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9)
- 2023(5058)
- 2022(4287)
- 2021(4144)
- 2020(3333)
- 2019(7782)
- 2018(7701)
- 2017(15962)
- 2016(8465)
- 2015(9676)
- 2014(9853)
- 2013(9602)
- 2012(9127)
- 2011(8417)
- 2010(8502)
- 2009(8015)
- 2008(8217)
- 2007(7484)
- 2006(7074)
- 2005(6660)
- 学科
- 济(30016)
- 经济(29985)
- 管理(26369)
- 业(23619)
- 企(20171)
- 企业(20171)
- 银(16937)
- 银行(16792)
- 行(15573)
- 制(14214)
- 方法(13327)
- 数学(11689)
- 数学方法(11522)
- 财(11084)
- 度(9966)
- 制度(9965)
- 融(9849)
- 金融(9849)
- 业务(9734)
- 中国(8858)
- 农(8624)
- 银行制(8412)
- 策(7946)
- 贸(7755)
- 贸易(7745)
- 易(7616)
- 业经(7522)
- 务(7108)
- 财务(7088)
- 财务管理(7075)
- 机构
- 大学(118157)
- 学院(117589)
- 济(50606)
- 经济(49380)
- 管理(47617)
- 中国(39929)
- 研究(39238)
- 理学(38690)
- 理学院(38347)
- 管理学(37880)
- 管理学院(37639)
- 财(28875)
- 京(24817)
- 银(24002)
- 银行(23119)
- 财经(21550)
- 行(21507)
- 中心(20527)
- 科学(20263)
- 江(19607)
- 经(19515)
- 所(19401)
- 农(16913)
- 研究所(16912)
- 融(16749)
- 金融(16523)
- 州(16440)
- 北京(16152)
- 财经大学(16015)
- 经济学(15493)
- 基金
- 项目(68301)
- 科学(54092)
- 研究(53630)
- 基金(50011)
- 家(41721)
- 国家(41357)
- 科学基金(36135)
- 社会(33203)
- 社会科(31564)
- 社会科学(31557)
- 省(25023)
- 基金项目(24980)
- 教育(24511)
- 编号(23687)
- 自然(22430)
- 资助(22160)
- 自然科(21914)
- 自然科学(21910)
- 自然科学基金(21564)
- 划(21505)
- 成果(21444)
- 部(15608)
- 项目编号(15529)
- 课题(15424)
- 重点(14721)
- 性(14468)
- 发(13952)
- 教育部(13866)
- 人文(13591)
- 创(13557)
共检索到20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为取得更好的信息沟通效果所需要。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多方面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但在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透明度 信息沟通 差异化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蓓
政策路径的信息沟通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央行只公布当前的政策利率,对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预测很少提及。本文分析央行政策路径构建的基础和沟通方式,通过比较各国央行在政策路径沟通实践上的差异,探寻制约央行公布政策路径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透明度 政策路径 构建 信息沟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书朦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总体上能够对通胀预期产生顺应既定调控方向的政策效应,且口头沟通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书面沟通,但这种引导效应的传导既受限于其他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又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性特征。因此,我国应提高基础统计金融数据的编制质量,增强货币政策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度,完善货币政策信息的沟通内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向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体系,注重不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方式的有效结合,强调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提升沟通策略的可信性、灵活性与及时性。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信息沟通 中央银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念利
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开始摈弃隐秘性传统,其货币政策逐渐走向开放和透明。如何最充分、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披露与解释货币政策目标、策略和决策已成为多数国家货币政策操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欧洲中央银行在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沟通策略和工具进行归纳和介绍,然后将欧洲中央银行与世界其他主要中央银行的信息公开程度进行横向比较,最后就关于提高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相关建议和争议进行评述。
关键词:
欧洲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透明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面向公众的信息供给与交流行为。近20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强化了中央银行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金融危机后更进一步深化了关于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前瞻性指引"。本文总结了中央银行沟通的国际实践和最新进展,并针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沟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前瞻性指引 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宏观经济信息 利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王彦卿
本文针对中央银行应该沟通什么、怎样沟通,中央银行增加或限制沟通信息的原因以及中央银行在管理预期中应该做什么进行调查,分析中央银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策略应围绕沟通的确定性及易理解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强调预测的条件性以及尽可能提高中央银行预测的准确性展开。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的中央银行沟通策略。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预期管理 沟通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冀志斌 周先平
本文通过检验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间接考察了其是否具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短期利率和股票日收益率水平及波动性具有显著的、与预期一致的影响,但对长期利率的影响不明显;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相比,后者的效力更强一些,并且在口头沟通中,中央银行行长比其他人更能影响金融市场。主要的政策含义是沟通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一种新的工具,与传统的工具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志凌
中央银行信息的价值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央银行的信息具有正的经济价值。首先,中央银行的信息能以信号的形式影响经济决策。社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经济决策是否正确等都需要某种信号予以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胡德宝
随着决策信息需求的增加,公众对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透明度的要求也在增加。传统的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要么只关注透明度原则,要么只关注规则问题。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博弈视角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透明度提高并不意味着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效果与投票规则相关,保密投票机制可能对应着更高的决策效率。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和日本中央银行独立性之间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委员的构成和产生上。因此,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强化委员的代表性、协调各方利益以及减少博弈冲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文章分析了中央银行在政策目标、决策依据和政策效果评价三方面的透明性对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政策适度透明是偏好于价格稳定的央行用以显示其低通胀偏好,以获得公众信任并稳定其通胀预期的良好机制;央行公布预测不会影响长期平均通胀水平和平均产出,但有助于降低通胀的波动性;受现实约束,最优透明度是有边界的。文章进而提供了支持这些理论结果的强有力的经验证据:各国通胀水平、通胀和产出的波动性在央行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以后都有显著的下降;回归分析显示,代表货币政策可信度的通货膨胀波动性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最优透明度处于某个中间水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可信度 透明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权重保守的中央银行框架下,讨论了中央银行目标透明度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模糊一方面可以导致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降低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产出,提高社会福利。当中央银行比较保守时,后一种效应占优于前一种效应,货币政策的适度不透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我们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控制比较成功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其中央银行通常被允许保持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其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而许多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如以色列、英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坚持非常公开、透明的货币政策。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尽管中国...
关键词:
货币政策透明度 通货膨胀偏差 产出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