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4)
2023(9588)
2022(8362)
2021(7808)
2020(6708)
2019(15490)
2018(15254)
2017(30661)
2016(16874)
2015(18887)
2014(19163)
2013(19222)
2012(18306)
2011(16605)
2010(16868)
2009(15692)
2008(15995)
2007(14609)
2006(12686)
2005(11607)
作者
(49805)
(41920)
(41604)
(40041)
(26973)
(20122)
(19249)
(16169)
(15673)
(15299)
(14193)
(13957)
(13431)
(13393)
(13352)
(13053)
(12924)
(12344)
(12270)
(12057)
(10500)
(10375)
(10245)
(9617)
(9508)
(9408)
(9385)
(9337)
(8475)
(8445)
学科
(70120)
经济(70049)
管理(48132)
(48099)
(38246)
企业(38246)
方法(34126)
数学(30623)
数学方法(30283)
(21030)
(20628)
中国(17730)
(15346)
贸易(15343)
(14970)
(14654)
(14047)
业经(13659)
地方(13649)
农业(13332)
(13294)
财务(13266)
财务管理(13237)
企业财务(12631)
(12257)
银行(12234)
(11615)
(11594)
金融(11592)
(11394)
机构
学院(246794)
大学(246452)
(105394)
经济(103056)
管理(93714)
研究(85647)
理学(79938)
理学院(79049)
管理学(77704)
管理学院(77225)
中国(66899)
科学(51800)
(51421)
(51310)
(44863)
(44097)
研究所(40453)
财经(40048)
中心(39990)
(37826)
业大(36659)
(36326)
农业(34894)
经济学(32817)
北京(32566)
(31543)
师范(31236)
(30233)
(30026)
经济学院(29787)
基金
项目(158253)
科学(124093)
基金(115238)
研究(114730)
(100391)
国家(99575)
科学基金(84412)
社会(72078)
社会科(68412)
社会科学(68389)
(61197)
基金项目(60076)
自然(54966)
自然科(53651)
自然科学(53632)
教育(53158)
自然科学基金(52720)
(52112)
资助(49102)
编号(46819)
成果(39214)
(36061)
重点(35900)
(34128)
课题(32452)
(32233)
(31185)
教育部(30729)
科研(30693)
创新(30227)
期刊
(114023)
经济(114023)
研究(73873)
中国(46930)
(40520)
(39586)
学报(38302)
科学(35037)
管理(32360)
(29908)
金融(29908)
大学(28546)
学学(27086)
农业(26248)
教育(23675)
技术(20255)
财经(20090)
经济研究(19019)
业经(18142)
(17156)
问题(15325)
(14035)
(13778)
技术经济(12591)
理论(12388)
统计(12326)
(11757)
国际(11738)
商业(11246)
实践(11125)
共检索到369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强劲  李孟刚  陈喜庆  
为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状况,引入货币政策持续期概念,设置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度量指标,建立刻画各次货币政策调整期内不同国债品种流动性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不同国债流动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债流动性的冲击是比较平稳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国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强劲  陈忠华  吴武清  
为研究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持续期,建立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密集调整时期,国债流动性受冲击的显著性、强度和阶段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瑶琚  王芳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看,国债和货币是反映宏观政策调控行为的核心变量,从流动性角度看,两者又是经济体中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本文创新性地将货币和国债同时引入资产流动性摩擦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以期基于更丰富的信息集来刻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用以分析流动性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运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发现:在流动性冲击下,单独使用盯住资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收缩和流动性溢价攀升的问题,而盯住流动性溢价的税率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增大国债供应提高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还通过缓解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稳定了流动性溢价,因此能够配合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流动性冲击。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单一宏观政策在应对流动性冲击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娟  周子元  
2011年10月,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版流动性规则"),标志着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流动性监管规则的中国版本推出。新版流动性监管规则中多处涉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而在货币政策操作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将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动向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影响,以期找到应对之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焕强  陶永诚  
文章研究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向量自回归(VAR)分析表明,市场因素本身的影响是决定流动性的最主要原因,而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不但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还通过影响市场收益率和波动性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本文认为,应当从金融资产的到期日曲线界定流动性更为准确,流动性过剩不在于货币供应与信贷的较快增长,而应当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人们持有的短期资产超过了合意的均衡水平,而长期资产不足。这就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下相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收益曲线平坦化的两个典型现象。流动性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流动性的变化改变了货币政策中介(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流动性的变化(过剩)可能促使货币政策范式的调整。中国现阶段的流动性管理是非常狭窄的,本文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鹏  王飞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债市场的规模、流动性与发展深度。我国国债市场规模较小使得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物质手段, 无法实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扩张;国债市场流动性较低使得央行无法实现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快速操作,以及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精确控制;国债持有者结构不合理阻碍了货币政策意图经由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传导。为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将其建设成具有适度规模、高流动性与一定发展深度的相对发达、成熟的国债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伟  张淑珍  蒋海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小勇  吴地宝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金融稳定,文章阐述了如何在货币政策和银行流动性关系中找到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红辉  
各种迹象表明,货币市场承积了过多的流动性,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唯一有效的选择,也缺乏足够的实体经济依据。面对外汇占款过多的问题,央行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应及时改进调控方式和货币政策手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晓苏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频繁运用对债券市场存在较大冲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利用2010~2017年货币政策和公司债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融资流动性对公司债信用价差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净投放量等货币政策变量和融资流动性均会对公司债信用价差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公司债信用价差的主要影响机制是通过融资流动性来传导的;公开市场净投放不仅可以从融资流动性渠道对公司债信用价差产生影响,还可以从融资流动性以外的渠道来对公司债信用价差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本文在小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引入了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研究其对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货币国际流动性约束扭曲了跨国风险分担条件,使得央行需要在稳定价格水平和改进风险分担条件之间进行权衡。研究发现:(1)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央行越应增加实际汇率波动;(2)与盯住CPI通胀相比,执行盯住PPI通胀的政策规则能够在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增加实际汇率波动,改善国际风险分担条件,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镇瑀  施建淮  游丽萍  
正确识别国内金融市场与外部市场的联动性特征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债市场为切入点,利用分时段回归和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分析中美国债利率相关性发生的结构性变动。中国各个期限的利率在2006年以前独立于美国利率的变动,而在2006年以后却表现为"中短端独立,中长端联动",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已经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这种结构性变动在肯定浮动汇率可以减轻国内短期利率跟随中心国利率变动压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二难选择"或"全球金融周期"的机制,强调不论汇率制度如何改变金融市场一体化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镇瑀  施建淮  游丽萍  
正确识别国内金融市场与外部市场的联动性特征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债市场为切入点,利用分时段回归和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分析中美国债利率相关性发生的结构性变动。中国各个期限的利率在2006年以前独立于美国利率的变动,而在2006年以后却表现为"中短端独立,中长端联动",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已经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这种结构性变动在肯定浮动汇率可以减轻国内短期利率跟随中心国利率变动压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二难选择"或"全球金融周期"的机制,强调不论汇率制度如何改变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提高都会强化中外金融条件的联系。因此,应加强货币政策对中长期利率的影响,注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应用及合理使用资本流动监管,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