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6)
- 2023(10915)
- 2022(9644)
- 2021(8879)
- 2020(7570)
- 2019(17395)
- 2018(17286)
- 2017(34313)
- 2016(18917)
- 2015(21407)
- 2014(21673)
- 2013(21402)
- 2012(20285)
- 2011(18533)
- 2010(18779)
- 2009(17793)
- 2008(18038)
- 2007(16543)
- 2006(14551)
- 2005(13372)
- 学科
- 济(77366)
- 经济(77262)
- 管理(59818)
- 业(55335)
- 企(45645)
- 企业(45645)
- 方法(35105)
- 数学(31317)
- 数学方法(30984)
- 财(25106)
- 农(22386)
- 制(20668)
- 中国(19867)
- 业经(16672)
- 贸(16637)
- 贸易(16630)
- 易(16229)
- 务(15085)
- 财务(15043)
- 财务管理(15005)
- 银(14534)
- 银行(14507)
- 学(14431)
- 企业财务(14217)
- 地方(14062)
- 农业(14003)
- 行(13819)
- 融(13438)
- 金融(13434)
- 体(13159)
- 机构
- 大学(275544)
- 学院(275473)
- 济(119099)
- 经济(116525)
- 管理(104599)
- 研究(94180)
- 理学(88784)
- 理学院(87858)
- 管理学(86452)
- 管理学院(85921)
- 中国(74456)
- 财(60367)
- 京(57243)
- 科学(54756)
- 所(48462)
- 农(46642)
- 财经(46145)
- 中心(43962)
- 江(43750)
- 研究所(43243)
- 经(41661)
- 业大(39224)
- 经济学(37421)
- 农业(36687)
- 北京(36296)
- 州(33968)
- 范(33963)
- 财经大学(33941)
- 经济学院(33845)
- 师范(33627)
- 基金
- 项目(173979)
- 科学(136774)
- 研究(128848)
- 基金(126390)
- 家(108954)
- 国家(108045)
- 科学基金(92264)
- 社会(81857)
- 社会科(77666)
- 社会科学(77644)
- 省(67708)
- 基金项目(65856)
- 教育(59771)
- 自然(58543)
- 自然科(57136)
- 自然科学(57115)
- 划(57091)
- 自然科学基金(56138)
- 资助(53161)
- 编号(52944)
- 成果(44835)
- 部(40057)
- 重点(39353)
- 发(37210)
- 课题(36925)
- 制(36469)
- 创(35987)
- 教育部(34505)
- 性(33994)
- 创新(33797)
共检索到42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弘 李义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是各国化解金融风险、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同时金融风险集聚,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宏观审慎框架并不断丰富。理论上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直接影响流动性,因此在控制杠杆率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中央银行应谨慎地调整货币政策避免杠杆的快速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宏观杠杆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艳玲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杠杆的调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调控机制是否有效。文章在分析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机制 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蔡键 李宏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政策约束条件和微观基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数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大下降。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传统的全面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作为发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蔡键 李宏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政策约束条件和微观基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数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大下降。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传统的全面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作为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投资的调控来实现。因此,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机制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渠道,联系实际分析了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措施及效果,从货币政策调控主体一中央银行、调控对象——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调控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调控作用发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投资 调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木荣 苏国强
货币政策手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就是将住房的实物供求调控转化为房地产开发与需求的资金供求调控。本文把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工具,论文通过分析表明: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以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房地产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成本以及资金预算约束从而可以影响房价,但由于供给与需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弹性的差异导致房地产价格调控存在不确定性,房价的调控还需要辅以其他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债务期限 货币政策 产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金融资源结构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会显著制约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制造类公司的实际杠杆率影响,并在政策实践中引发"杠杆率悖论"和"杠杆率背离"等诸多困扰。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类型划分和频次汇总,以及同期1047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不同货币政策操作类型的微观杠杆率影响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货币宽松有助于制造类公司降杠杆,货币紧缩的微观杠杆率影响则不显著,既印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证实了"杠杆率悖论"的现实困扰;(2)强化金融监管和推动市场完善均存在显著"降杠杆"功效,说明克服"配置失灵"和减轻"金融摩擦"对于制造业降杠杆至关重要;(3)适度的货币宽松有助于放大金融监管和市场完善类操作的降杠杆功效,而市场完善类操作较之于金融监管类操作更不容易受到地方执行层面的干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红忠 童小龙 张卫平
在货币政策转型和调控工具多元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货币政策立场识别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外部工具变量和事件研究法测算货币政策立场,然后研究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考虑到转型时期内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本文建立SV-TVP-S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中主要通过影响利率和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传导,股市和信用利差传导受阻;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准备金率,预期管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准备金率和预期管理受货币政策转型的影响较小,货币政策转型主要体现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发挥主导作用。总地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内含多重传导机制,"法定利率强,市场利率弱"格局有待进一步突破,货币政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多元调控 立场识别 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常军 佟淼
本文融合我国取消利率管制初期的利率粘性特征、企业杠杆率差异和影子银行因素,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不同企业部门杠杆率差异水平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同存款利率水平下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效果上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当企业杠杆率差异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货币政策向主要经济变量传导是有效的,且随着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并处于一定区间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对经济微调上更具优势,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更适于刺激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连磊 赵昕 丁黎黎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产出和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不同的企业融资溢价、杠杆率、高低风险企业比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对比了基准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福利损失情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是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溢价的增加,单位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增大;二是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三是技术冲击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四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升高,而盯住企业杠杆率的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社会福利损失下降得比较明显,企业杠杆率应成为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作用的一个"关注"变量。
关键词:
融资溢价 企业杠杆率 货币政策 福利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