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7)
2023(15955)
2022(13937)
2021(13259)
2020(10949)
2019(25246)
2018(25241)
2017(48850)
2016(26468)
2015(29747)
2014(29939)
2013(28790)
2012(26470)
2011(23748)
2010(23529)
2009(21340)
2008(20421)
2007(17691)
2006(15334)
2005(13117)
作者
(74058)
(61541)
(60930)
(58352)
(39154)
(29300)
(27944)
(24257)
(23539)
(21878)
(20955)
(20570)
(19491)
(19314)
(19099)
(18947)
(18422)
(18354)
(17614)
(17538)
(15183)
(15145)
(14893)
(14193)
(13762)
(13564)
(13563)
(13545)
(12330)
(12176)
学科
(99296)
经济(99171)
管理(76096)
(70305)
(58562)
企业(58562)
方法(47639)
数学(41732)
数学方法(41133)
(27956)
(27093)
中国(26149)
业经(21992)
(21671)
地方(19701)
(19323)
(18886)
贸易(18879)
理论(18526)
(18369)
农业(18199)
(16959)
财务(16873)
财务管理(16837)
企业财务(15913)
(15909)
技术(15902)
(15688)
银行(15646)
环境(15514)
机构
学院(364230)
大学(364091)
管理(145480)
(143130)
经济(139911)
理学(126149)
理学院(124812)
管理学(122431)
管理学院(121781)
研究(118920)
中国(89150)
(76347)
科学(73643)
(66880)
(58279)
(57621)
中心(55150)
业大(54355)
财经(53562)
研究所(53199)
(52946)
(48878)
(48528)
师范(47976)
北京(47763)
农业(45056)
(43931)
(42697)
经济学(42470)
财经大学(40002)
基金
项目(253644)
科学(199089)
研究(187183)
基金(182940)
(158700)
国家(157362)
科学基金(135821)
社会(115852)
社会科(109673)
社会科学(109646)
(99218)
基金项目(96797)
自然(89046)
教育(87552)
自然科(86970)
自然科学(86947)
自然科学基金(85358)
(83456)
编号(77450)
资助(75787)
成果(62773)
重点(56330)
(55940)
课题(53421)
(53289)
(52522)
创新(48926)
科研(48471)
大学(48249)
教育部(48169)
期刊
(152255)
经济(152255)
研究(106226)
中国(66854)
学报(56703)
管理(54170)
(51750)
科学(51442)
(50736)
教育(44661)
大学(43719)
学学(41111)
农业(35792)
技术(34434)
(33014)
金融(33014)
业经(25924)
财经(25572)
经济研究(24355)
(21822)
问题(19676)
图书(18647)
(17556)
理论(17416)
科技(17150)
(16969)
技术经济(16702)
实践(16020)
(16020)
现代(15778)
共检索到52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阿俊  李连发  
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工作任务,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而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对货币政策边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为此,本文在理论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边界展开了研究。结论是:货币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等)的结构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边界条件。当货币资本或者流动性相对过剩时,不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与央行“无为而治”状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某些时候更差;而当条件相反时,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因此,货币政策执行不应只是局限在简化的政策目标本身,而应由“目标导向”向“政策边界导向”转向。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有关政策边界问题的思想实验,同时,本文也对现实边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宋元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潇颖  冯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电子化成为新的趋势。为了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从微观主体持币动机的角度,分别应用鲍莫尔-托宾模型、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和惠伦模型来分析电子贷币对微观主体持币的交易、投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微观主体的现金交易需求产生替代,但是替代不完全;几乎完全替代现金的投机需求;在预防需求方面,电子货币不仅会对现金产生替代,还会对更高层次的货币产生替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丰慧  
在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直陈定向降准的弊端,并直言不宜长期使用。这是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敬畏和尊重。货币政策属于两大宏观调控工具之一,是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一般以总量工具为主。如果有形之手将其肢解分割使用,效果就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负效应。一个最大的负效应是,定向调控与"市场起决定作用"有冲突。货币信贷是最重要的经济元素,最终决定其流向和去处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货币政策的调整虽属必要,但它并非解决当下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万能之药,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改革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回到"稳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宏观调控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降杠杆与防风险的背景之下,货币与信用双双有所收紧,成为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直接的外在表现。是故,无论是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均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骏  
论货币政策周骏(一)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总称,它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指导货币供应和信贷活动的准则。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建堂  
改革以来,随着具有很强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特点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货币、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成为人们用来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近年来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于是如何认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否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指标,就成为我国金融界和经济理论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不揣冒昧,就上述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  郭丹  张佳睿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的信心与投资理论模型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会导致低投资。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经济主体信心,经济主体信心与实际产出正相关。货币政策传导的投资者信心渠道比消费者信心渠道更有效。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经济主体信心的影响,关注如何恢复、增强和调节经济主体信心,以形成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政策传导效果;同时,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依赖于其对经济运行状况的主动认知,货币政策透明度、央行的声誉、政策制定者与经济主体的沟通等因素能引导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期,稳定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剑  刘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然而,货币政策在行业层面上的具体影响却很少有文献涉及。文章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序列计量模型深入考察了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冲击对行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总量货币政策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此外,行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形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隐性渠道,建筑、电力、机械等行业是其中的主要环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本文研究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现公众预期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公众预期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来调控宏观经济。同时,本文还发现,相对于对物价的影响而言,公众预期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这样,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注重促进经济增长时,应该更注重利用沟通来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而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更注重稳定物价时,除了沟通引导公众预期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政策工具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正庆  
改革以来,投资与信贷、投资与贷币政策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在目前体制下,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对调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作用很有限。必须要有国家产业政策、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调控,才能有效控制投资总量和结构。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抑制投资膨胀,反而会对宏观金融调控施加很大反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奥古斯汀·卡斯滕斯  肖林  
“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无法用公共债务与GDP之比的上限或政策利率等简单指标来界定,它受到生产关系、金融市场结构等诸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稳定区域”边界受到挑战过去两年的金融市场非同寻常——通胀持续飙升,且具有突然性、全球性。许多国家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几代人未曾经历过的水平。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近期出现的银行破产危机就是最突出的案例。高通胀和金融体系承压各有其具体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 安全边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针竹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传导效率背景下,以货币政策作为切入点,经由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渠道,构建货币政策作用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逻辑框架,并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经由各传导渠道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偏离程度,各传导渠道存在中介效应,传导通畅程度不同。公司性质和负债程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作用,以及传导渠道的中介效应。不同类型主体对货币政策变动敏感度不同,应针对其特征,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实施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具体性措施,有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司应改善内部环境,在货币政策变动时保持各传导渠道畅通,有效提高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