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9)
2023(6241)
2022(5235)
2021(4699)
2020(3779)
2019(8527)
2018(8075)
2017(15433)
2016(8404)
2015(8915)
2014(8415)
2013(8404)
2012(7573)
2011(6813)
2010(6438)
2009(5770)
2008(5528)
2007(4537)
2006(3834)
2005(3339)
作者
(24745)
(20714)
(20667)
(19461)
(13125)
(10136)
(9230)
(8131)
(7797)
(7077)
(7024)
(6688)
(6607)
(6426)
(6408)
(6360)
(6325)
(6209)
(6046)
(5919)
(5229)
(4967)
(4846)
(4826)
(4694)
(4527)
(4417)
(4313)
(4131)
(4076)
学科
(33864)
经济(33827)
管理(22551)
(22105)
方法(18405)
数学(17252)
数学方法(17181)
(17097)
企业(17097)
(14796)
贸易(14794)
(14610)
(11331)
(10163)
(8916)
(8231)
出口(8230)
出口贸易(8230)
中国(7896)
业经(6760)
农业(5918)
(5917)
技术(5593)
(5371)
财务(5369)
财务管理(5359)
(5111)
企业财务(5045)
(5042)
金融(5042)
机构
大学(117670)
学院(115970)
(54112)
经济(53398)
管理(44957)
理学(40080)
理学院(39680)
研究(39299)
管理学(39086)
管理学院(38914)
中国(30815)
(25361)
科学(24295)
(23069)
(22992)
业大(21375)
农业(20499)
(19912)
财经(19331)
研究所(18465)
经济学(18352)
中心(18315)
(17942)
经济学院(17096)
(15306)
财经大学(14794)
农业大学(14214)
(13786)
北京(13705)
商学(13373)
基金
项目(86168)
科学(67983)
基金(66136)
(60263)
国家(59811)
研究(55757)
科学基金(50829)
社会(39164)
社会科(37512)
社会科学(37504)
基金项目(35435)
自然(34299)
自然科(33608)
自然科学(33595)
自然科学基金(33061)
(32140)
(27800)
资助(26754)
教育(24914)
(19482)
重点(19360)
编号(19185)
(18511)
(17618)
国家社会(17608)
科研(17494)
创新(17415)
计划(17337)
教育部(16683)
(16201)
期刊
(47914)
经济(47914)
研究(30988)
学报(24222)
(21416)
科学(19703)
中国(17977)
大学(17670)
学学(17224)
(16824)
农业(14252)
管理(14175)
(14134)
金融(14134)
经济研究(9903)
财经(9635)
(9252)
国际(8325)
(8216)
(7975)
业经(7594)
问题(7343)
技术(6998)
业大(6688)
(6220)
商业(6101)
农业大学(5857)
科技(5793)
世界(5673)
技术经济(5501)
共检索到159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允斌  
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经常要探讨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 ,这一探讨可以分成两种理论。其一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在影响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因果作用 :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化引起产出增长的变化 (货币影响产出 ) ;其二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对传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形成挑战。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用反向因果关系的概念来解决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认为经济中真实部门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理财决定 ,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数量。只要金融系统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反应 ,产出增长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增长的变化 (产出影响货币 )。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春平  
货币政策效果可能由于其所处的经济背景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动性。本文采用滚动VAR方法对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货币冲击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动性。自引导检验强烈拒绝产出与价格脉冲响应不变的零假设。货币冲击对产出的中短期影响逐渐下降 ,稍长期的影响也在后期降低 ;对价格的影响波动性更大 ,并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与此同时 ,产出和价格的影响都呈现出类似的周期波动性 ,这种波动似乎与经济周期存在一定联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稚平  
本文从货币非中性的角度,将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得出货币影响产出的四个约束条件,即流动性有限偏好约束、价格黏性约束、预期能力有限约束及非充分就业约束。为清晰地把握货币非中性问题的总体脉络,本综述并非按时间顺序将文献简单罗列,也不是对各流派的观点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归纳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进行分类,以图提供货币非中性问题较清晰的"图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思翀  李文学  徐奇渊  
多年来,中国的M2/GDP持续上升引发了广泛讨论。文献中不乏基于费雪方程式的讨论,而本文强调GDP是增加值的口径,并不等同于货币交易量。具体地,不同产业的单位增加值对应的货币交易量具有系统性差异,作为名义总产出的GDP本身并不是对货币交易量的有效度量。在此过程中,即便GDP保持不变,产出结构变化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发生变化。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二、三产业单位产出对应的货币需求更高,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挺国  刘金全  
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VECM)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建伟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货币错配影响投资及产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货币错配影响经济主体投资及产出的机制主要表现为资产负债表效应、风险效应和竞争效应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论支持了货币错配对投资及产出的不利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代明  陈俊  张桂芳  刘佳  
针对中国现行的R&D统计体系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倾向,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将R&D产出分为交易性R&D、自用性R&D和非交易性R&D,构建了用于测算R&D产出货币价值的知识产出三分法分析框架,并运用2010年深圳市的相关数据加以实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辛向荣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货币对产出产生作用的机理及效果,然后又根据我国近年来货币实践的数据,对货币与产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对产出有实质性影响,其中广义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最为密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金全,张艾莲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depends on the period of business cycle。By recognizing the monetary policy regime switching and testing for the money-output relationships,we find that in China's economy,tight monetary policy slow the economy in the boom more than easy monetary policy accelerates the economy in the recession.At current situations,the targets of robust monetary policy are to stimulus nominal economy and expand the effective demand.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洪飞  
不同的货币危机对经济产出水平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货币危机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构造了一个由IPLM曲线和总产出曲线构成的汇率—产出模型,揭示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内在关联性。在这个简单的货币危机综合模型中,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作为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特例,从而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统一起来,解释了不同货币危机对产出水平的不同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兵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表明,货币政策与经济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与产出有着显著的关系,而且货币变动是引起产出变动的原因。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中元  曾令华  
理论分析表明,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性标准而言,狭义货币供应量M1优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实证结果表明:M1、M2均与产出和物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是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M2与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则互为格兰杰原因;物价水平变化率对M1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无正向响应。实际GDP对M1冲击有显著、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有不稳定的正向和负向响应。因此,我国仍应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太平  
中国高货币化之谜一直是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相关文献表明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M2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之间的动态影响与产出效应,相关的结果一致支持货币供给是消费、投资、出口增长的原因,并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结论,这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传统观点相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国平  樊元  
本文利用1992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安兵  金春雨  
本文基于STAR模型和LT-TVP-VAR模型,从非对称性和时变性两个角度,实证考察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正向作用效果强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负向作用效果。相比正向产出冲击,负向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作用效果更强。随着货币冲击由低强度过渡到高强度,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高强度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要强于低强度产出冲击。货币政策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在加入WTO前后,货币政策和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由减弱趋势转变为增强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产出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货币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