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5)
- 2023(7604)
- 2022(6307)
- 2021(5917)
- 2020(4707)
- 2019(10757)
- 2018(10444)
- 2017(20632)
- 2016(11372)
- 2015(12508)
- 2014(12556)
- 2013(12422)
- 2012(11867)
- 2011(10872)
- 2010(11192)
- 2009(10333)
- 2008(10586)
- 2007(9772)
- 2006(8761)
- 2005(8225)
- 学科
- 济(46321)
- 经济(46276)
- 业(35563)
- 管理(34006)
- 企(28497)
- 企业(28497)
- 方法(18947)
- 财(17022)
- 数学(16005)
- 数学方法(15773)
- 农(15026)
- 中国(13326)
- 策(11166)
- 业经(10696)
- 制(10682)
- 贸(10274)
- 贸易(10268)
- 农业(10082)
- 易(10064)
- 学(9800)
- 收入(9373)
- 银(9186)
- 银行(9180)
- 地方(8830)
- 行(8817)
- 融(8489)
- 金融(8488)
- 理论(8474)
- 务(8164)
- 财务(8140)
- 机构
- 大学(169250)
- 学院(169179)
- 济(73240)
- 经济(71689)
- 管理(62165)
- 研究(59863)
- 理学(52369)
- 理学院(51796)
- 管理学(51015)
- 管理学院(50658)
- 中国(46341)
- 财(38093)
- 京(34903)
- 科学(33808)
- 所(30483)
- 财经(29296)
- 研究所(27212)
- 江(26625)
- 经(26569)
- 中心(26480)
- 农(25574)
- 范(23202)
- 经济学(23081)
- 师范(23037)
- 北京(22213)
- 财经大学(21647)
- 州(21431)
- 院(21165)
- 业大(21068)
- 经济学院(20703)
- 基金
- 项目(103116)
- 科学(81671)
- 研究(77991)
- 基金(75651)
- 家(65396)
- 国家(64788)
- 科学基金(55044)
- 社会(50411)
- 社会科(47852)
- 社会科学(47838)
- 省(38636)
- 基金项目(37712)
- 教育(36043)
- 自然(33725)
- 划(33187)
- 自然科(32964)
- 自然科学(32955)
- 自然科学基金(32422)
- 资助(32005)
- 编号(31265)
- 成果(27894)
- 部(23706)
- 重点(23330)
- 性(22756)
- 课题(22723)
- 发(22159)
- 国家社会(21186)
- 创(21089)
- 教育部(20663)
- 人文(19849)
共检索到26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文进
从永久性收入假说出发 ,弗里德曼否认了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强调财富作用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同时还论证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财政政策作用非常小 ,“唯有货币最重要” ,货币政策应执行法治战略。
关键词:
永久性收入 财富作用 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关键词:
前瞻性货币政策 最优货币政策 后顾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对预期变量的应用以及对预期引导的重视都成为前瞻性货币政策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基本逻辑。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反应方程 央行沟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萧志平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即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至最终日标产生效果所需要的一段时间。这种时间滞后现象是社会大生产宏观管理中的客观存在。研究和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提高货币政策效力,是金融部门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廖国民 何传添 陈万灵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为摆脱危机及刺激增长与就业,美国货币政策发生了五大转向: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由"常规"转向"非常规";二是货币政策内容由"有限"转向"无限";三是货币政策职能由"支持经济"转向"服务财政";四是货币政策操作领域由"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五是货币政策效果由"降低风险"转向"放大风险"。美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有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即:美元霸权体系的存在-美国政府积累巨大债务-美联储对传统规则的突破-通过实施量化宽松将债务货币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债务危机 美联储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经济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实现流动性充裕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而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到推进的稳健进程,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周期变化、特殊金融结构、信贷歧视、预期管理方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构建“三方向五层次”的预期管理模式,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增强中央银行可信度,提升市场沟通的及时性和清晰度,强化预期管理与传统工具的结合运用,逐步优化现有经济金融结构,培育公众经济学素养和提升市场敏感度,是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梁惠江
论货币政策的战略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副主席阿兰·S·布兰德在此就货币政策的战略,具体讲三个问题。第一,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一一想要实现什么,为什么要实现这些目标?第二,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工具有哪些,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工具?最后,也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万阿俊
探讨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本文认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核心仍集中于政策有效性,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在过去十年,中国一直习惯于使用财政和货币的政策搭配,但对于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未作出明确的指示和研判,无益于宏观调控准确性及政策转型创新。本文在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国式财政货币政策框架下,运用TVP-VAR方法探究中国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的历史演变,以及演变的背景和制度因素。发现:财政货币两类需求管理政策效率总体趋于下降;财政政策工具尤其是税收政策,其冲击效应及政策有效性在大部分时间强于货币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德胜
美联储从2008年11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前后共出台过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次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不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逻辑是什么?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背景和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知仁 乔依德
本文以美联储为例,梳理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央行通过影响风险感知的渠道驱动本国及全球金融周期并挑战全球金融稳定的一些典型事实。基于此,本文厘清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社会需要建立系统重要性国家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逻辑。最后,本文提出协调机制的宗旨、目标和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这些成果将为2016年G20会议及其他国际多边会议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内的议题设置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永波 周倬君
继日本在2001年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P)之后,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也纷纷采用QEP刺激经济发展。但目前美国经济前景依旧令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债务危机亦悄然升温,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困扰,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令人深思。文章对QEP的理论基础、传导渠道、逻辑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价。
关键词:
量化宽松 理论基础 逻辑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顾巧明
本文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点,选取2007-2010年的数据,研究了Shibor与上证指数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背后所体现的货币政策逻辑含义。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Shibor与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效应逐渐增强。政策含义是:shibor发展较快,已经具备了基准利率的功能,这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管理层可以利用shibor与上海指数的内在逻辑关系,改善和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