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5822)
2022(4940)
2021(4693)
2020(3784)
2019(8672)
2018(8458)
2017(17008)
2016(9290)
2015(10075)
2014(10258)
2013(10062)
2012(9555)
2011(8727)
2010(8861)
2009(8054)
2008(8130)
2007(7226)
2006(6491)
2005(5939)
作者
(26639)
(22268)
(22140)
(21335)
(14508)
(10696)
(10120)
(8461)
(8441)
(8311)
(7681)
(7403)
(7356)
(7353)
(7186)
(6857)
(6688)
(6606)
(6569)
(6414)
(5633)
(5625)
(5409)
(5186)
(5130)
(5118)
(5011)
(4913)
(4568)
(4486)
学科
(34386)
经济(34350)
管理(27094)
(26815)
(21547)
企业(21547)
方法(15457)
数学(13944)
数学方法(13724)
(11241)
(10619)
中国(9267)
(8869)
贸易(8866)
(8721)
(8443)
(8151)
(7165)
银行(7158)
(7156)
业经(7130)
(6888)
(6827)
财务(6812)
财务管理(6801)
(6674)
金融(6674)
企业财务(6531)
农业(6512)
及其(6217)
机构
学院(131609)
大学(130184)
(56770)
经济(55503)
管理(49451)
研究(47000)
理学(42086)
理学院(41630)
管理学(40932)
管理学院(40668)
中国(37068)
(28983)
科学(27371)
(26575)
(24193)
(22379)
财经(22300)
中心(21726)
研究所(21716)
(20476)
(20335)
业大(18258)
经济学(17654)
农业(17574)
(16853)
北京(16799)
财经大学(16632)
(16436)
(16314)
师范(16263)
基金
项目(84374)
科学(66639)
基金(61917)
研究(61341)
(54214)
国家(53760)
科学基金(45705)
社会(38957)
社会科(37054)
社会科学(37047)
(32118)
基金项目(31426)
自然(29864)
自然科(29208)
自然科学(29198)
自然科学基金(28717)
教育(28482)
(27659)
资助(26953)
编号(24396)
成果(20921)
(19362)
重点(19083)
(18161)
(17918)
课题(17556)
(17391)
教育部(16560)
创新(16299)
科研(16251)
期刊
(62348)
经济(62348)
研究(41845)
中国(25348)
(21897)
(20496)
学报(19869)
(19798)
金融(19798)
管理(18703)
科学(18254)
大学(15119)
学学(14431)
农业(13724)
教育(13593)
财经(11203)
经济研究(10817)
技术(10371)
业经(9708)
(9575)
(8191)
问题(7878)
国际(7356)
(6822)
理论(6412)
统计(6015)
技术经济(5974)
世界(5942)
现代(5933)
(5907)
共检索到202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秋如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处于-0.08~-0.05之间。同时,研究得出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为-0.09~-0.03,1998年后为0.002~0.026,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减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因此也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闵捷  
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对称与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和治理经济衰退的效果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特点也有明显差别。KimD .H .( 2 0 0 2 )使用Hanmilton( 2 0 0 1 )提出的浮动法,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得出的结论认为,1 979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效果不对称,而在其后这一特征则不够明显。Bruinshoofd和Candelon( 2 0 0 4)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检验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效力,却得出与美国几乎相反的结论。那么,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文章以陕西省为背景,研究了货币政策调整对各行业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