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3)
2023(13904)
2022(12200)
2021(11611)
2020(9651)
2019(22187)
2018(22069)
2017(43244)
2016(23617)
2015(26203)
2014(26477)
2013(26106)
2012(24149)
2011(21724)
2010(21748)
2009(19780)
2008(19317)
2007(16909)
2006(14831)
2005(13238)
作者
(67667)
(56092)
(55553)
(53556)
(35947)
(26865)
(25495)
(21866)
(21333)
(20223)
(19068)
(18919)
(17872)
(17820)
(17563)
(17396)
(16827)
(16778)
(16155)
(16111)
(13948)
(13914)
(13566)
(12885)
(12654)
(12574)
(12465)
(12419)
(11295)
(11193)
学科
(90094)
经济(89983)
管理(68583)
(65146)
(53754)
企业(53754)
方法(42480)
数学(36941)
数学方法(36476)
(25364)
(24809)
中国(23372)
(21207)
业经(19858)
(17499)
贸易(17492)
地方(17216)
(17178)
(17015)
农业(16831)
理论(15921)
(15275)
财务(15206)
财务管理(15181)
(15099)
银行(15058)
企业财务(14460)
(14379)
(14254)
(14244)
机构
大学(332716)
学院(331864)
管理(132528)
(132426)
经济(129486)
理学(114966)
理学院(113707)
管理学(111758)
研究(111608)
管理学院(111158)
中国(83875)
(70297)
科学(69204)
(62205)
(56066)
(53551)
研究所(51169)
中心(50678)
财经(49838)
业大(49635)
(47950)
(45390)
北京(44517)
(44165)
师范(43753)
农业(41957)
(40542)
经济学(39341)
(39066)
财经大学(37225)
基金
项目(227297)
科学(178852)
研究(165731)
基金(165633)
(144244)
国家(143005)
科学基金(122892)
社会(103767)
社会科(98213)
社会科学(98189)
基金项目(87763)
(87733)
自然(81108)
自然科(79231)
自然科学(79210)
自然科学基金(77792)
教育(76347)
(74339)
资助(69050)
编号(68017)
成果(55326)
(50522)
重点(50294)
(47531)
(46736)
课题(46493)
科研(43578)
创新(43529)
教育部(43308)
大学(42460)
期刊
(143925)
经济(143925)
研究(99947)
中国(59779)
学报(52719)
科学(48464)
管理(48029)
(47976)
(45642)
大学(39904)
学学(37652)
教育(37269)
(33541)
金融(33541)
农业(33110)
技术(27380)
财经(24060)
经济研究(23875)
业经(23773)
(20448)
问题(18237)
图书(16753)
理论(16747)
(16501)
科技(15669)
技术经济(15445)
实践(15372)
(15372)
(15082)
商业(14975)
共检索到48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群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荣  邹文杰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观基础,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提高而下降的基本结论。基于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变动所引致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结论不仅为模拟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下均是稳健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军  方霞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少林   林建浩   徐淑一  
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我国宏观政策近年来的典型事实,而探索其原因及优化措施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与微观机制检验,多层次论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得出:第一,根据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估计结果,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结构性改变;第二,在微观机制方面,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基础货币投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渠道;第三,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能力具有显著区别。籍此,本文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易宪容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慈拉  
通过对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剖析和货币供给内生性机制弱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分析,显示出当国民经济高涨促进货币需求激增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会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博弈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商业银行合作博弈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缩小存贷款利差,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约束,发展主动负债工具;改革准备金制度,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磊  
货币理论研究框架,其可能优化方向之一是中期、多步、微调,可能优化方向之二是数量型工具更多地立足增量调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逐步从传统的均衡论走向更偏重微观、结构和行为的百花齐放时代,主要呈现三条主线:一是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选择为基本分析框架,即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一个人的行为分析定性为社会共同选择,那么宏观经济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在货币理论与政策上,其分析范式基本沿用这一分析的对偶形态——损失函数的最小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