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5)
2023(13115)
2022(11505)
2021(10739)
2020(8903)
2019(20631)
2018(20309)
2017(40758)
2016(21873)
2015(24559)
2014(24445)
2013(24130)
2012(22356)
2011(20207)
2010(20052)
2009(18341)
2008(17851)
2007(15525)
2006(13652)
2005(11908)
作者
(61739)
(51232)
(50700)
(48440)
(32835)
(24358)
(23048)
(20046)
(19459)
(18442)
(17542)
(17160)
(16116)
(16046)
(15845)
(15800)
(15261)
(15143)
(14804)
(14664)
(12624)
(12610)
(12282)
(11622)
(11542)
(11336)
(11314)
(11151)
(10248)
(10027)
学科
(90466)
经济(90368)
管理(65608)
(62299)
(51399)
企业(51399)
方法(45241)
数学(40283)
数学方法(39873)
(24061)
(23937)
中国(22487)
业经(19373)
(18007)
贸易(18002)
地方(17786)
(17479)
(16994)
农业(15865)
(15383)
(15174)
财务(15111)
财务管理(15085)
企业财务(14356)
理论(14167)
环境(14047)
技术(13989)
(13403)
(13395)
银行(13371)
机构
大学(312044)
学院(310897)
(130358)
管理(128637)
经济(127661)
理学(112251)
理学院(111141)
管理学(109446)
管理学院(108894)
研究(100727)
中国(75653)
(64655)
(60241)
科学(59814)
(48935)
财经(48921)
中心(45924)
(45025)
(44683)
研究所(44430)
业大(44092)
(44083)
北京(40817)
(39774)
经济学(39665)
师范(39485)
(36758)
财经大学(36613)
经济学院(36097)
(35777)
基金
项目(214547)
科学(170207)
研究(159276)
基金(157644)
(135391)
国家(134286)
科学基金(116996)
社会(101471)
社会科(96392)
社会科学(96372)
基金项目(83473)
(82259)
自然(75764)
自然科(74013)
自然科学(74001)
教育(73229)
自然科学基金(72698)
(69103)
资助(66126)
编号(64995)
成果(52490)
(48525)
重点(47127)
(45025)
(44402)
课题(44023)
教育部(42329)
人文(41636)
国家社会(41543)
创新(41305)
期刊
(136491)
经济(136491)
研究(94115)
中国(52438)
管理(45994)
学报(44294)
(43667)
科学(41536)
(39905)
大学(34220)
教育(32385)
学学(32223)
(30869)
金融(30869)
农业(27844)
技术(26346)
财经(23732)
经济研究(22536)
业经(22434)
(20145)
问题(17722)
理论(16100)
技术经济(15488)
图书(15352)
实践(14737)
(14737)
(14695)
科技(14239)
现代(14098)
商业(13964)
共检索到445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构建我国产业结构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货币政策效应在工业行业层面上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模型总计包含七大振兴产业的91个主要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作为总体经济变量;此外,本文使用SFAVAR模型,刻画产业因子组成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次之;而石油化工与轻工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敏感度最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珍珍  王国松  
统一的货币政策往往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忽视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性会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以我国25个工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研究货币政策的产业非对称效应,并通过与实证结论相结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文章以陕西省为背景,研究了货币政策调整对各行业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郑挺国  郭辉铭  钱鹏程  
本文运用弹性非线性推断方法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以新的视角解释和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利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非对称反应,即在高通胀时期中央银行实施严厉的利率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而在低通胀时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通胀变化线性微调短期利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非线性特征可能主要源于中央银行对通胀正负偏离的非对称偏好,并有部分来自其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之间相互影响的政策反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差异的形成机理;并基于大中小规模企业的半年度面板数据,分三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论。结果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银行信贷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后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金融约束强、外源融资获得能力差、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小规模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远高于中大规模企业。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且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显然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晓男  张静  曹云祥  李洪梅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