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2)
2023(4103)
2022(3529)
2021(3360)
2020(2696)
2019(6148)
2018(5962)
2017(12117)
2016(6610)
2015(7312)
2014(7498)
2013(7331)
2012(7077)
2011(6467)
2010(6703)
2009(6212)
2008(6155)
2007(5610)
2006(5153)
2005(4796)
作者
(18279)
(15055)
(14929)
(14560)
(9895)
(7102)
(6926)
(5819)
(5761)
(5685)
(5153)
(4991)
(4979)
(4959)
(4914)
(4679)
(4554)
(4497)
(4483)
(4429)
(3963)
(3702)
(3692)
(3530)
(3530)
(3501)
(3453)
(3397)
(3041)
(3035)
学科
(24215)
经济(24191)
管理(19524)
(17779)
(14155)
企业(14155)
方法(9462)
数学(8516)
(8484)
数学方法(8372)
(7947)
(7570)
贸易(7564)
(7441)
中国(7276)
(7269)
(6179)
(5616)
银行(5616)
及其(5596)
(5403)
业经(5268)
政策(5138)
农业(5089)
地方(4971)
(4876)
金融(4876)
(4738)
税收(4587)
(4537)
机构
学院(92236)
大学(90300)
(41369)
经济(40381)
管理(34955)
研究(33150)
理学(28842)
理学院(28551)
中国(28344)
管理学(28113)
管理学院(27934)
(21963)
(18823)
科学(17671)
(16739)
财经(16078)
中心(15888)
(15539)
研究所(14604)
(14556)
(13439)
经济学(12569)
(12499)
师范(12416)
北京(12380)
(12200)
(11926)
财经大学(11770)
(11735)
银行(11365)
基金
项目(54214)
研究(42820)
科学(42758)
基金(38738)
(32698)
国家(32414)
科学基金(27667)
社会(26541)
社会科(25219)
社会科学(25216)
(20546)
教育(19735)
基金项目(19072)
编号(18375)
(17500)
资助(17320)
自然(16812)
自然科(16398)
自然科学(16392)
成果(16148)
自然科学基金(16112)
课题(13133)
(12549)
重点(12083)
(11900)
(11806)
(11697)
项目编号(11024)
(10985)
教育部(10893)
期刊
(48939)
经济(48939)
研究(32735)
中国(20186)
(17612)
金融(17612)
(16257)
管理(13709)
(12577)
教育(11427)
科学(10459)
学报(10339)
大学(8400)
农业(8345)
经济研究(8134)
技术(8069)
财经(7989)
学学(7808)
业经(7753)
(6883)
(6846)
国际(6409)
问题(5987)
理论(5310)
实践(4796)
(4796)
世界(4702)
现代(4472)
(4349)
论坛(4349)
共检索到154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超  赵荣  
通缩作为通胀的镜像,其本质的定义自然是物价水平持续显著的下降。至于物价如何衡量、物价下跌有多显著、持续多长时间、是否还有伴生现象,每个细节的设定都涉及一系列的课题。笔者仅对以何种指标衡量物价来展开评析,其余指标按主流观点认可的"物价水平跌至零以下"简化处理。衡量物价水平最广泛的三个指标分别是:CPI、PPI、GDP平减指数,虽然GDP平减指数在学术上对通胀描述更为贴切,但鉴于没有统一的官方统计数据,且一般经济分析较少使用,这里仅讨论前两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阙方平  范薇  
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2011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我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我国银行业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标准要求都高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尽管近年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经历改制上市后,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稳健性水平大幅提高,但我国新监管标准的正式实施,仍将对金融机构的微观经营行为,以及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的货币政策框架带来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郑继达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通常是国际资本流动,而货币政策对资本转移的有效应对机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手段。因此,构建经济增长为门槛的资本转移影响路径模型,在相异经济区间刻画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措施对资本转移的不同调控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汇率和利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和作用完全不同。所以,对于资本转移的调控必须实施针对性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不同阶段汇率的同向影响意味着汇率调控应遵循市场化规律和特质,我国应建立适应人民币汇率变动规律的有管理的离散汇率机制。而利率的相逆调控方向说明需要强调利率的导向性指导作用和水平的稳定性控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锡良  
文章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的金融风险与东南亚国家不同,它主要不是来自国际游资的冲击,或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向以金融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转化过程中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而是根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并与转轨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中国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快制度性变迁,逐步消除金融风险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并注意二者的适当搭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长峰  刘海龙  
资本的虚拟性,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高度依赖于由信息形成的预期。预期的变化容易引起资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由于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单一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全面震荡,爆发金融危机。基于此,本文强调了预期在金融危机爆发和扩散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利用货币政策引导预期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郑继达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通常是国际资本流动,而货币政策对资本转移的有效应对机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手段。因此,构建经济增长为门槛的资本转移影响路径模型,在相异经济区间刻画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措施对资本转移的不同调控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汇率和利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和作用完全不同。所以,对于资本转移的调控必须实施针对性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不同阶段汇率的同向影响意味着汇率调控应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亮  马啸  
在高债务和通缩并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债务-通缩"风险。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单一宽松)应对"债务-通缩"所需的政策力度较大,而且容易陷入政策不可持续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债务和通缩特征的DSGE模型,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中国化"修正,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双宽松)可以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并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再通胀"效应有助于减轻政府实际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为财政政策创造新空间。而且,积极财政政策同样能产生一定的"再通胀"效应,这会减轻货币政策为实现"再通胀"而需要宽松的力度,从而为货币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尚学  
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和增长,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当加快改革和加速增长的鼓声作起时,“通胀反弹”的警钟也随之敲响,货币政策再度面临新的抉择。笔者认为,目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潜在通胀压力的警惕,更重要的是认识这种压力的形成及其特点,寻求消除压力的货币政策途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晋斌  
美联储近期加息的“靴子”终于落地,时隔3年多美联储的此次温和加息举措还将伴随年内六次同等幅度的加息预期。如何前瞻性地判断美国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以及给其他经济体带来的影响与风险是业界一直深入探讨的课题。而深度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新框架无疑是认识该问题的较优路径。在美国经济产出缺口快速收敛的过程中,美国宏观刺激政策接连出台,从政治上说,这是美国急剧膨胀的全球竞争意识,美国经济想打破次贷危机以来的“大停滞”周期;从技术上说,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新框架——弹性平均通胀目标制,允许通胀出现较长的阶段性“超调”。本文重点讨论后者,以便更好地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及其潜在的风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宗卉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绍林  梁国斌  赵萤  唐文飞  张洪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付发理  
在今年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在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支持经济回暖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在当前信贷高增长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七大信贷风险,以及可能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因素,提出从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实现信贷结构优化、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控制集团客户中的关联贷款、防止银行资金对投机性活动的支持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保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飚  李炎军  
当前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也可能孕育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中长期贷款占比偏高,加剧资产期限错配风险;票据业务高速增长,造成贷款体外循环风险;政府信用盲目放大,隐含财政兜底风险;银行放贷门槛降低,信贷风险加大;贷款"垒大户",增加信贷集中度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管理,严格坚守信贷风险底线,合理确定项目贷款比例,充分把握政府举债能力,切实把好新增贷款质量,严密防控贷款集中度风险,有效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武斌  
1997年5月29日,浙江省金融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年会在杭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资金司的调查领导小组、省社科院、浙江大学和其它院校的专家学者、省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行长以及相关人员共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段引珍副司长,省人行行长谢庆健及浙大外经贸学院副院长金雪军教授做了主要发言。他们就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金融风险”问题发表了见解。现就这一专题讨论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