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6)
2023(9110)
2022(7599)
2021(7040)
2020(5493)
2019(12486)
2018(11995)
2017(23731)
2016(12676)
2015(13754)
2014(13923)
2013(13695)
2012(12870)
2011(12001)
2010(12150)
2009(11152)
2008(11238)
2007(10041)
2006(8860)
2005(8259)
作者
(36265)
(30478)
(30231)
(29052)
(19583)
(14566)
(13594)
(11643)
(11533)
(11220)
(10284)
(9977)
(9814)
(9771)
(9718)
(9369)
(9005)
(8960)
(8776)
(8737)
(7617)
(7439)
(7308)
(7022)
(6998)
(6884)
(6801)
(6497)
(6221)
(5987)
学科
(53039)
经济(52977)
管理(38882)
(37558)
(31742)
企业(31742)
方法(23439)
数学(19660)
数学方法(19370)
(15715)
中国(14273)
(14096)
(12252)
业经(12092)
(11652)
贸易(11649)
(11368)
(10783)
理论(10625)
(10555)
(9990)
银行(9982)
(9862)
金融(9862)
(9618)
(9443)
财务(9417)
财务管理(9405)
企业财务(9046)
农业(9046)
机构
大学(189467)
学院(188415)
(82867)
经济(81183)
管理(72761)
研究(64449)
理学(63006)
理学院(62335)
管理学(61351)
管理学院(60988)
中国(49616)
(41451)
(38330)
科学(36844)
财经(32759)
(32155)
(29922)
研究所(28953)
中心(28952)
(27683)
(27661)
经济学(26792)
(24671)
财经大学(24613)
师范(24469)
业大(24404)
经济学院(24143)
北京(24122)
(22992)
(22089)
基金
项目(121119)
科学(97449)
基金(91071)
研究(88873)
(78969)
国家(78313)
科学基金(67949)
社会(58790)
社会科(55952)
社会科学(55940)
基金项目(46878)
(45085)
自然(43554)
自然科(42608)
自然科学(42597)
自然科学基金(41898)
教育(41254)
(38756)
资助(37939)
编号(34912)
成果(29422)
(28181)
重点(27106)
(25383)
(25315)
国家社会(24758)
教育部(24747)
(24664)
课题(24178)
人文(23922)
期刊
(90549)
经济(90549)
研究(61098)
中国(33903)
(31255)
管理(28336)
学报(27282)
科学(25587)
(24844)
(23082)
金融(23082)
大学(21130)
教育(20315)
学学(19930)
财经(16782)
农业(16617)
经济研究(15876)
(14541)
技术(14208)
业经(13549)
问题(11375)
(10995)
国际(9427)
理论(8951)
技术经济(8672)
商业(8639)
现代(8588)
(8327)
统计(8241)
科技(8116)
共检索到281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释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第一个层面是心理层面,主观预期的非对称调节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层面是传导机制层面,价格粘性是导致非对称性产生的关键因素;第三个层面是市场环境层面,传导渠道和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根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伟军  
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正负向冲击对产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但在经济开放条件下这种非对称性会减缓。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减缓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国华  袁仕陈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细松  
自从Scott最早证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存在以来,围绕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相关问题,国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国外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发展、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检验以及实证解释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述评。从国外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研究现状看,研究是比较全面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最后对未来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洪昊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效力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之一,该理论基于货币非中性理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定义和分类,造成非对称效应的原因,以及从货币供应量、联邦基金利率、长短期利率差、货币当局的政策取向等指标变化测度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基于研究述评,建议从企业产权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特点,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指导货币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文丽  冯涛  
关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前,许多人认为紧缩的或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效力是对称的。直到大萧条时期,扩张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的事实才使许多学者开始感到,只有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其后的数十年中,关于"紧缩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廖强  
当代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谢平廖强在西方货币理论文献中,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特指货币政策能否影响产出等真实经济变量,而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无必然联系。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货币能够影响产出;第二,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稳定联系;第三,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