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0)
2023(14204)
2022(12476)
2021(11854)
2020(9784)
2019(22568)
2018(22550)
2017(44703)
2016(24240)
2015(27143)
2014(27301)
2013(26999)
2012(25111)
2011(22914)
2010(22955)
2009(21085)
2008(20753)
2007(18308)
2006(16253)
2005(14569)
作者
(70737)
(58666)
(58185)
(55567)
(37300)
(28048)
(26547)
(22796)
(22167)
(21143)
(19760)
(19657)
(18622)
(18538)
(18192)
(18048)
(17533)
(17413)
(16872)
(16828)
(14547)
(14541)
(14161)
(13343)
(13205)
(13081)
(13075)
(12956)
(11856)
(11559)
学科
(94922)
经济(94810)
管理(71329)
(67883)
(55420)
企业(55420)
方法(44524)
数学(39093)
数学方法(38616)
中国(26980)
(26444)
(26412)
业经(20718)
(20360)
(19792)
(19570)
贸易(19561)
(19080)
地方(18013)
农业(17218)
(17102)
银行(17065)
(16321)
(16151)
财务(16083)
财务管理(16052)
理论(15621)
(15539)
金融(15538)
企业财务(15248)
机构
大学(350782)
学院(349348)
(141754)
管理(138776)
经济(138599)
理学(120105)
理学院(118775)
研究(117116)
管理学(116802)
管理学院(116159)
中国(88393)
(74226)
科学(71460)
(68321)
(59080)
(54598)
财经(54558)
研究所(53576)
中心(52500)
业大(50674)
(50399)
(49577)
北京(47235)
(45724)
师范(45336)
农业(42881)
经济学(42617)
(42358)
(41184)
财经大学(40675)
基金
项目(233615)
科学(183628)
研究(171725)
基金(169759)
(147399)
国家(146163)
科学基金(125206)
社会(107514)
社会科(101926)
社会科学(101902)
(90108)
基金项目(89850)
自然(81694)
自然科(79747)
自然科学(79727)
教育(79027)
自然科学基金(78302)
(76374)
资助(70899)
编号(70313)
成果(58062)
(52418)
重点(51811)
(49315)
课题(48393)
(48066)
教育部(44956)
创新(44799)
科研(44568)
人文(43841)
期刊
(153941)
经济(153941)
研究(107658)
中国(62033)
学报(53806)
管理(50811)
(49831)
科学(49496)
(49262)
大学(40666)
学学(38277)
教育(38185)
(35872)
金融(35872)
农业(34110)
技术(28803)
财经(26527)
业经(25580)
经济研究(25322)
(22565)
问题(20487)
理论(18071)
图书(17435)
(17148)
技术经济(16745)
(16666)
实践(16505)
(16505)
科技(16333)
现代(15972)
共检索到511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家和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勇健  龚文娟  
房地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拉动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增长并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本轮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房地产价格也不断攀升给城镇居民的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应付节节攀升的房价而不得不压抑其他的消费。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考虑的一个变量。鉴于房地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