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8)
- 2023(8733)
- 2022(7306)
- 2021(7091)
- 2020(5730)
- 2019(13407)
- 2018(13028)
- 2017(25592)
- 2016(13898)
- 2015(15832)
- 2014(15542)
- 2013(15495)
- 2012(14816)
- 2011(13742)
- 2010(13768)
- 2009(12928)
- 2008(13050)
- 2007(11374)
- 2006(10372)
- 2005(9607)
- 学科
- 济(59253)
- 经济(59188)
- 管理(37418)
- 业(35798)
- 企(27795)
- 企业(27795)
- 方法(25781)
- 数学(23438)
- 数学方法(23164)
- 中国(19584)
- 农(16998)
- 贸(16030)
- 贸易(16022)
- 易(15780)
- 财(15536)
- 制(12638)
- 银(11457)
- 银行(11444)
- 业经(11259)
- 策(11094)
- 行(11077)
- 学(10873)
- 融(10852)
- 金融(10851)
- 农业(10651)
- 地方(9054)
- 环境(9030)
- 及其(8707)
- 务(8444)
- 财务(8426)
- 机构
- 大学(205009)
- 学院(201412)
- 济(96463)
- 经济(94870)
- 研究(78409)
- 管理(74582)
- 理学(63360)
- 中国(62892)
- 理学院(62635)
- 管理学(61729)
- 管理学院(61348)
- 财(45718)
- 京(43975)
- 科学(42875)
- 所(39706)
- 研究所(35875)
- 财经(35862)
- 中心(34416)
- 经(32945)
- 经济学(31787)
- 农(31017)
- 江(29399)
- 北京(28823)
- 经济学院(28664)
- 院(27742)
- 范(27008)
- 财经大学(26917)
- 师范(26825)
- 业大(24953)
- 农业(24240)
- 基金
- 项目(127567)
- 科学(102336)
- 基金(96642)
- 研究(95712)
- 家(84257)
- 国家(83621)
- 科学基金(70852)
- 社会(63596)
- 社会科(60494)
- 社会科学(60482)
- 基金项目(48563)
- 省(44394)
- 教育(43952)
- 自然(43551)
- 自然科(42576)
- 自然科学(42560)
- 自然科学基金(41898)
- 资助(41845)
- 划(39762)
- 编号(36869)
- 成果(32418)
- 部(31367)
- 重点(29240)
- 发(27870)
- 国家社会(27778)
- 中国(27613)
- 教育部(27331)
- 课题(26503)
- 创(25982)
- 性(25482)
共检索到317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货币政策目标的转换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英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李扬自1993年开始,英国货币当局正式放弃了施行了近30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同时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变为抑制通货膨胀;与此相应,货币当局的监控指标和货币政策的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关键词:
CPI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英奎
一、货币政策缘何失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按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我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到2002年底,这两个价格指数上涨率分别为-1.3%和-0.8%。这说明,在连续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我国仍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理论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大永 蒋冠
本文从货币的理论定义和经验定义出发 ,简要介绍了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了导致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几种可能原因 ,指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一些国家纷纷转向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只要解决了货币的界定以及修正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方法之后 ,货币供应量仍会继续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首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恒森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讨论了国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三大中介目标 ,指出通胀目标在一些国家是最优选择。在我国目前金融状况下 ,货币总量目标仍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当我国金融市场充分发达时 ,泰勒规则可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政策规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
金融规划 计量分析方法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金融变量,货币政策通过货币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或名义收入作用于总产出,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在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之间进行选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与经济有关的不应局限于货币,而是包括货币在内的所有金融资产,货币当局应当关注的是创造这些金融资产的所有金融机构,而不仅仅是银行,这被称为"非货币分析法"。非货币分析法构成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融资规模 理论基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
美日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与借鉴李双从贷币政策是否通过利率起作用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划分为利率型和数量型。在利率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率的调节,利率是整个传导机制的中心。利率型传导机制具有反映灵敏、迅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怿霖
随着我国金融影响力的增强和全球事务参与度的增加,国际上对我国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沟通、扩大政策透明度的呼声日涨。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普遍更加重视货币政策沟通,通过常规性沟通与前瞻性指引,主动传递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沟通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