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2)
2023(8143)
2022(6821)
2021(6341)
2020(5101)
2019(11510)
2018(11120)
2017(21938)
2016(11982)
2015(12860)
2014(12656)
2013(12355)
2012(11374)
2011(10327)
2010(10268)
2009(9617)
2008(9337)
2007(8138)
2006(7279)
2005(6427)
作者
(34936)
(29233)
(28876)
(27555)
(18678)
(13992)
(13166)
(11273)
(11094)
(10417)
(9935)
(9444)
(9364)
(9217)
(9102)
(8977)
(8927)
(8749)
(8554)
(8401)
(7355)
(7129)
(7072)
(6806)
(6631)
(6479)
(6428)
(6366)
(5802)
(5760)
学科
(44863)
经济(44814)
管理(35152)
(34377)
(26823)
企业(26823)
方法(20171)
数学(18564)
数学方法(18372)
(14648)
(13906)
(13097)
贸易(13094)
(12851)
中国(11794)
业经(9938)
(9868)
农业(9477)
(8868)
(8744)
银行(8713)
(8348)
财务(8335)
财务管理(8323)
(8253)
(8106)
金融(8106)
企业财务(7922)
(7889)
地方(7886)
机构
学院(166875)
大学(165368)
(73646)
经济(72272)
管理(65319)
研究(57301)
理学(56664)
理学院(56102)
管理学(55248)
管理学院(54961)
中国(47389)
(34426)
(34380)
科学(34313)
(33327)
(29198)
中心(27545)
业大(27481)
农业(27275)
财经(27088)
研究所(26509)
(25070)
(24739)
经济学(22708)
经济学院(20740)
北京(20679)
(20394)
财经大学(20164)
(19789)
(19221)
基金
项目(113387)
科学(89469)
基金(84270)
研究(78958)
(75023)
国家(74393)
科学基金(63368)
社会(51949)
社会科(49505)
社会科学(49494)
基金项目(44226)
(43541)
自然(42146)
自然科(41226)
自然科学(41212)
自然科学基金(40537)
(37460)
教育(35707)
资助(34780)
编号(30500)
重点(25420)
(25302)
(24211)
(24041)
成果(23883)
创新(22486)
科研(22189)
国家社会(21819)
教育部(21606)
计划(21473)
期刊
(76533)
经济(76533)
研究(50112)
(30384)
中国(29336)
学报(28218)
(26834)
金融(26834)
(25181)
科学(24965)
管理(22480)
大学(20993)
学学(20287)
农业(19411)
经济研究(13618)
财经(13164)
业经(13100)
教育(12421)
技术(11860)
(11170)
问题(10154)
(10080)
(9892)
国际(9420)
理论(8436)
商业(8203)
(8059)
技术经济(7851)
科技(7671)
实践(7612)
共检索到247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海蔚  
贷款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项目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贷款作为资本形成和资金供给的主要途径,也为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该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江苏省贷款总量和结构数据的梳理,表明贷款增长是经济景气状况和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和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受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未来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景气状况、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货币政策时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余  
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有着重大影响,贷款续新是银行给予已获得贷款企业的再次贷款,其在监管、信息不对称方面均优于新发贷款。因此,选用2006年至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与企业贷款续新、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动确实会影响企业贷款续新的获取和企业的投资效率,且获得贷款续新的企业其投资效率更高。研究还表明,贷款续新能够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对于首次发放贷款,银行应该更倾向于发放贷款续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廷求   庞念伟   彭江波   常东风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是提高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本文以垂直生产结构下的生产链贷款级差为切入点,构建理论模型阐明贷款级差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质效的微观机制,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向上游企业发放的贷款比向下游企业发放的贷款更多,生产链上存在贷款级差,但上游企业未将贷款顺畅转化为实业投资,而是购买了更多金融资产。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资金密集程度较高、非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从作用机制看,引致需求是贷款级差影响货币政策质效的重要渠道,货币政策作用于下游的力度偏弱进而对上游的引致需求不足,削弱了货币政策刺激上游实业投资的效果。本文揭示了当前货币供需规律的新特点,提出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不畅的新解释,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永红  
采用1997年至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方法全面分析了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存在效果和时滞的差异性,其中,短期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企事业贷款对加息的反应不明显,消费贷款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曹晶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少林   林建浩   徐淑一  
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我国宏观政策近年来的典型事实,而探索其原因及优化措施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与微观机制检验,多层次论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得出:第一,根据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估计结果,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结构性改变;第二,在微观机制方面,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基础货币投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渠道;第三,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能力具有显著区别。籍此,本文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岑磊  谷慎  马谌宸  
笔者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福利的角度探讨贷款价值比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最优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和房屋需求冲击下,引入贷款价值比有助于维护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在技术冲击下,加入贷款价值比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应,在房屋需求冲击下,贷款价值比效应更明显,贷款价值比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同时,贷款价值比是福利增进的;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贷款价值比与货币政策的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维护物价稳定,贷款价值比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笔者提出将贷款价值比作为新常态下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不断完善贷款价值比的政策规则,把握好调控的时机和频率,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谢海芳  魏昭  
本文运用某国有银行2002~2009年的企业借款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和非线性Logit模型,研究了涉农贷款违约以及货币政策和贷款违约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涉农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非涉农贷款,而且一旦涉农贷款违约,贷款形态的变迁速度较普通贷款更快,涉农贷款违约存在显著的行业效应。本文用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指标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风险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基准利率的变化对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大于对非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从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来看,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贷款合约条款,以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管理特征等因素,都对涉农贷款违约有重要影响。本文还发现,涉农贷款的违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勤  
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银行资产配置的两阶段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以Lerner指数衡量的银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发挥主要作用;(2)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作用受银行竞争程度影响,并且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削弱银行贷款渠道的作用,这一效应主要通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传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索彦峰  范从来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是信贷渠道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使用我国银行部门1994年至2006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提供了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的经验证据,因此结论支持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观点。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建立在对银行资产配置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对政策效果的对冲作用,必要时辅之以适当的信贷政策以有效调节私人部门的信贷可得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伟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本文从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变的角度,分析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以及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价格波动加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货币,货币当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并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莫万贵  王立元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认为M2和贷款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央行对M2和贷款的调控是有成效的。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利率等价格工具,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会更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飞鸣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建设不可避免会陷入"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在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货币区能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仍能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张运才  
2015年10月10日,央行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省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央行为什么要推出并扩大信贷资产质押贷款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格局使得中国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