- 企业财务(16978)
- 地方(16615)
- 理论(16128)
- 银(15517)
- 银行(15479)
- 农业(15054)
- 体(15038)
- 融(14853)
- 金融(14849)
- 机构
- 大学(336962)
- 学院(334527)
- 济(133800)
- 管理(132437)
- 经济(130865)
- 理学(114423)
- 理学院(113193)
- 管理学(111354)
- 管理学院(110737)
- 研究(109936)
- 中国(83363)
- 京(70753)
- 财(65898)
- 科学(64991)
- 所(53994)
- 财经(52139)
- 中心(49646)
- 研究所(48739)
- 江(47805)
- 农(47795)
- 经(47372)
- 业大(46610)
- 北京(44720)
- 范(44175)
- 师范(43813)
- 经济学(40705)
- 院(39828)
- 州(39086)
- 财经大学(39016)
- 农业(37303)
- 基金
- 项目(226971)
- 科学(179117)
- 研究(170408)
- 基金(165067)
- 家(141952)
- 国家(140784)
- 科学基金(121694)
- 社会(107608)
- 社会科(101973)
- 社会科学(101951)
- 省(87570)
- 基金项目(87418)
- 教育(78876)
- 自然(77715)
- 自然科(75862)
- 自然科学(75847)
- 自然科学基金(74476)
- 划(73789)
- 编号(70482)
- 资助(67635)
- 成果(58196)
- 部(50824)
- 重点(50367)
- 课题(48112)
- 创(47585)
- 发(47367)
- 制(45285)
- 教育部(44449)
- 创新(44318)
- 项目编号(44264)
- 期刊
- 济(146987)
- 经济(146987)
- 研究(103399)
- 中国(62402)
- 财(51305)
- 学报(49066)
- 管理(48926)
- 科学(45074)
- 农(44066)
- 教育(39826)
- 大学(38068)
- 学学(35491)
- 融(34070)
- 金融(34070)
- 农业(30334)
- 技术(27575)
- 财经(25586)
- 业经(23974)
- 经济研究(23727)
- 经(21787)
- 问题(18789)
- 理论(17021)
- 图书(17016)
- 实践(15527)
- 践(15527)
- 贸(15510)
- 科技(15355)
- 现代(15104)
- 业(14912)
- 技术经济(14811)
共检索到491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志强 申庆昱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持续大规模对外负债,但经济发展却仍保持相对平稳。这主要源于美元的货币权力可使美国有效调整对外负债的成本。美元的货币权力主要表现为延迟性权力和转移性权力。延迟性权力可使美国实现对外负债的延迟性调整,即依靠外汇储备和借款能力等金融变量,维持经济现状的稳定并推迟调整的过程。转移性权力可使美国实现对外负债的转移性调整,即依靠开放度和适应性等结构变量,将调整过程的成本转移至他国。目前,美国对外负债的规模仍在持续攀升,在美元支撑下这种状态是否可以长久维系,也值得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康康 顾永昆 罗成
国际货币是主权国家货币发展的结果,其权力来源于国家权力、国际市场和国际关系。随着国家与市场这一复杂网络的连续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不均衡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动态变化中,必然形成非对称性相互依赖,由此成为国际货币权力的起源。国际货币权力结构是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相互作用以及实现自我重塑能力的权力结构体系。国际货币权力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亦同样需要。国际货币权力的市场运行机制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地强制施加影响于国际货币本身的权力机制;另一类是间接与国际货币相关且有助于塑造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机制。从国际货币权力运用角度看,国际货币权力的实现途径包括实施货币操控、利用货币依赖和实施体系破坏等三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永琦 刘韧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实现是货币具有生命力的内生性前提条件,能否广泛地独立承担起价值尺度的职能是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重要条件。货币划分为社区货币、国家货币、国际货币和世界货币这四个层面,层面越高的货币其信用实现条件和支撑基础越复杂,不同层面数字货币的货币权力也有着不同表现。由于数字货币的币值稳定、信用载体和供给非中心化三者之间"不可能三角形"的存在,未来的国家和国际层面数字货币的供给形式一定是中心化的。社区层面的数字货币属于非主权货币,其难以取代和超越法定数字货币的货币权力。国际层面的非法定数字货币,具有超主权和非主权两面的属性,其必然与主权货币抑或法定数字货币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剧烈竞争,并具有法定化的宿命。虽然存在技术道德中性,但使用和掌握技术的行为主体具有道德非中性。所以,国家层面的法定数字货币比私人数字货币更具信用竞争优势,更容易解决"可信用"货币的问题,将在未来数字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还会成为主权国家维护货币权力的重要方式,也会带来新型的国际货币竞争以及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一鸣 赵留彦
货币存量调整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设定方式:实际调整过程和名义调整过程。在实际调整机制下,预期通胀对货币需求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在名义调整机制下,通胀预期自然成为货币需求的一个解释变量。通胀预期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显著可能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直接影响了货币需求,而是表明了部分调整机制的误设。本文根据预期通胀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显著性,比较了货币持有量名义调整和实际调整机制假说对我国的解释能力,认为名义机制比实际机制更好地描述了中国的经验。我们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联合估计预期通胀以及货币需求方程,避免了传统“两步法”的不足。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需求 存量调整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孟一坤
为探究国债市场开放对该国境外货币回流和货币国际化的支持作用,以美国为例,运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债市场数据进行美元回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夜、石油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为节点,美元回流促进了美国国债市场开放,并形成"新特里芬两难";从存量和流量的长期回流总量数据来看,国债市场开放吸引了外国官方储备回流,外国人对美中长期国债净买入在实质上形成对其贸易失衡的基础调节;从持有人、期限和经济周期的细分数据来看,金融危机期间外国官方和私人在国库券和中长期国债持有行为方面具有异质性。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应当注重国债市场开放,引导境外流动性回流扩容中的在岸国债市场,令该市场逐渐发挥国际金融功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大庆
货币权力指各国在货币事务上独立决策并对其他国家实施影响的能力,包括自治力和影响力两个部分。由于中心国家的货币权力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中越来越大,致使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日益显著。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中拥有空前的货币权力,这常被称为"美元霸权",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海啸没有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
关键词:
货币权力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霸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竹中正治 张虎
