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2)
2023(5251)
2022(4128)
2021(3839)
2020(3019)
2019(6845)
2018(6659)
2017(13583)
2016(7449)
2015(8263)
2014(8313)
2013(8084)
2012(7713)
2011(7044)
2010(7167)
2009(6614)
2008(6481)
2007(5882)
2006(5376)
2005(4918)
作者
(20262)
(16867)
(16736)
(16172)
(10987)
(7834)
(7772)
(6441)
(6426)
(6326)
(5740)
(5561)
(5523)
(5459)
(5437)
(5269)
(5114)
(5077)
(4919)
(4837)
(4335)
(4135)
(4117)
(3943)
(3844)
(3804)
(3796)
(3685)
(3346)
(3342)
学科
(27973)
经济(27944)
管理(22026)
(20291)
(16494)
企业(16494)
方法(10470)
数学(9519)
数学方法(9358)
(9126)
(8762)
中国(8556)
(7723)
(7722)
贸易(7718)
(7595)
业经(7037)
(6720)
(6065)
银行(6060)
(5858)
及其(5846)
地方(5843)
农业(5472)
(5360)
金融(5360)
政策(5321)
(4889)
(4795)
财务(4783)
机构
学院(102006)
大学(99798)
(46096)
经济(45049)
管理(39060)
研究(37146)
理学(32481)
理学院(32173)
管理学(31677)
管理学院(31469)
中国(31263)
(23663)
(20982)
科学(20012)
(18602)
财经(17466)
中心(17344)
(16752)
研究所(16415)
(15873)
(14407)
经济学(14133)
(14060)
北京(13737)
(13200)
业大(12850)
(12833)
财经大学(12828)
师范(12766)
经济学院(12660)
基金
项目(62793)
科学(49919)
研究(48746)
基金(45482)
(39041)
国家(38704)
科学基金(33190)
社会(30559)
社会科(29062)
社会科学(29056)
(23713)
基金项目(22609)
教育(22511)
自然(20563)
编号(20422)
(20371)
自然科(20077)
自然科学(20073)
自然科学基金(19747)
资助(19681)
成果(17656)
课题(14789)
(14279)
重点(14111)
(13878)
(13085)
(12979)
(12952)
教育部(12544)
国家社会(12517)
期刊
(53290)
经济(53290)
研究(35915)
中国(21657)
(18333)
金融(18333)
(17495)
管理(15803)
(13197)
科学(12561)
教育(12489)
学报(12036)
大学(10084)
学学(9452)
技术(9362)
经济研究(9269)
财经(8721)
业经(8661)
农业(8510)
(7524)
(7158)
国际(6726)
问题(6505)
理论(5704)
世界(5128)
实践(5125)
(5125)
现代(4952)
(4791)
论坛(4791)
共检索到16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范志勇  闫衍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动荡与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虽然已进行了一定调整,但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总体思路进行调整。下一步,应采取"杠杆率软着陆"的模式实现去杠杆,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位应该从"名稳实紧"向适度宽松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着眼于国内的通胀压力和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到9月份之后,货币政策不仅有保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参与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危机管制的协调政策行动的一部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张京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重要影响,它既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促进了经济的回暖;同时,随着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和资产价格泡沫滋生,又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些也引起了政策制定部门的警惕,并在2010年底将今后的货币政策基调定为稳定的货币政策,这样有利于在国际大环境仍然复杂的情况下,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管理通胀预期、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使金融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浙江考察时,再次指明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实施更具体的阐述是,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着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铭利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2008年11月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维全  蒋仁开  
本文根据央行确定的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目标的设定,分析了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我国货币改革实践、2009各影响因子不确定性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2009年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务必密切跟踪经济发展形势,以便采取灵活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货币当局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的调控艺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经  
2008年是跌宕起伏、令人难忘的一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面对挑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下,以学习实践科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为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推出2年期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货币政策方面,银行信贷投放呈大幅飙升之势。据统计,2009年1-4月份,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森昌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能力日渐成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强。因此,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施华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的信贷膨胀及其原因、贷款的结构变动,本文对不同贷款主体行为差异的分析表明,中国国有银行虽然有了股份制的外衣,但离真正市场化的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文章分析了贷款实际加权利率的变动及中国贷款"利率期限结构之谜",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信贷膨胀的宏观影响。文章强调,在信贷膨胀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尽快地从危机管理的激进货币政策转向平滑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上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玉平  
当前,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各省应当看到东南沿海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信贷空间收窄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适度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少波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由出口、消费和投资构成,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在金融危机蔓延、出口下降不可避免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内需。时至今日,本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已近一年。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又将何去何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