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5)
2023(20074)
2022(17437)
2021(16165)
2020(13734)
2019(31461)
2018(31079)
2017(60283)
2016(33202)
2015(36962)
2014(37014)
2013(36410)
2012(33771)
2011(30559)
2010(30361)
2009(27942)
2008(27619)
2007(24441)
2006(20996)
2005(18327)
作者
(99267)
(83126)
(82344)
(78557)
(52634)
(40121)
(37540)
(32550)
(31353)
(29641)
(28015)
(27898)
(26350)
(26211)
(25972)
(25749)
(25686)
(24688)
(23843)
(23783)
(20988)
(20405)
(20263)
(18911)
(18776)
(18464)
(18426)
(18374)
(16923)
(16651)
学科
(128501)
经济(128354)
管理(94212)
(90519)
(74641)
企业(74641)
方法(62661)
数学(55175)
数学方法(54448)
(35428)
(35341)
中国(32538)
(30194)
业经(27955)
(25741)
贸易(25734)
(25027)
地方(25005)
农业(23523)
(23355)
(22829)
财务(22743)
财务管理(22700)
企业财务(21529)
理论(20904)
技术(20230)
(19878)
环境(19797)
银行(19786)
(19541)
机构
大学(473986)
学院(473840)
(186159)
管理(182763)
经济(182161)
研究(160742)
理学(159187)
理学院(157369)
管理学(154244)
管理学院(153417)
中国(117915)
科学(104696)
(99721)
(89212)
(85042)
(83231)
业大(78497)
研究所(76571)
中心(73216)
农业(70975)
(69117)
财经(68735)
(62540)
北京(62149)
(61024)
师范(60251)
(58060)
经济学(56227)
(55667)
财经大学(51239)
基金
项目(329893)
科学(256768)
基金(238626)
研究(230544)
(212159)
国家(210455)
科学基金(178430)
社会(143459)
社会科(135979)
社会科学(135942)
(129893)
基金项目(126364)
自然(120590)
自然科(117795)
自然科学(117757)
自然科学基金(115651)
(110267)
教育(106574)
资助(99684)
编号(92453)
重点(74734)
成果(74237)
(71753)
(69723)
(67851)
科研(64552)
课题(64335)
创新(63483)
计划(63249)
大学(60487)
期刊
(193941)
经济(193941)
研究(131297)
学报(86552)
中国(83366)
(79640)
科学(74950)
(65189)
大学(63666)
管理(63544)
学学(60642)
农业(54287)
教育(46901)
(40590)
金融(40590)
技术(39542)
财经(32921)
业经(32514)
经济研究(32023)
(28260)
(28230)
问题(25596)
(24609)
科技(23456)
业大(22720)
技术经济(22473)
统计(22195)
图书(21778)
理论(21270)
商业(20987)
共检索到672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函葳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人民银行所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利率(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效果相同),会使我国的反通胀问题陷入利率提高、外汇占款增加、通胀提高,这三者互相推助的具有恶性循环性质的"棘轮效应"怪圈。选取2000年以来我国的相关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也验证了三者的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跳出该怪圈,应避免因误读蒙代尔的"不相容三位一体"理论,简单地得出应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的结论,因为该理论并不适用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应该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走出"棘轮效应"的困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启才  
与传统的L-Q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相异,本文通过Linex函数,在央行损失函数中引入非对称通胀目标偏好。新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名义利率对通胀的反应是非线性的,利率工具不仅对通胀水平作出反应,而且对通胀的波动性也作出反应,利率对通胀的变化还产生符号与大小上的非对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赫永达  
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明发  谢启超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刻画。结果发现(:1)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长期财富效应消失。(2)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最后对增加城镇居民资产性收入,带动全社会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红玉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否会有助于通胀的调节,却有待考证。本文借助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封思贤  任琇卿  朱鸿粟  
本文在梳理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97~2011年的季度数据和非线性的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中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环境会显著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力。在不同的通胀预期环境中,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稳定物价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当公众通胀预期程度较弱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实际物价水平,但当通胀预期程度较强时,利率政策稳定物价的效果优于货币供给量政策。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通胀治理效率,央行不但要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还应根据不同的通胀预期环境选择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通过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引入有偏性预期构建一个非完美预期模型,采用SVAR方法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结构冲击对预期偏差波动的影响在两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是否存在一致性,得出结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是否有利于降低预期偏差与实际通胀率偏离均衡通胀率的程度有关。同时,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能有效锚定通胀预期,降低通胀预期偏差;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胀预期偏差对政策工具反应呈现较小的粘性,且货币供给量对通胀预期偏差的影响要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为此,若要引导公众预期与政策形成合力,应在使用价格型工具时强化货币政策透明度;若要发挥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应在使用数量型工具时弱化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郑华  谢启超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正向财富效应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在长期财富效应消失;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惠民  李文庆  
本文采用Andrews(1993)未知断点检验方法区分了通胀的不同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SVAR方法探讨了不同通胀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序列在2003年7月份发生结构突变,并以此划分区制,发现2003年7月之后直接紧缩信贷工具调控通胀的效果得到加强,而间接紧缩信贷工具效果却稍有弱化,但整个样本区间,直接紧缩信贷额度政策在调控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更佳。这意味着直接紧缩信贷工具一直以来是中国调控通货膨胀的最佳选择,而且这一实践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