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3)
2023(13264)
2022(11786)
2021(11405)
2020(9279)
2019(21827)
2018(21524)
2017(41247)
2016(22631)
2015(25332)
2014(25664)
2013(25270)
2012(23486)
2011(21234)
2010(21161)
2009(19350)
2008(19003)
2007(16216)
2006(14205)
2005(12747)
作者
(64528)
(53598)
(52860)
(50862)
(34260)
(25614)
(24320)
(20859)
(20237)
(19381)
(18280)
(18009)
(17031)
(16947)
(16723)
(16525)
(16097)
(15882)
(15331)
(15312)
(13267)
(13233)
(12911)
(12218)
(12022)
(11994)
(11928)
(11926)
(10862)
(10609)
学科
(85631)
经济(85537)
管理(64319)
(61275)
(50922)
企业(50922)
方法(39728)
数学(34526)
数学方法(34075)
(23788)
中国(23670)
(23580)
(19621)
业经(18792)
(17623)
贸易(17617)
地方(17317)
(17174)
(16736)
农业(15510)
理论(15045)
(14795)
财务(14730)
(14728)
财务管理(14701)
银行(14689)
(13979)
企业财务(13971)
(13909)
(13867)
机构
大学(314294)
学院(313067)
管理(125019)
(124650)
经济(121829)
研究(107901)
理学(107886)
理学院(106668)
管理学(104834)
管理学院(104264)
中国(81965)
(66935)
科学(66627)
(59083)
(54489)
(50403)
研究所(49528)
中心(49431)
财经(46550)
业大(46055)
(45648)
北京(42585)
(42575)
(42469)
师范(42203)
农业(39399)
(39272)
(37388)
经济学(36453)
财经大学(34753)
基金
项目(213613)
科学(167675)
研究(156993)
基金(154768)
(134693)
国家(133569)
科学基金(114383)
社会(97192)
社会科(92035)
社会科学(92012)
(82531)
基金项目(81923)
自然(75181)
自然科(73405)
自然科学(73389)
教育(72162)
自然科学基金(72059)
(70207)
编号(64625)
资助(64500)
成果(53238)
重点(47681)
(47439)
(45012)
课题(44472)
(44025)
创新(41025)
科研(40910)
教育部(40572)
项目编号(39952)
期刊
(135909)
经济(135909)
研究(96506)
中国(60250)
学报(49664)
科学(45754)
管理(45615)
(45372)
(44092)
大学(37411)
教育(37177)
学学(34977)
(32689)
金融(32689)
农业(31686)
技术(26659)
财经(22303)
经济研究(22031)
业经(21799)
(18920)
图书(17454)
问题(17117)
理论(16815)
(16192)
实践(15558)
(15558)
科技(15142)
(15024)
技术经济(14691)
现代(14213)
共检索到468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健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是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1999—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利用货币政策状态模型分解出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中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成分,进而分析两种操作规范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惯性;规则对经济及物价具有扩张作用,相机抉择则具有收缩作用;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比,规则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都较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瑞平  李恩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小梵  汪传敬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操作空间,得出有效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结论。其原因在于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作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这种状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光宁  廖镇宇  韩中睿  
基于我国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的工业增加值、消费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等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增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逐渐减小,信贷对最终目标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融资规模对最终目标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广义货币供应量始终对最终目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过去存在的货币和信贷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正逐渐向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二元政策传导机制转化,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有待加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慈拉  
通过对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剖析和货币供给内生性机制弱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分析,显示出当国民经济高涨促进货币需求激增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会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博弈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商业银行合作博弈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缩小存贷款利差,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约束,发展主动负债工具;改革准备金制度,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丽  
本文将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分为1998-2002年及2003年至今两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分析了1998-2002年和2003年至今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伟  林燕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及最小二乘法等计量方法,对198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信贷传导机制仍然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形式;提高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林  吕红娟  何炼成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