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5)
2023(19050)
2022(16615)
2021(15328)
2020(13093)
2019(30275)
2018(29976)
2017(57693)
2016(31487)
2015(35783)
2014(35903)
2013(35596)
2012(33126)
2011(30159)
2010(30097)
2009(28007)
2008(27648)
2007(24591)
2006(21506)
2005(19284)
作者
(94847)
(79365)
(78861)
(75243)
(50572)
(38366)
(35879)
(31195)
(30216)
(28331)
(27008)
(26883)
(25385)
(25295)
(24761)
(24736)
(23891)
(23537)
(22928)
(22863)
(19784)
(19777)
(19438)
(18245)
(18006)
(17661)
(17643)
(17423)
(16202)
(15713)
学科
(140028)
经济(139875)
管理(88760)
(82900)
(69293)
企业(69293)
方法(62522)
数学(54079)
数学方法(53378)
(34275)
(33410)
(33176)
中国(32804)
业经(28740)
地方(28199)
(23359)
贸易(23347)
(23152)
理论(23018)
(22580)
农业(22451)
(20927)
(20736)
财务(20654)
财务管理(20607)
企业财务(19526)
环境(19464)
(19366)
银行(19286)
(19221)
机构
大学(464899)
学院(460432)
(187113)
经济(183048)
管理(176571)
研究(159453)
理学(152611)
理学院(150837)
管理学(147864)
管理学院(147065)
中国(118481)
科学(101537)
(98908)
(84854)
(82752)
(80129)
研究所(75729)
中心(71888)
业大(71796)
财经(68218)
(68087)
农业(63351)
北京(62481)
(61793)
(61111)
师范(60387)
(57141)
经济学(57051)
(54853)
经济学院(51152)
基金
项目(311077)
科学(242373)
基金(225128)
研究(220601)
(198590)
国家(196993)
科学基金(167125)
社会(137421)
社会科(130048)
社会科学(130012)
(121209)
基金项目(118759)
自然(111274)
自然科(108648)
自然科学(108613)
自然科学基金(106659)
(102848)
教育(101941)
资助(94524)
编号(89043)
成果(72799)
重点(70547)
(68215)
(66053)
(63286)
课题(61809)
科研(60429)
创新(59155)
计划(57812)
教育部(57809)
期刊
(205664)
经济(205664)
研究(135643)
中国(83690)
学报(80083)
科学(71405)
(71201)
(65747)
管理(63835)
大学(59407)
学学(56114)
农业(48608)
教育(47615)
技术(39809)
(39687)
金融(39687)
财经(34051)
经济研究(33582)
业经(31311)
(29185)
问题(26489)
(25187)
技术经济(23200)
图书(23114)
(22758)
统计(22313)
理论(21570)
科技(21094)
(20295)
商业(20101)
共检索到676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屹山  孔灵柱  
本文对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实证研究,并和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贬值时期的数据比较,发现在升值过程中反货币替代程度要比贬值时期货币替代程度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济主体持有大量本币资产,贬值导致的边际损失比升值带来的边际收益大,根据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经济主体对损失比收益更加敏感,所以导致两阶段货币替代问题在程度上存在非对称性、在特征上也有显著区别。有鉴于此,从长期看为了防范潜在货币替代程度加深对金融和经济产生冲击,微观上要提高经济主体持有本币的实际收益率,宏观上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政策的连贯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红雨  张金梅  
本文在对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Baysian VAR模型,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弱化是引发人民币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短期出现大规模流出是造成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引发货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中国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必要条件,因而人民币贬值只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改善,人民币将会重新回归持续升值的轨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红雨  张金梅  
本文在对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Baysian VAR模型,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弱化是引发人民币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短期出现大规模流出是造成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引发货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中国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必要条件,因而人民币贬值只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改善,人民币将会重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颖  韩仁月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成为一种常态,人民币的逐步升值及其波幅的扩大对国内工资决定会有何影响,这对于我国未来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央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实施。本文先对国内外有关汇率和工资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汇总,然后基于Lindbeck(1979)关于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工资决定模型,利用我国1978-2010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实证上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波动率变化对总体层面及分行业工资变动的影响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印证了McKinnon提出的"长期间汇率升值和货币工资增长互为替代"的观点,无论用何指标度量汇率,人民币升值对总体层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关志雄  
中国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同时出现,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意味着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正在上升。本文证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反映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的逐渐显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文章重点讨论两个问题:其一,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的背景下,人民银行是否会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拒绝人民币贬值?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汇率政策通常只服务于出口而不会服务于货币国际化。其二,汇率贬值会如何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文章认为汇率贬值总体上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也会给一部分业务带来发展机遇。最后,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文章建议我国应该利用国际收支的资产方业务构建新的人民币输出渠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建  郑玉琪  崔畅  
2014年以来人民币一改以往总体升值的趋势性特征,出现了自2005年汇改后从未出现过的突变反转性持续贬值,这一罕见现象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学术和现实研究价值,但已有文献对此所进行的分析较为零散初步。本文采用BVAR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了贬值趋势性特征,而不是短暂回调。国际收支的变化和贬值预期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直接原因,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经过国际收支和预期的传导来产生作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预期以及国际收支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上述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理论和丰富汇率管理经验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白钦先  戴世宏  
2003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下跌不能从经济基本面上,但或许可以从利率差异、资金流向改变、外汇投机、各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等方面找到原因。对于仍处于制度和机制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来说,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力求稳定、加紧自身改革与发展,并保持货币、汇率机制的相对稳定是恰当的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占强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构建动态模型 ,来研究浮动汇率制下货币贬值的两个市场均衡机制和动态效应 ,给出了经济系统稳定性条件 ,并就如何降低贬值所带来的不良效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对人民币贬值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巴曙松  刘精山  黄文礼  
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货币反替代程度不断增强。这种反替代深化势必对我国的汇率和资产价格产生影响。基于SVAR模型,利用2005~2013年的月度数据,应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货币反替代对人民币汇率、股票和房地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货币反替代对人民币汇率有"放大效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李秀珍  唐海燕  
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改变单向升值趋势而出现贬值情况,之前我国人民币升值过程并未出现传统理论认为的减少贸易顺差的结果,如何正确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可能结果,对于当前判断理论预期可靠性和制定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非对称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误差校正方法,在拒绝升值和贬值贸易效应的"对称性"假设下,利用中国与1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季度数据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和贬值与双边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非对称性检验模型相比对称性检验模型提供了更多信息,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短期贸易效应说明需要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雪  
我国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现象,是多个因素和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人民币是否升值完全取决于资本项目盈余状况、我国经济增长状况、货币政策干预程度和美元走势。本文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利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金政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并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未来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度的提升,当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预期压力时,容易导致人民币大规模被美元替代并引发货币危机。本文基于货币服务理论,通过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估计了2000—2015年人民币和美元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人民币货币替代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存在MorishiMa互相替代关系,而且美元名义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于货币替代的变动起主要作用。此外,2000—2015年人民币货币替代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建勇  
目前发生的通货紧缩,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发生流程梗阻。因此,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内需难以启动的条件下,只能由外需即净出口的扩大来完成这一任务。汇率政策便成为最优的选择。本文的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很高的。人民币贬值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琼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流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民币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替代作用不断增强。本文基于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理论,选取香港和澳门2004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对港币和澳门元的货币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在港澳地区具有正的货币替代弹性,人民币能提供与港币和澳门元相似的货币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人民币周边化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