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9)
- 2023(9239)
- 2022(7617)
- 2021(7207)
- 2020(5628)
- 2019(12620)
- 2018(12172)
- 2017(24250)
- 2016(13067)
- 2015(14131)
- 2014(14170)
- 2013(13866)
- 2012(12771)
- 2011(11689)
- 2010(11777)
- 2009(10911)
- 2008(10881)
- 2007(9729)
- 2006(8548)
- 2005(7879)
- 学科
- 济(47342)
- 经济(47292)
- 业(39969)
- 管理(37631)
- 企(30579)
- 企业(30579)
- 方法(20920)
- 数学(18689)
- 数学方法(18427)
- 中国(15717)
- 农(15456)
- 财(15179)
- 制(12585)
- 银(12173)
- 银行(12167)
- 行(11581)
- 贸(11544)
- 贸易(11536)
- 易(11343)
- 业经(11092)
- 险(10980)
- 保险(10888)
- 融(10583)
- 金融(10582)
- 策(10460)
- 农业(9741)
- 务(9672)
- 财务(9655)
- 财务管理(9632)
- 企业财务(9211)
- 机构
- 学院(181496)
- 大学(178225)
- 济(76555)
- 经济(74857)
- 管理(69935)
- 研究(60239)
- 理学(59035)
- 理学院(58444)
- 管理学(57534)
- 管理学院(57174)
- 中国(51857)
- 财(40955)
- 京(35933)
- 科学(34356)
- 财经(31481)
- 所(29866)
- 中心(28807)
- 经(28638)
- 江(27903)
- 农(27702)
- 研究所(26660)
- 经济学(23803)
- 业大(23680)
- 财经大学(23557)
- 北京(22880)
- 州(22666)
- 院(21966)
- 范(21867)
- 师范(21666)
- 农业(21516)
- 基金
- 项目(117011)
- 科学(93098)
- 研究(87613)
- 基金(85741)
- 家(73775)
- 国家(73095)
- 科学基金(63142)
- 社会(56396)
- 社会科(53461)
- 社会科学(53447)
- 省(45177)
- 基金项目(43763)
- 教育(40355)
- 自然(40197)
- 自然科(39293)
- 自然科学(39283)
- 自然科学基金(38586)
- 划(38383)
- 资助(36235)
- 编号(35607)
- 成果(29767)
- 部(26428)
- 重点(26194)
- 课题(25365)
- 性(25084)
- 发(25028)
- 创(24518)
- 教育部(22984)
- 国家社会(22971)
- 创新(22875)
共检索到279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渐成学术界与政界共识。然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及其作用路径和内在机理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项后军 巫姣 陈昕朋
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成为学术界共识。然而,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繁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货币政策当局对其的准确把握。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因素的一些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若干可能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时间因素的非对称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邓佑甜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张宝
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低利率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诱使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积聚,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开始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风险承担渠道的产生、作用机理及其存在性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的最新文献进行评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风险承担渠道 追逐收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丘斌 邓佑甜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性 VAR模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景乃权
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对于研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数据的聚类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传导效果最为显著。对此文章阐述了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 向量自回归 因素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文超 韩非
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对2007年以来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速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不对称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以货币供应量同比变动衡量的货币政策同股票市场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至少存在一个方程可以反映各变量间的这种稳定关系。其中,M0和M1的同比增速是上证综指的格兰杰原因。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在紧缩期对股市的负面作用大于其在扩张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不对称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智 姚舜达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风险承担渠道 货币政策 流动性监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智 姚舜达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风险承担渠道 货币政策 流动性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高鹏飞 曾琪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金鹏辉 张翔
本文试图探索的核心问题是: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本文基于2004年6月到2012年12月股票市场的月度数据构建了银行业风险承担的多种指标。我们发现,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但对实体经济而言,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仅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一个比较小的渠道。此外,利率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利率政策冲击对银行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立 何秀
基于2006-2014年期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和作用路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存在,且主要通过估值效应、逐利动机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保险效应路径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货币当局应激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并积极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需调节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及创新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冯春平
通过将正负货币冲击引入产出与价格方程 ,对正负货币冲击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对称性进行实证检验 ,发现货币冲击对价格有明显的不对称影响 ,即正向货币冲击导致价格的上涨要明显大于等量的负向冲击的相反作用 ;正向货币冲击总体上对产出有显著的影响 ,但这一影响不是很稳定 ;比较而言 ,负向冲击对产出影响的显著性较弱 ,但不对称性现象并不显著。结论提示维持货币供给平稳增长可以减小物价上涨的压力 ,而货币供给的不规则增长有助于防止通货紧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不对称性 滚动样本 假设检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田勇 贺雅兰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个体特征,如资产收益水平、流动性比率、投入产出效率等,尤其是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应健全资本充足评估及风险预警机制,适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增进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陈锐 班若愚
本文运用非对称的NARDL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详细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不同货币政策周期的规模扩张和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其中长期内紧缩性数量型调控政策和扩张性低利率政策更易引起影子银行的扩张行为,且两者的配合会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此外,经济下行会助推影子银行转型,引起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增加,我国影子银行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导向已发生改变,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宽居民和企业投融资渠道,构建影子银行全面监测平台,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影子银行资金运作,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引导影子银行与经济政策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风险承担 非对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