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0)
- 2023(12890)
- 2022(11424)
- 2021(10898)
- 2020(9025)
- 2019(20873)
- 2018(20937)
- 2017(41325)
- 2016(22635)
- 2015(24864)
- 2014(25097)
- 2013(24783)
- 2012(22840)
- 2011(20623)
- 2010(20617)
- 2009(18814)
- 2008(18372)
- 2007(15998)
- 2006(14023)
- 2005(12333)
- 学科
- 济(85977)
- 经济(85877)
- 管理(64984)
- 业(62128)
- 企(51873)
- 企业(51873)
- 方法(40920)
- 数学(35620)
- 数学方法(35170)
- 农(23663)
- 财(23251)
- 中国(22167)
- 学(19722)
- 业经(18794)
- 地方(17160)
- 贸(17057)
- 贸易(17052)
- 易(16572)
- 制(16299)
- 农业(15468)
- 理论(15067)
- 务(14712)
- 财务(14647)
- 财务管理(14624)
- 策(14142)
- 企业财务(13919)
- 银(13813)
- 银行(13769)
- 技术(13742)
- 和(13668)
- 机构
- 大学(315983)
- 学院(314754)
- 管理(126183)
- 济(124464)
- 经济(121640)
- 理学(109605)
- 理学院(108369)
- 管理学(106453)
- 研究(106107)
- 管理学院(105891)
- 中国(78734)
- 京(66708)
- 科学(66109)
- 财(58374)
- 所(53516)
- 农(50735)
- 研究所(48861)
- 中心(47732)
- 业大(47189)
- 财经(46782)
- 江(45482)
- 经(42618)
- 北京(42101)
- 范(41836)
- 师范(41476)
- 农业(39765)
- 院(38570)
- 州(37239)
- 经济学(36662)
- 财经大学(34948)
- 基金
- 项目(216265)
- 科学(169964)
- 研究(157995)
- 基金(156989)
- 家(136609)
- 国家(135444)
- 科学基金(116245)
- 社会(98266)
- 社会科(93021)
- 社会科学(92998)
- 省(83817)
- 基金项目(83248)
- 自然(76802)
- 自然科(74997)
- 自然科学(74981)
- 自然科学基金(73644)
- 教育(72614)
- 划(70901)
- 资助(65613)
- 编号(64651)
- 成果(53078)
- 重点(47970)
- 部(47945)
- 发(45331)
- 创(44642)
- 课题(44506)
- 创新(41542)
- 科研(41435)
- 教育部(41038)
- 大学(40249)
- 期刊
- 济(134134)
- 经济(134134)
- 研究(94052)
- 中国(56769)
- 学报(50208)
- 科学(46213)
- 农(45790)
- 管理(45502)
- 财(42889)
- 大学(37817)
- 学学(35650)
- 教育(35473)
- 农业(31844)
- 融(30642)
- 金融(30642)
- 技术(26080)
- 财经(22471)
- 业经(22174)
- 经济研究(21684)
- 经(19082)
- 问题(17299)
- 图书(16059)
- 理论(15815)
- 业(15709)
- 科技(15122)
- 技术经济(14753)
- 实践(14594)
- 践(14594)
- 现代(14333)
- 版(14267)
共检索到456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有光
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甚理想、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调控货币量为主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关系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找出了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特性的因素,认为中国货币供给具内生性,在货币供给内生性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增加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适时选择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锚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解秋 徐涛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曹晶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关键词:
信贷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建奇 李金珊 张原
政府财政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政府资产角度出发,运用1994~2005年中国国库资金季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政府国库资金、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作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国库资金增减导致基础货币收缩和扩张,短期内国库资金变动会使货币供应量发生显著的反向波动,国库资金是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因,国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波动有较高的解释力,央行的货币供给由于国库资金而产生被动性。(2)国库资金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货币当局将国库资金变量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库资金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新的结合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蕾
文章回顾了西方货币供给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及货币信贷投放情况的新特点,指出货币供给内生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并提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效用的对策。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杰
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包括公众、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模型 ,然后使用经验数据对这个模型进行检验。在综合考虑公司的投资、融资行为和政府货币政策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后我们发现 ,在 1 992至 1 998年间 ,除了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明显增强外 ,货币供给中来自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力超过了政府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货币供给表现出内生性特征
关键词:
货币供给内生性 公司融资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污染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跃祥 唐洋军
本文在蒙代尔—弗莱明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来考察固定汇率制下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发现货币政策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文章指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对实际产出产生一定的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实际产出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不同,从而导致效果不同,因此货币当局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信贷机制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超峰 范从来
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货币供给量一起决定了全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量,因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方面与央行资产负债表所决定的名义货币供应量有关,另一方面由货币流通速度决定。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已有研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分析货币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一般利润率、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以及财富总量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关键变量。据此讨论了货币政策在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一般利润率作用下的有效性及非对称性,并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定向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紫珺 孙森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波动,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对此,中央银行可适度考虑将调控重心向货币乘数倾斜。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央行票据政策对我国货币乘数均有显著影响,中央银行应强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乘数,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