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2)
- 2023(7267)
- 2022(5502)
- 2021(4960)
- 2020(3897)
- 2019(8727)
- 2018(8755)
- 2017(17610)
- 2016(9696)
- 2015(10857)
- 2014(11108)
- 2013(10635)
- 2012(9699)
- 2011(8892)
- 2010(9057)
- 2009(8429)
- 2008(8421)
- 2007(7742)
- 2006(7146)
- 2005(6741)
- 学科
- 济(40037)
- 经济(40001)
- 管理(27077)
- 业(26594)
- 企(20608)
- 企业(20608)
- 农(14202)
- 中国(13640)
- 方法(13325)
- 数学(11439)
- 数学方法(11277)
- 业经(10569)
- 财(9981)
- 贸(9791)
- 贸易(9786)
- 易(9572)
- 策(9543)
- 地方(9008)
- 农业(8931)
- 制(8836)
- 银(7842)
- 银行(7835)
- 行(7490)
- 融(7176)
- 金融(7176)
- 发(6811)
- 及其(6773)
- 政策(6294)
- 学(6271)
- 理论(6232)
- 机构
- 学院(136634)
- 大学(134333)
- 济(61489)
- 经济(60144)
- 管理(50957)
- 研究(50231)
- 理学(42476)
- 理学院(42060)
- 管理学(41383)
- 管理学院(41123)
- 中国(40554)
- 财(29954)
- 京(28504)
- 科学(27197)
- 所(25328)
- 中心(23208)
- 财经(22588)
- 研究所(22398)
- 江(22327)
- 农(20926)
- 经(20438)
- 经济学(18857)
- 北京(18376)
- 范(18220)
- 院(18107)
- 师范(18093)
- 州(17586)
- 经济学院(16896)
- 业大(16844)
- 财经大学(16468)
- 基金
- 项目(83279)
- 科学(66250)
- 研究(64929)
- 基金(60080)
- 家(51041)
- 国家(50600)
- 科学基金(43589)
- 社会(41474)
- 社会科(39351)
- 社会科学(39344)
- 省(31893)
- 基金项目(30218)
- 教育(29536)
- 编号(27543)
- 划(26767)
- 自然(26175)
- 自然科(25580)
- 自然科学(25575)
- 自然科学基金(25154)
- 资助(25019)
- 成果(23896)
- 课题(19532)
- 发(19011)
- 重点(18805)
- 部(18661)
- 性(17303)
- 国家社会(17089)
- 创(17007)
- 项目编号(16486)
- 教育部(16181)
共检索到223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化的趋势黄金老种种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基本型式有两种:间接的和直接的,而前者由于与市场本性相耦合而必然地成为主导。进一步地看,间接调控的手段也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究竟何者为主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建军
人民币汇率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在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外需受到严重冲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态势停止、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水平的论点已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最新走势,不仅关系到汇率本身,而且还会牵涉到外汇占款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未来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货币金融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顺差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芮颖
论转向间接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人民银行常州分行芮颖所谓间接调控,是指中央银行放弃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的行政性的控制,改为通过对信贷量、货币量、利率等进行间接地控制。在我国,这意味着放弃信贷限额控制,转而用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及法定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范正斌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杠杆之一。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对货币政策进行了三次重要的调整,使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实行高利率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是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战后,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仁伍 吴竞择
本文回顾近20年货币政策变化的国际趋势,介绍货币政策在目标和中介目标选择、决策规则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趋势,以及当前货币政策流行趋势中的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实施现状、基础条件和绩效,讨论我国货币政策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可能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际趋势 选择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兴华
为应对长期通货紧缩,日本银行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数量宽松政策,而后出台分类阶梯管理的负利率政策。日本银行与政府、商业银行、居民的国债交易产生差异化扩张效果,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弹性较小,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短期内,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对外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在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可能继续维持负利率,对政策操作方式进行微调,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发挥政策组合的合力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余栋 李宏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六次较大的宏观调控,包括六次反通胀(1980年前后、1985年前后,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3~2007年和2010年至今)和两次反通缩(1998~2002年和2009年),都取得了基本成功。前三轮宏观调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而偏重以行政式直接调控为主。1998年,以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制度并重启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为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费兆奇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通缩显现的背景下,央行在2015年秉承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思路,坚持中性稳健货币政策,在利用传统政策工具的同时,还创设了诸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在"稳增长"的同时,努力为经济、金融相关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属微调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较好地管理流动性和平抑市场利率的意外大幅波动。中国的公开市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肇伯
战后德国稳定马克取得的业绩举世公认。德国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政策工具随国内外经济条件不断变化而更新、改造、完善,其效果斐然。德国运用西方通用的"三大政策工具"是结合国情,经过改造的,因而有别于美、日等国相同的工具。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开放,多年来受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困扰,影响到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效果;德国运用通过外汇市场以调整流动性的工具,既有力抵消这种压力,且进而利用它为调整国内银根服务,获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德国这些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培亮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行政指导色彩的贷款规模控制和存贷款利率控制效用的缺失,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次数也会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而减少。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数量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定向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的创新;在价格型工具方面,央行会越来越重视再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等政策性利率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现状的梳理与其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库的建立方案,并提出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转型方向。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耿同劲
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同样的货币政策操作在不同的区域发挥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效应,全国“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操作很难实现统一的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等目标。为熨平区域经济的不同特质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实现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本文研究了区域间经济差异究竟影响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又是如何影响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操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区域化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