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8)
- 2023(13045)
- 2022(11087)
- 2021(10076)
- 2020(8103)
- 2019(18550)
- 2018(18049)
- 2017(34435)
- 2016(18821)
- 2015(20407)
- 2014(20236)
- 2013(20007)
- 2012(18805)
- 2011(17195)
- 2010(17445)
- 2009(16084)
- 2008(16040)
- 2007(14329)
- 2006(12905)
- 2005(11826)
- 学科
- 济(81747)
- 经济(81668)
- 管理(57356)
- 业(56632)
- 企(44602)
- 企业(44602)
- 方法(30052)
- 数学(26603)
- 数学方法(26332)
- 农(24268)
- 中国(24225)
- 财(23648)
- 地方(21386)
- 业经(18708)
- 贸(17248)
- 贸易(17233)
- 易(16732)
- 农业(16578)
- 制(15799)
- 务(15452)
- 财务(15422)
- 财务管理(15396)
- 银(15160)
- 银行(15121)
- 企业财务(14742)
- 融(14665)
- 金融(14665)
- 行(14493)
- 学(14020)
- 策(13005)
- 机构
- 学院(267808)
- 大学(265226)
- 济(115978)
- 经济(113688)
- 管理(102221)
- 研究(95962)
- 理学(87269)
- 理学院(86314)
- 管理学(84984)
- 管理学院(84504)
- 中国(75600)
- 科学(56741)
- 京(56089)
- 财(55376)
- 农(49882)
- 所(49261)
- 研究所(44253)
- 中心(43838)
- 财经(42685)
- 江(41328)
- 业大(40471)
- 农业(39173)
- 经(38736)
- 北京(35774)
- 经济学(34865)
- 院(34379)
- 范(33941)
- 师范(33487)
- 州(33220)
- 财经大学(31543)
- 基金
- 项目(173872)
- 科学(137561)
- 基金(127083)
- 研究(124660)
- 家(111987)
- 国家(110995)
- 科学基金(94895)
- 社会(80997)
- 社会科(77012)
- 社会科学(76995)
- 省(67884)
- 基金项目(66809)
- 自然(61788)
- 自然科(60438)
- 自然科学(60422)
- 自然科学基金(59365)
- 划(57726)
- 教育(56452)
- 资助(52300)
- 编号(49280)
- 发(41929)
- 成果(39900)
- 重点(39223)
- 部(38451)
- 创(36397)
- 课题(34652)
- 创新(34016)
- 国家社会(33477)
- 科研(33397)
- 发展(33202)
- 期刊
- 济(133191)
- 经济(133191)
- 研究(82855)
- 中国(55994)
- 农(45738)
- 财(42724)
- 学报(42001)
- 管理(39176)
- 科学(38838)
- 融(34514)
- 金融(34514)
- 大学(31804)
- 农业(30825)
- 学学(30383)
- 教育(26181)
- 业经(22835)
- 经济研究(22333)
- 技术(21652)
- 财经(21213)
- 经(18152)
- 问题(17501)
- 业(16159)
- 贸(15589)
- 国际(14861)
- 商业(13280)
- 技术经济(13233)
- 世界(12930)
- 版(12348)
- 理论(12057)
- 科技(12022)
共检索到417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乔昕
为避免研发投资波动所产生的高昂的调整成本,企业倾向于利用现金持有对研发投资进行平滑,以保证研发项目投入的持续稳定。利用2011~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平滑行为及其绩效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研发投资平滑行为;货币政策紧缩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行为具有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紧缩会对研发投资平滑行为的绩效造成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利锋
基于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文章考察了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对于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下,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具有时间依存性;基于贝叶斯冲击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是推动我国失业波动最主要的动力,并且我国存在显著的失业回滞问题。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机制的模型中,相对于不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而言,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机制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对较小。这一发现意味着,在包含非平滑工资调整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闵远光
利率平滑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也正逐渐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新范式。利率平滑操作是宏观经济均衡价格发现机制,可以平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稳定金融市场,减小经济调整成本,减少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增强货币政策可预测性。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改善利率平滑操作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兴全 尹兴强
本文以货币政策收紧时公司投资的变化为切入,基于2003-2013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深入探究了微观主体中谁受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通过缩减公司投资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其中民企(尤其是较高外部融资依赖民企)受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而国企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弱;细分国企发现,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央企)及较高财政收支压力和政治升迁压力的地企未受到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进一步研究表明,紧缩货币政策引致民企(尤其是较高外部融资依赖民企)的信贷资金显著减少,地企次之,而央企(尤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公司投资 国民差异 央地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兴全 尹兴强
本文以货币政策收紧时公司投资的变化为切入,基于2003-2013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深入探究了微观主体中谁受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通过缩减公司投资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其中民企(尤其是较高外部融资依赖民企)受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而国企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弱;细分国企发现,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央企)及较高财政收支压力和政治升迁压力的地企未受到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进一步研究表明,紧缩货币政策引致民企(尤其是较高外部融资依赖民企)的信贷资金显著减少,地企次之,而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央企)却无明显变化;较高财政收支压力和政治升迁压力的地企则可能通过发行城投债来替代信贷资金的减少。上述结论在溯清不同主体缘何在面临相同外部环境时做出不同行为选择的背后成因的同时,也为我国货币政策缘何超调低效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公司投资 国民差异 央地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博 吴娜
本文以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2002~2011年数据为样本,以融资约束的"异质性"为视角,在对传统检验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借助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系统GMM),考察了货币政策影响投资效率的"异质效应"。实证表明:宽松货币政策在行业平稳期(2002~2006年)降低了投资效率,而在行业调整期(2007~2011年)则提高了投资效率,且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提升效应越显著。本文有助于解读货币政策影响投资效率的微观机理和异质特征,进而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环忠
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放松管理与金融创新,提高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比重,导致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不断扩张,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全球化进度加快,又使我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货币流向和流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远卓
本文首先介绍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利率期限结构,阐述了期限利差的预期效应和期限溢价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入了2004年-2005年期间,美国长期利率水平背离短期利率走势造成期限利差收窄的"格林斯潘之谜"现象。然后,从预期因素和期限溢价效应两个视角,结合美国当时的国内、外影响因素解释了长期利率下降的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正>随着数据资产入表在全国广泛深入推进,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了广泛影响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构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市场推进的“四梁八柱”。文件中明确提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而要实现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并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关键就是要落实数据资产入表,即将数据资源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春新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投资的调控来实现。因此,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机制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渠道,联系实际分析了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措施及效果,从货币政策调控主体一中央银行、调控对象——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调控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调控作用发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投资 调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冰冰
推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利率双轨制是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掣肘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相对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是由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利率(计划轨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市场轨利率)并存,主要原因在于完整的市场利率传导链条并未形成。无论是对产出目标还是对通货膨胀率目标,市场轨利率的调控强度均大于计划轨利率,应选择市场轨利率指标作为中介目标,推动将计划轨与市场轨调控并存转向完全的市场轨调控。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轨仍面临一定挑战,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重大体制机制、信贷政策改革的步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赵琳
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时不能忽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文章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经济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是对每个变量冲击响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显著干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需求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幅度较大时,货币政策对需求变量的调控作用会减弱,但不会影响相关需求变量在不同时点的冲击响应走势特征。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减弱利率上行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冲击,但会导致贸易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