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7)
- 2023(9780)
- 2022(8021)
- 2021(7890)
- 2020(6233)
- 2019(14596)
- 2018(14261)
- 2017(26671)
- 2016(14726)
- 2015(16849)
- 2014(16666)
- 2013(16502)
- 2012(15462)
- 2011(14167)
- 2010(14320)
- 2009(13485)
- 2008(13705)
- 2007(12240)
- 2006(11152)
- 2005(10513)
- 学科
- 济(59222)
- 经济(59155)
- 管理(49433)
- 业(41454)
- 企(35774)
- 企业(35774)
- 方法(25678)
- 数学(21703)
- 数学方法(21486)
- 中国(19964)
- 财(18378)
- 农(15972)
- 贸(15191)
- 贸易(15180)
- 易(14941)
- 制(13912)
- 策(13320)
- 业经(13015)
- 银(12355)
- 银行(12355)
- 理论(11832)
- 行(11816)
- 务(11017)
- 财务(10984)
- 财务管理(10960)
- 融(10487)
- 金融(10487)
- 企业财务(10377)
- 学(10332)
- 农业(9784)
- 机构
- 大学(207566)
- 学院(205632)
- 济(95870)
- 经济(93901)
- 管理(80306)
- 研究(73416)
- 理学(66048)
- 理学院(65341)
- 管理学(64659)
- 管理学院(64213)
- 中国(63059)
- 财(48147)
- 京(44990)
- 科学(38035)
- 财经(36262)
- 所(35761)
- 中心(33776)
- 经(33233)
- 研究所(31778)
- 江(31648)
- 经济学(30894)
- 北京(29701)
- 经济学院(27597)
- 财经大学(27065)
- 范(26693)
- 师范(26517)
- 院(26242)
- 农(25556)
- 州(25403)
- 业大(22084)
- 基金
- 项目(123113)
- 科学(98035)
- 研究(97216)
- 基金(90824)
- 家(77158)
- 国家(76511)
- 科学基金(65926)
- 社会(62953)
- 社会科(59754)
- 社会科学(59744)
- 教育(46143)
- 基金项目(45280)
- 省(43480)
- 编号(39500)
- 资助(38990)
- 自然(38844)
- 自然科(37937)
- 自然科学(37928)
- 划(37800)
- 自然科学基金(37336)
- 成果(34487)
- 部(29971)
- 课题(28337)
- 重点(27721)
- 国家社会(27088)
- 教育部(26674)
- 中国(26633)
- 性(25970)
- 发(25948)
- 创(25372)
共检索到34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经济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实现流动性充裕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而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到推进的稳健进程,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周期变化、特殊金融结构、信贷歧视、预期管理方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构建“三方向五层次”的预期管理模式,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增强中央银行可信度,提升市场沟通的及时性和清晰度,强化预期管理与传统工具的结合运用,逐步优化现有经济金融结构,培育公众经济学素养和提升市场敏感度,是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关键词:
前瞻性货币政策 最优货币政策 后顾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永波 周倬君
继日本在2001年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P)之后,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也纷纷采用QEP刺激经济发展。但目前美国经济前景依旧令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债务危机亦悄然升温,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困扰,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令人深思。文章对QEP的理论基础、传导渠道、逻辑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价。
关键词:
量化宽松 理论基础 逻辑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德胜
美联储从2008年11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前后共出台过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次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不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逻辑是什么?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背景和效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金全 刘文轩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创新调控。文章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框架出发,以货币政策创新为主线,将一些既内在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离散的典型事实进行系统性梳理,提炼出理论逻辑,探讨了未来的改革方向。结果发现,中国央行从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链条的创新,这些创新不囿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条框,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为主线,以统筹政策创新和市场化改革为抓手,体现出货币当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改革创新精神。未来的货币政策改革仍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核心继续推进,构建起政策工具有效、政策目标清晰、政策传导顺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廖国民 何传添 陈万灵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为摆脱危机及刺激增长与就业,美国货币政策发生了五大转向: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由"常规"转向"非常规";二是货币政策内容由"有限"转向"无限";三是货币政策职能由"支持经济"转向"服务财政";四是货币政策操作领域由"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五是货币政策效果由"降低风险"转向"放大风险"。美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有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即:美元霸权体系的存在-美国政府积累巨大债务-美联储对传统规则的突破-通过实施量化宽松将债务货币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债务危机 美联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对预期变量的应用以及对预期引导的重视都成为前瞻性货币政策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基本逻辑。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旭东
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货币当局和经济学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指出,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会导致较差的政策效果,而货币政策的可信性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阐释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接下来运用该理论于我国,从中央银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和货币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来剖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可信性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可信性 规则 相机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奉先
本文在ORW模型框架下,通过最小化中央银行损失函数来获得中央银行反应函数,进而利用2000年至2014年的月度数据测算中国货币政策的抵消和冲销系数。研究发现:(1)中国的资本管制比较严格,货币政策抵消系数平均为0.38,而且递归估计的结果显示中国的管制政策趋于严格;(2)中国的货币冲销效果比较有效,货币政策冲销系数总体上达0.91以上,但冲销系数呈现高低起伏的阶段性变化;(3)以外部冲击在货币当局冲销政策下的衰减速度来代表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高效的货币冲销和有效的资本管制确保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4)在资本流动趋于频繁的背景下,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是确保货币政策独立自主的关键。
关键词:
货币冲销 资本管制 货币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亚平 徐韬 兰茹佳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福 沈宇星 韩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预期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是稳定预期的重要途径。理论研究发现,中央银行借助新型社交媒体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公开普及度和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信息的理解精度等途径增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效果。实证检验中国人民银行引入新型社交媒体进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前后货币政策信息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博开通后,货币政策沟通指数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时滞更短且更加平滑,货币政策信息对关键金融市场的影响速度更快,程度更高。进一步地,通过挖掘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大数据发现,新型社交媒体生动形象的亲民化沟通方式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信息的公开普及度,同时提高了公众对货币政策信息的理解精度。因此建议中央银行更多地通过新型社交媒体进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通过亲民化方式进行货币政策沟通,增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极大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事实证明,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