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3)
2023(16637)
2022(14585)
2021(13757)
2020(11605)
2019(26742)
2018(26289)
2017(52099)
2016(28004)
2015(31237)
2014(31280)
2013(30548)
2012(28215)
2011(25129)
2010(24961)
2009(22931)
2008(22663)
2007(19775)
2006(17211)
2005(15021)
作者
(78118)
(64775)
(64231)
(61487)
(41656)
(30940)
(29514)
(25274)
(24843)
(23307)
(22295)
(21832)
(20474)
(20398)
(20193)
(20121)
(19362)
(19073)
(18799)
(18560)
(16026)
(15872)
(15838)
(14845)
(14554)
(14506)
(14465)
(14316)
(12984)
(12675)
学科
(108502)
经济(108383)
管理(82666)
(78973)
(65866)
企业(65866)
方法(55145)
数学(49058)
数学方法(48435)
(32248)
(28878)
中国(27700)
(25393)
(25381)
银行(25246)
(23710)
业经(23271)
(21652)
财务(21571)
财务管理(21524)
(21116)
贸易(21103)
(20790)
地方(20643)
(20528)
企业财务(20470)
(20323)
金融(20319)
农业(19451)
理论(17740)
机构
大学(386623)
学院(385429)
(157381)
管理(156775)
经济(154010)
理学(135726)
理学院(134366)
管理学(132029)
管理学院(131348)
研究(123852)
中国(101627)
(80600)
(76179)
科学(73909)
财经(60932)
(60641)
(60326)
中心(59531)
(56702)
业大(55682)
(55585)
研究所(54638)
北京(50572)
(48515)
经济学(48227)
师范(48047)
农业(47493)
(46115)
财经大学(45748)
(45178)
基金
项目(264649)
科学(209104)
基金(194079)
研究(193731)
(167722)
国家(166360)
科学基金(144647)
社会(122677)
社会科(116495)
社会科学(116469)
基金项目(102375)
(101998)
自然(94833)
自然科(92657)
自然科学(92636)
自然科学基金(90974)
教育(90026)
(85817)
资助(81738)
编号(78959)
成果(63346)
(59430)
重点(58696)
(55057)
(54679)
课题(53503)
教育部(51605)
科研(51106)
创新(51011)
国家社会(50502)
期刊
(162496)
经济(162496)
研究(116591)
中国(69030)
(59535)
学报(57249)
管理(55827)
(53330)
科学(52908)
(52563)
金融(52563)
大学(44706)
学学(42298)
教育(39036)
农业(34976)
技术(33631)
财经(29722)
经济研究(26613)
业经(26243)
(25187)
问题(21019)
理论(20238)
实践(18588)
(18588)
技术经济(18369)
统计(18077)
图书(17985)
(17419)
(17406)
(17272)
共检索到566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岳隆杰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行为调整传导了调控政策,同时也引致了对冲调控策略行为。为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约束力的量级差异,本文以银行信贷期限配置行为和房贷行为为例,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纳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仲伟周  
基于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银行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重约束条件下,在面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最优信贷决策行为。通过构造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表现出有效性;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郑斌  
文章围绕超额准备金率时序特征展开,通过构建一个适于我国政策环境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调控中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传导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速和超储率双下滑的环境下,基准利率工具并不能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其对信贷需求的调控效能会有所减弱。而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对信贷供给的传导效率有所增强。文章还使用结构变点单位根检验和SVAR模型对政策工具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文章认为在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转变的当下,货币政策经历着从需求调控向供给调控方式的转型。而伴随着流动性收缩,价格型调控方式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郑斌  
文章围绕超额准备金率时序特征展开,通过构建一个适于我国政策环境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调控中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传导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速和超储率双下滑的环境下,基准利率工具并不能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其对信贷需求的调控效能会有所减弱。而准备金工具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对信贷供给的传导效率有所增强。文章还使用结构变点单位根检验和SVAR模型对政策工具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文章认为在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转变的当下,货币政策经历着从需求调控向供给调控方式的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泽华  周闯  
利用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Panel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对比分析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均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并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央行沟通的政策效果则更加迅速及时,且有效地避免加剧经济波动的不合意现象;受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主体市场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调节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总体而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作用相对显著,而央行沟通对实现稳定物价目标更具优势。因此,央行应围绕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屹  姜永玲  
文章构建和估计了银行准备金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的SVAR模型,通过过度识别约束检验和对数似然函数判别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体系,并基于货币政策冲击对中介目标残差方差的贡献度,衡量了不同体系对中介目标的实现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央行目前采取以基础货币为主,银行准备金为辅的双操作目标体系。(2)当前体系下,央行未完全对冲银行存款市场上的流动性需求冲击,且过度对冲了银行准备金市场上的流动性需求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谦  何蓉  
在货币紧缩过程中,使用准备金率工具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降低政策超调风险,为此必须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上限。本文依据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在分析货币经济中"漏出"问题解决方式和货币控制的基础上,以存款准备金率来统一度量货币政策空间,建立起一个分析框架,得出一个基于宏观调控考虑的、用以衡量货币政策空间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公式,测算了1993年以来各年的上限值,并结合货币政策使用力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为,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限客观存在,在引入菲利普斯曲线之后,发现在经济处于不同状态、各种因素持续变动时,准备金率理论上限是动态变化的。对准备金率理论上限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从宏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靳平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本文从这一现象展开分析,讨论了当前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认为货币政策紧缩效果不佳不仅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更有其本质原因。
[期刊] 征信  [作者] 翟雪  耿中元  李薇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代表,以不良贷款率衡量银行风险,利用2003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利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均具有正向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法定准备金率对三类银行的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鉴于此,商业银行自身、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银行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安仲  
利率和货币量哪个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目前许多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不涉及货币政策工具与利率以及货币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研究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前提,即货币政策工具和利率以及货币量之间存在明确的、稳定的关系,从而保证利率目标或者货币量是可控的。基于法定准备金操作的研究表明,法定准备金操作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而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导致利率和法定准备金操作关系不确定的主要原因,则是IS曲线斜率正负性的不确定性;同时,对现阶段中国IS曲线斜率稳定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其斜率正负性是不稳定的。因此,利率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小艳  
本文运用VAR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的作用路径、实际效果以及影响其有效性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方向和大小,进一步分时段对该项工具调整效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芮莉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子漫  齐文卓  张凯  
当银行面临资本和存款准备金监管双重约束时,银行信贷不仅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而且还受其他银行行动的影响。银行的信贷具有相互替代效应,会抵消一部分货币政策影响。当银行都不满足双重约束时,货币政策对这些商业银行信贷无效。当不满足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逐渐增加时,货币政策边际递减效应会增大。货币政策逐渐减弱是因为不满足资本约束或存款准备金约束的商业银行越多,这些商业银行因约束条件的限制而使得信贷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龙传  毛泽盛  
金融危机后,西方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忽视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使用考虑银行市场势力的两个极端情境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以2007-2013年信贷数据为窗口,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的宏观审慎功能,表明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抑制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和加强银行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