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4)
2023(12851)
2022(11422)
2021(10846)
2020(8956)
2019(20778)
2018(20748)
2017(40703)
2016(22326)
2015(24731)
2014(24988)
2013(24748)
2012(22778)
2011(20742)
2010(20709)
2009(18708)
2008(18327)
2007(15972)
2006(14013)
2005(12464)
作者
(64017)
(52953)
(52594)
(50249)
(33930)
(25357)
(24097)
(20662)
(20158)
(19178)
(18082)
(17877)
(16878)
(16805)
(16567)
(16366)
(15878)
(15827)
(15276)
(15191)
(13236)
(13136)
(12786)
(12156)
(11958)
(11886)
(11827)
(11715)
(10714)
(10494)
学科
(84977)
经济(84879)
管理(63695)
(60879)
(50812)
企业(50812)
方法(40151)
数学(34841)
数学方法(34365)
(23213)
(22843)
中国(22159)
(19933)
业经(18652)
地方(17078)
(16543)
贸易(16538)
(16101)
(15925)
理论(15296)
农业(15271)
(14625)
财务(14559)
财务管理(14537)
(14203)
(13858)
企业财务(13839)
(13824)
银行(13784)
技术(13608)
机构
大学(313604)
学院(311465)
管理(124807)
(123094)
经济(120262)
理学(108061)
理学院(106868)
研究(105598)
管理学(105010)
管理学院(104442)
中国(78673)
(66514)
科学(65656)
(57748)
(53331)
(49690)
研究所(48574)
中心(47715)
业大(46240)
财经(46099)
(45310)
北京(42187)
(41984)
(41820)
师范(41454)
农业(38910)
(38336)
(37028)
经济学(36224)
财经大学(34413)
基金
项目(212678)
科学(166749)
研究(155915)
基金(153941)
(133829)
国家(132692)
科学基金(113795)
社会(96365)
社会科(91308)
社会科学(91285)
(82426)
基金项目(81539)
自然(75046)
自然科(73275)
自然科学(73257)
自然科学基金(71928)
教育(71654)
(69823)
资助(64445)
编号(64156)
成果(52926)
(47156)
重点(47148)
(44722)
课题(44043)
(43759)
科研(40755)
创新(40750)
教育部(40348)
项目编号(39839)
期刊
(133456)
经济(133456)
研究(94176)
中国(57018)
学报(49545)
管理(45186)
科学(44966)
(44648)
(42337)
大学(37230)
教育(36230)
学学(34548)
农业(31162)
(30587)
金融(30587)
技术(26490)
财经(21824)
业经(21631)
经济研究(21400)
图书(19028)
(18512)
问题(16931)
理论(16019)
(15490)
科技(14945)
实践(14716)
(14716)
技术经济(14695)
现代(14117)
(13904)
共检索到456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该文从货币政策有效性定义的不同观点着手,分别从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和实施有效性两个方面对国外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得出了一般性结论: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影响价格而对真实产出没有影响,短期内对经济具有持续的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效果,而大量的模型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伟  
本文从常见研究视角和常用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展开综述。通过综述本文发现,参考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模型设定思路和量化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作为重要工具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诸如"价格之谜"和"产出之谜"等问题,而且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别是反金融危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常显著,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复苏后,管理通胀为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以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和改革开放以来增发货币对中国的贡献。并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相反,货币政策对付衰退作用明显:即使短期利率水平接近于零,货币政策也能有效地刺激经济;2.货币政策是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是避免非预期的价格水平波动,因此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应当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3.货币增长率增加,能提高政府实际收入,增加政府支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夏新斌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不在于货币政策本身,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研究结论。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桂  何帆  
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使中央银行面临名义利率零下限约束,而且长期低利率政策所引发的金融不稳定效应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为此,中央银行需要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2001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与政策实践相适应,学术界有关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对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进行概述,并着重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我们也分析了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玉宝  黄志勇  
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含义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问题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关注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如何关注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单独解决资产价格波动的不良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评价。笔者认为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波动问题的最优路径。但是 ,笔者认为单靠货币政策解决不了资产价格波动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杭品厚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反思,认为微观审慎金融监管难以解决金融稳定性问题,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本文的重点是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种类、其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汪洋溢  马亮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 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 ,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 ,同时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 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 ,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