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0)
2023(11077)
2022(9107)
2021(8196)
2020(6649)
2019(15001)
2018(14394)
2017(28545)
2016(14954)
2015(16488)
2014(16700)
2013(16453)
2012(15605)
2011(14410)
2010(14919)
2009(14227)
2008(13347)
2007(12090)
2006(11038)
2005(10378)
作者
(42739)
(35668)
(35349)
(34093)
(23132)
(16981)
(16221)
(13747)
(13552)
(13049)
(12390)
(11701)
(11673)
(11545)
(11448)
(11169)
(10531)
(10401)
(10248)
(9933)
(9199)
(8647)
(8596)
(8317)
(8225)
(8150)
(7890)
(7592)
(7228)
(7013)
学科
(82204)
经济(82142)
管理(43248)
(41646)
(33838)
企业(33838)
(27478)
金融(27478)
方法(27400)
(25233)
银行(25226)
数学(24781)
中国(24733)
数学方法(24531)
(24504)
地方(21822)
(19173)
(17482)
(17024)
业经(15936)
(14021)
(13783)
贸易(13770)
(13407)
地方经济(13215)
农业(11864)
(11851)
财务(11822)
财务管理(11802)
中国金融(11465)
机构
学院(218635)
大学(215761)
(107560)
经济(105441)
管理(79537)
研究(79344)
中国(68141)
理学(66984)
理学院(66282)
管理学(65312)
管理学院(64896)
(51209)
(43519)
科学(42742)
(39824)
财经(39803)
中心(37570)
(36043)
经济学(35820)
研究所(35510)
(33534)
经济学院(32007)
(31865)
财经大学(29540)
北京(27880)
(27847)
(27610)
(27305)
金融(27177)
(26618)
基金
项目(133957)
科学(106216)
研究(100083)
基金(98510)
(84446)
国家(83737)
科学基金(71978)
社会(66693)
社会科(63587)
社会科学(63572)
(51531)
基金项目(49981)
教育(44911)
自然(43609)
自然科(42641)
自然科学(42627)
(42622)
资助(42101)
自然科学基金(41905)
编号(38997)
成果(32798)
(30732)
重点(30338)
(30170)
国家社会(28330)
(28141)
课题(28065)
(28047)
教育部(26500)
创新(26372)
期刊
(125529)
经济(125529)
研究(75039)
中国(43667)
(43527)
金融(43527)
(38964)
管理(31875)
(29748)
学报(28395)
科学(27249)
大学(22403)
经济研究(22292)
学学(21602)
财经(21358)
农业(18860)
(18482)
技术(18385)
教育(18086)
业经(17283)
问题(15562)
(13979)
国际(13351)
技术经济(12230)
统计(11590)
世界(11568)
理论(11280)
(10398)
现代(10046)
商业(9962)
共检索到354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在调控中充分考虑时滞等复杂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货币政策始终运行在正常区间,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大体匹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总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比较主动的,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自主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陈瑶雯  
文章基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内纳入金融稳定因素,并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金融稳定能否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而言,能够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拓展思路,在满足货币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寻求政策的平衡点,同时也要利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配置组合提升金融稳定性,保障货币政策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谢敬轩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与金融发展全局,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动态评估,为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提供了一个评价基准,并基于此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与非对称性特征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首先,现代金融环境下,国民收入、金融资产以及支付手段创新因素对货币需求存在正向影响,机会成本与货币替代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需求;其次,货币缺口可以用来合理划分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以货币需求为基准、货币缺口为指示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整体有效,并且可以兼顾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双重调控;最后,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则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论或可为切实提高数量型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效应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李晓宁  
2009年以来,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央行采取了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以求减少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通过建立C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对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有效的结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要采取多样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注意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同时要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本文应用误差纠正模型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1998~2005年中国实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对外自主性。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方面,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数量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均不显著,仅贷款利率在个别模型中对产出有负向影响。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由于误差纠正模型检验未发现利率变动可以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格兰杰因果检验也不能拒绝外汇储备变动不是各层次货币数量变动的原因,所以本文不支持传统钉住汇率制度已经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产生系统性制约作用的假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梦乔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由于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因此以该时点为分界,从通过前后的比较式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仍是最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介目标,在特定阶段可能由于资本市场的影响而出现反预期的表现;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仍然有效;利率作中介目标的条件尚未达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剑  刘钰  
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维护金融稳定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TVP-VAR模型深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渠道。研究表明:一方面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但中长期政策效应并不显著,传统货币政策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短、中、长各期均明显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而金融稳定的中介效应仅在短期内显著,中长期并不明确,意味着货币政策效应还不能从金融稳定有效地传导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推进传统货币政策转型,搭建具有前瞻性的、兼容多维目标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疏通金融稳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汪洋溢  马亮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 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 ,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 ,同时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 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 ,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丹容  李洁  
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 ,它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用及宏观经济的运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 ,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存在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 :( 1 )导致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和货币供给量可控性的降低 ;( 2 )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 3 )导致二元金融结构与区域金融的回流效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销。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非正式金融市场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华  梁恒  
金融二元结构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为了研究非正规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利用改进的?值法估测出1994-2012年非正规金融的规模,结果显示,近几年,其已占正规金融规模的1/3左右。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实证计量方法重点分析了非正规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M2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是促进M2扩张的Granger原因;同时,正规金融、货币当局债券发行与其国外资产均对货币供给量M2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华清  王大中  陈瑞  
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函数并不完全,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不足,此时货币供给的调整对产出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开始变大,货币供给的调节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减小。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VAR实证分析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