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1)
2023(3709)
2022(3170)
2021(3061)
2020(2463)
2019(5560)
2018(5458)
2017(11245)
2016(6142)
2015(6804)
2014(6906)
2013(6788)
2012(6546)
2011(6074)
2010(6239)
2009(5866)
2008(5686)
2007(5117)
2006(4745)
2005(4405)
作者
(16471)
(13567)
(13480)
(13179)
(8961)
(6338)
(6288)
(5206)
(5202)
(5107)
(4630)
(4507)
(4419)
(4408)
(4395)
(4277)
(4073)
(4058)
(4024)
(3925)
(3521)
(3292)
(3281)
(3222)
(3175)
(3115)
(3047)
(3028)
(2702)
(2664)
学科
(23908)
经济(23885)
管理(18452)
(17002)
(13588)
企业(13588)
方法(9232)
数学(8487)
数学方法(8347)
(8248)
(7518)
(7320)
贸易(7317)
(7205)
(7183)
中国(6791)
(6139)
及其(5223)
政策(5150)
(5139)
银行(5139)
业经(5021)
(4968)
地方(4810)
(4803)
农业(4731)
(4659)
金融(4659)
税收(4648)
(4618)
机构
学院(86011)
大学(83853)
(40430)
经济(39493)
管理(33207)
研究(30565)
理学(27555)
理学院(27306)
管理学(26926)
管理学院(26756)
中国(26241)
(21012)
(17229)
财经(15525)
科学(15366)
(15172)
中心(14465)
(14068)
(13994)
研究所(13168)
经济学(12323)
财经大学(11351)
北京(11313)
(11293)
(11106)
经济学院(11073)
(10985)
(10920)
(10759)
师范(10708)
基金
项目(49860)
研究(40082)
科学(39834)
基金(36194)
(30054)
国家(29778)
科学基金(25794)
社会(25191)
社会科(23975)
社会科学(23972)
(18684)
教育(18513)
基金项目(17699)
编号(17168)
资助(16321)
(15985)
自然(15502)
成果(15242)
自然科(15136)
自然科学(15133)
自然科学基金(14892)
课题(12324)
(11731)
(11611)
(11141)
(10999)
重点(10973)
教育部(10389)
项目编号(10343)
(10171)
期刊
(47601)
经济(47601)
研究(30943)
中国(17566)
(16647)
金融(16647)
(15352)
管理(13176)
(10780)
教育(9900)
科学(8696)
经济研究(8007)
学报(7896)
财经(7683)
业经(7501)
技术(7495)
农业(7037)
(6847)
大学(6673)
国际(6615)
(6578)
学学(6222)
问题(5905)
理论(4890)
世界(4598)
实践(4365)
(4365)
现代(4357)
技术经济(4146)
(4072)
共检索到142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外部挑战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冲击。美国属于典型的消费拉动型经济体,随着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和资产价格回升,居民消费不断增长,就业指标开始好转和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全年经济增速为2.9%,为三年来的最高,其中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货币当局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的调控艺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基恩斯·魏德曼  郑钧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金融稳定,但维护金融稳定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选择宏观审慎政策作为应对金融风险的"武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类的问题是德央行研究的重点。德央行与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纽约联储开展合作,并在Markus Brunnermeier和EricLeeper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网络(译者注:该项目主要研究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之间关系问题),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的问题。有大量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胡晓  
本文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分析当前西方主流货币政策框架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两个领域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持价格稳定已不足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货币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失衡,"强化的灵活通胀目标制"是重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统一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智贤  李成  刘生福  
本文立足宏观审慎思想将货币政策立场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入信贷传导模型,拓展剖释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宏观审慎工具的配合机理,并以2001—2013年3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风险偏好,增大信贷投放,加剧其亲周期性,反之亦然;货币供给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转变时,"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响应尤为积极;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能够有效抑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高风险承担。因此,货币当局需兼顾调控目标和稳定需求,全面研判银行体系的复杂性,谨慎选配政策工具,精准操控旋钮力度,有序牵引银行信贷行为和信贷规模,提升货币政策调控的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培新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来看,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闫先东  张鹏辉  
基于宏观审慎工具贷款价值比的动态化,本文考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型货币政策配合可以在不损害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货币目标、缓解金融顺周期造成的金融市场失衡问题;(2)纳入宏观审慎目标的加强型货币政策既无法维护货币政策目标也无法有效实现宏观审慎目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的"跋涉阶段","双支柱"政策框架成为我国着力探索的焦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框架,阐述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协调的必要性,并分别从目标、工具和传递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最后针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子睿  张明  
货币政策会通过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影响金融稳定。虽然金融稳定不能成为中央银行的一个独立目标,但货币政策在制定时需要考虑金融稳定状况。在应对金融失衡尤其是信贷驱使的资产价格泡沫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事前的逆向管理"措施并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使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程度取决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一致性程度、冲击的类型以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制度安排。两种政策协调使用的后续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协调的时机、频率与强度,协调规则是固定的还是弹性的,以及采用更加接近金融市场现实的模型设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佳  
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分化加大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配合难度在当前国内经济多种矛盾交织与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如何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宏观审慎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显示,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兼顾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而主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是否稳健运营的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方面也存在缺陷,因此同时追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两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