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8)
2023(5516)
2022(4553)
2021(4350)
2020(3250)
2019(7552)
2018(7552)
2017(14398)
2016(8069)
2015(8927)
2014(8902)
2013(8539)
2012(8115)
2011(7227)
2010(7499)
2009(6808)
2008(6706)
2007(6014)
2006(5418)
2005(4999)
作者
(21155)
(17519)
(17468)
(17025)
(11543)
(8315)
(8129)
(6851)
(6686)
(6632)
(6022)
(5788)
(5780)
(5711)
(5626)
(5610)
(5337)
(5326)
(5258)
(5247)
(4528)
(4381)
(4300)
(4133)
(4119)
(4085)
(4078)
(3902)
(3631)
(3496)
学科
(26977)
经济(26949)
管理(21766)
(19877)
(16000)
企业(16000)
方法(9855)
(9610)
数学(8802)
中国(8647)
数学方法(8637)
(7934)
(7573)
(7542)
贸易(7535)
(7404)
地方(6370)
理论(6345)
业经(6288)
(6236)
农业(5903)
(5668)
银行(5665)
及其(5612)
(5482)
政策(5341)
(5241)
金融(5241)
(5220)
(4896)
机构
学院(106219)
大学(103206)
(44557)
经济(43423)
管理(38646)
研究(37242)
理学(31991)
理学院(31675)
管理学(31145)
中国(31008)
管理学院(30941)
(23147)
(21257)
科学(20401)
(18287)
(18191)
中心(18030)
财经(17089)
研究所(16096)
(15495)
(15438)
(14645)
师范(14489)
(14472)
北京(13837)
(13765)
经济学(13591)
技术(13024)
业大(12793)
财经大学(12510)
基金
项目(64818)
研究(52350)
科学(50683)
基金(45040)
(37946)
国家(37578)
科学基金(32186)
社会(31295)
社会科(29597)
社会科学(29595)
(25728)
教育(25640)
编号(23026)
基金项目(22180)
(21680)
成果(20214)
资助(19558)
自然(19330)
自然科(18849)
自然科学(18841)
自然科学基金(18515)
课题(17143)
重点(14839)
(14643)
(14592)
(14535)
(14091)
项目编号(13804)
(13660)
(12947)
期刊
(52408)
经济(52408)
研究(36570)
中国(24931)
教育(18525)
(17862)
金融(17862)
(16978)
管理(15741)
(14549)
学报(12124)
科学(11941)
技术(11622)
大学(9917)
农业(9800)
学学(9116)
经济研究(8715)
业经(8414)
财经(8241)
(7097)
(6950)
职业(6924)
国际(6525)
问题(6441)
理论(5604)
(5517)
论坛(5517)
图书(5484)
实践(5068)
(5068)
共检索到17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长岩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按照"总量稳健、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原则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何正确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一段时期以来,针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国家及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内在稳定回升的态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敏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央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种种举措,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逐渐趋稳,与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措施密切相关,解释了稳健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宏观效应上的区别。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首次提出货币政策适时适度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主干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支付清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预微调机制的提出背景,探讨了支付清算安排与预微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证实了通过支付清算安排为货币政策预微调提供借鉴依据的可行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海林  杨文化  
如何通过微调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宋海林杨文化一、微调的主要依据与工具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受制于其它条件的实现外,关键之一是能否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到适时适度的微调,即通过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或消减经济运行对政策目标的偏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在资金"旱情"持续不见缓解的背景下,央行仍坚持持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显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此前保证资金面稳中偏松以支持经济增长,转向适度回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实现控制社会融资规模过快增长等目标。事实上,从2013年5月下旬至今,央行主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友林  陈茉  
资产泡沫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将资产价格更多地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符合现代全球经济变化的趋势,对促进金融经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复苏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针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双泡沫,货币政策微调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在维持一定程度资产泡沫的同时打消市场对资产价格单边上涨的心理预期,逐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来维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周闯  刘姗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中央银行预调微调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考察了其对构建利率走廊的作用。研究发现,预调微调在总体上平抑了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同时预调和微调两者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在结构上具有期限互补的特点。预调通过预期引导缓解了中长期利率的波动,且书面和口头两种操作方式的影响较为一致。微调中的常备借贷便利对超短期利率较好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加剧了超短期利率的波动。尽管中期借贷便利总体加大了利率的波动,但其对不同期限品种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预调微调操作总体上能有效平抑利率波动,降低利率走廊运行成本,有利于实现构建利率走廊的长期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诸建芳  
2014年4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4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一季度GDP增速虽然略超预期,但未来压力不容忽视;就业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未来房地产投资快速回落对整个投资向下的带动和放缓的状况会比较明显,有必要在政策上做些微调或者预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仙华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凸显,加之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2012年,虽然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政策措施依然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全面估量目前的形势,既看到我国所要面对的问题、困难与风险,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了国际协调的重要性,而全球化逆流泛起加大了政策国际协调的难度。经历各种波动和危机后,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但一些经济体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甚至以邻为壑。这并不奇怪。一国宏观政策本身具有主权性、防御性、竞争性,他国难以控制,国际规则约束力也不如预期的强。因此,对任何经济体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因时而变,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宏观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弹性和效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代欣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有效协调是世界难题,后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有必要尽快突破这一理论与实践难题的桎梏。通过回顾历次政策协调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过程,发现宏观调控有总量调节和结构转型两大目标,前者多以货币政策为主,后者则以财政政策为先;政策选择是路径依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及政策风险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面临如何把握宏观治理的关键、怎样实现政策分工、如何建立市场化的政策协调机制、怎样共同防御宏观风险等难题,不断优化政策协调则需要科学研判政策周期、动态调整部门政策职能、致力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有效防范化解政策风险以避免相互传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世雄  王朝弟  吴育华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