要回归到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全面且国际性的管制,乃至各国放弃管理货币制度下行使的金融主权。从经济、政治和政策上考虑,这两种要求都无法实现。欧元、日元、人民币甚至把合成货币(SDR)都考虑在内,也难以想像在可以预测的未来(21世纪中叶为止)能够出现替代美元的货币。美国的对外资产和负债之间有正的投资回报差额,这一差额在长期内将一直存在。只要这种回报差额持续存在,并且对外资产和负债占GDP的比率能够按照一定的速度扩大,那么即便美国的贸易收支逆差占GDP的比率维持在4%左右,其对外纯负债占GDP的比重维持稳定状态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因此,以美元为中心的、由多数主要货币构成的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谢晓光 周帅
在中国新一届政府进行外交大战略布局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强调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这对迟滞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对货币权力、国家间货币关系的演变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国际货币权力的结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外交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演变,为中国将国家实力转化成货币权力及建设包容性国际金融体系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翰庭
本文使用滚动回归及Chow检验等实证方法探究人民币汇率参考的货币篮子的构成与其在"8.11汇改"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人民币加入SDR这一事件是否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结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大多数货币的权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汇改"使得货币篮子结构出现了多次改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显著提升,人民币加入SDR这一事件对货币篮子构成造成了结构性冲击。"汇改"也使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波动性提高,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挑战,央行应审慎地推进汇率改革进程,预防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平
本文实证分析了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总体适应性和部分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的真实汇率自动调整机制,并利用已有的文献成果,总结探讨了这些成员国的高通胀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操作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呈现出总体的适应性,但是,统一货币政策与部分高通胀的非核心成员国的需要之间,也存在局部矛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着自动逆向调节其物价乃至产出水平的地区调整机制———真实汇率机制;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部分高通胀国家的通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营
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是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出现的货币政策弱效现象。近年来我国名义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波动性,我们需要利用具有随机系数的货币需求函数来估计货币需求的动态弹性系数,从名义利率的弹性轨迹上判断利率政策的作用效果。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目前没有出现显著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名义利率仍然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名义利率 流动性陷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滢 孙宇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具有代表意义。首先比较了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现金融危机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规模和结构上的特征与差异。然后运用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对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表等"数量型"工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要强于联邦基金利率的"价格型"工具,且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收缩,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霆
近年来,政府多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但在调整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公平视角入手,界定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公平原则。同时,根据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建立公平视角下定额调整、定比调整以及特殊调整(弹性调整)相结合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综合调整模型。此外,本文结合模型还提出了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计发办法、确保运行养老金调整机制所需的资金充足以及建设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等补充建议,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公平目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淞文 傅凌玲 李军
对赌协议作为常用的估值调整机制,在投融资活动、公司并购活动等都有运用,在公司并购中,并购方更重视的是并购后带来1+1>2的溢出效应。然而实际案例中很多对赌协议的业绩承诺方常常会输掉对赌,以往此类研究一般仅从条款或被并购方的角度发掘对赌失败的原因,采用理论做系统分析影响对赌成败关键因素却较少。本文采用不完全合约理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并购案例中的对赌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导致对赌协议不完全的重要因素以及削弱协议不完全性可采取的对策,并总结相关经验和启示,以期对未来并购附加对赌协议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对赌协议真正发挥估值调整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方颖 梁芳 牛霖琳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从长期钉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将Frankel和Wei(2007)与非参数时变系数模型相结合,估计一篮子货币中包括美元、欧元等在内的各主要货币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时潜在的时变权重。利用时变权重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进一步分析影响美元权重的主要经济因素,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非交割远期合约(NDF)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都与美元权重呈负相关关系,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美元权重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时变系数模型 局部线性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