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2)
- 2023(14359)
- 2022(12171)
- 2021(11427)
- 2020(9742)
- 2019(22627)
- 2018(22187)
- 2017(43969)
- 2016(23532)
- 2015(26533)
- 2014(26591)
- 2013(26124)
- 2012(24207)
- 2011(21566)
- 2010(21466)
- 2009(20121)
- 2008(20048)
- 2007(17903)
- 2006(15379)
- 2005(13859)
- 学科
- 济(95774)
- 经济(95676)
- 管理(68048)
- 业(66328)
- 企(55200)
- 企业(55200)
- 方法(48022)
- 数学(42747)
- 数学方法(42233)
- 财(26473)
- 农(25781)
- 中国(23929)
- 银(23562)
- 银行(23416)
- 制(23275)
- 行(22018)
- 贸(20644)
- 贸易(20632)
- 业经(20231)
- 易(20134)
- 融(18234)
- 金融(18231)
- 地方(17960)
- 学(17809)
- 农业(16753)
- 务(16656)
- 财务(16605)
- 财务管理(16569)
- 企业财务(15707)
- 理论(14769)
- 机构
- 学院(331851)
- 大学(330651)
- 济(141687)
- 经济(138844)
- 管理(132475)
- 理学(114155)
- 理学院(113043)
- 管理学(111161)
- 管理学院(110549)
- 研究(106281)
- 中国(89039)
- 京(67207)
- 财(67018)
- 科学(62754)
- 农(54832)
- 财经(53551)
- 中心(52652)
- 所(52295)
- 江(50065)
- 经(48690)
- 业大(47558)
- 研究所(47401)
- 经济学(44440)
- 农业(43306)
- 北京(41510)
- 范(40835)
- 经济学院(40476)
- 师范(40422)
- 州(39948)
- 财经大学(39948)
- 基金
- 项目(222043)
- 科学(176307)
- 基金(163650)
- 研究(161633)
- 家(141254)
- 国家(140131)
- 科学基金(121978)
- 社会(104022)
- 社会科(98864)
- 社会科学(98838)
- 省(86323)
- 基金项目(86220)
- 自然(79324)
- 自然科(77581)
- 自然科学(77554)
- 自然科学基金(76175)
- 教育(75405)
- 划(72573)
- 资助(67970)
- 编号(65502)
- 成果(52608)
- 部(50240)
- 重点(49622)
- 发(47189)
- 创(46371)
- 课题(44491)
- 教育部(43639)
- 创新(43332)
- 科研(43316)
- 国家社会(43212)
共检索到48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经营状况改变的现实需求,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相关研究重燃兴趣。虽然我国货币政策贷款渠道与银行竞争关系的文献也逐渐增多,但成果亟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据此,本文基于银行微观经济学中的Monti-Klein模型进行合理改进,构建了包含银行微观竞争因素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3—2015年162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改进了货币政策的衡量方法后,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考察银行微观竞争是否影响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竞争水平和政策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增加,会加剧利率波动对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并且主要体现在市场势力原本较低的银行。此外,该影响因政策立场差异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银行微观竞争水平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研究结论对银行业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转型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邹熙
本文基于当前货币当局积极探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现实需要,以银行微观竞争水平为视角,通过引入"Monti-Kelin"改进模型,利用2004~2017年我国130家中外资银行数据设定模型研究银行市场势力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率的影响存在政策类型差异,并只在数量型下正向显著。且数量型下的银行市场势力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小规模、高资本比例、高流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弹性更好。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型和完善传导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银行微观竞争 货币政策传导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广义信贷传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雄兵
随着银行业持续的改革开放,其市场力量和竞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研究我国银行系统的市场力量和竞争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借助2003-2014年10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我们发现,竞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且这种强化关系在小规模、高资本和高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为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的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雄兵
随着银行业持续的改革开放,其市场力量和竞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研究我国银行系统的市场力量和竞争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借助2003-2014年10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我们发现,竞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且这种强化关系在小规模、高资本和高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为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的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赟 莫斌
本文基于银行竞争的视角,使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8年的年度数据检验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仅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信贷规模对其产生明显的间接影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竞争加剧会弱化其间接影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竞争加剧会增强其间接影响。这一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在沿海地区较为显著,而在非沿海地区则不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斌 王晓芳
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在利率管制和市场化环境下的异质性银行垄断竞争模型,对大型和中小型银行贷款供给的政策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率管理制价格约束环境下,银行间竞争表现为规模博弈,大型商业银行的政策敏感性要强于中小银行。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价格博弈是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形式,大型商业银行的政策敏感性弱于中小银行。同时,在实际业务操作中,0.9倍基准利率仍然是实际贷款利率浮动下限。随后本文分析了信贷市场供需结构,并结合银行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研究结论。因此,货币政策调控信贷供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信贷市场供需状况和异质性银行的政策敏感性,通过加强结构型工具的作...
关键词:
价格约束 垄断竞争模型 政策敏感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余晶晶
在全球货币政策效率下降的大环境下,2015年名义上完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推动银行业竞争环境改变,从而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竞争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选取2004年到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竞争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2)中小规模银行对竞争的影响最敏感,并承担着主要的信贷传导渠道作用;(3)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竞争影响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率,金融抑制程度浅的银行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梦云 雷文妮 曹玉瑾 龚六堂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鉴于同期信贷增速也大幅下降,是否货币政策从紧导致银行信贷供给收缩是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也引起争议。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以及信贷供给变化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基于获得外部融资(贷款或者债券)的公司样本,我们推断上市公司外部融资方式从银行贷款转向债券融资表明其面临银行信贷供给紧缩。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紧缩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明显由银行贷款转向债券融资,同时公司投资也出现显著下降。另外,银行信贷紧缩对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公司更加明显。这些结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国内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文献都是基于VAR方程利用信贷总量、总产出等宏观变量证明存在信贷传导渠道,由于无法避免宏观变量的内生性影响了结论的稳健。二是只关注银行信贷总量变动对产出的冲击。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信贷总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货币政策将通过另一种信贷传导渠道——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对企业产生作用进而影响产出,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并且区分了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立 钱雪松
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本文从影子银行视角切入,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运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与银行信贷显著下降不同,委托贷款规模显著增加;(2)运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不仅在广延边际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而且在集约边际上显著增加了放贷规模;(3)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特点在于,货币政策紧缩导致委托贷款发生类型转换:与宽松时期相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股权关联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增长显著高于股权关联企业间的委托贷款;(4)委托贷款的类型转换通过加大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难度推高了委托贷款违约风险。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防控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于家珺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泽盛 周舒舒
本文将影子银行化企业部门引入DSGE模型,动态模拟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渠道影响的存在性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供给和信贷条件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它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但不利于解决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虽然当前企业影子银行化仍存在监管滞后和发展不透明等问题,但不应否定其积极作用而强行抑制其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调控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及其信贷去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毛泽盛 许艳梅
运用CC-LM模型和我国相关月度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均存在明显影响,且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只是弱化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