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5)
- 2023(12442)
- 2022(11076)
- 2021(10708)
- 2020(8907)
- 2019(20805)
- 2018(20654)
- 2017(41283)
- 2016(22364)
- 2015(25268)
- 2014(25536)
- 2013(25218)
- 2012(23245)
- 2011(21006)
- 2010(21053)
- 2009(19576)
- 2008(19328)
- 2007(17117)
- 2006(15337)
- 2005(13986)
- 学科
- 济(83674)
- 经济(83571)
- 管理(64832)
- 业(64034)
- 企(52121)
- 企业(52121)
- 方法(39552)
- 数学(34424)
- 数学方法(33950)
- 中国(24614)
- 财(24005)
- 银(23604)
- 农(23528)
- 银行(23457)
- 制(23059)
- 行(21967)
- 业经(18496)
- 融(17669)
- 金融(17668)
- 贸(17344)
- 贸易(17331)
- 学(17152)
- 易(16898)
- 地方(16767)
- 务(15474)
- 财务(15406)
- 财务管理(15370)
- 理论(15242)
- 农业(15206)
- 企业财务(14551)
- 机构
- 大学(313094)
- 学院(311496)
- 管理(127214)
- 济(125207)
- 经济(122193)
- 理学(108088)
- 理学院(106976)
- 管理学(105238)
- 管理学院(104681)
- 研究(102574)
- 中国(87627)
- 京(67044)
- 财(62963)
- 科学(60992)
- 所(51310)
- 财经(49144)
- 中心(48347)
- 江(46923)
- 农(46894)
- 研究所(45955)
- 经(44575)
- 北京(43355)
- 业大(42942)
- 范(40022)
- 师范(39740)
- 州(38938)
- 院(36912)
- 经济学(36675)
- 财经大学(36585)
- 农业(36381)
- 基金
- 项目(203849)
- 科学(160009)
- 研究(152433)
- 基金(147630)
- 家(126263)
- 国家(125154)
- 科学基金(108218)
- 社会(94300)
- 社会科(89261)
- 社会科学(89239)
- 省(78321)
- 基金项目(77987)
- 自然(70568)
- 教育(69822)
- 自然科(68882)
- 自然科学(68869)
- 自然科学基金(67618)
- 划(66134)
- 编号(63747)
- 资助(62696)
- 成果(52932)
- 部(45494)
- 重点(44684)
- 课题(43359)
- 发(42250)
- 创(41754)
- 项目编号(39593)
- 教育部(39396)
- 创新(38828)
- 人文(38697)
- 期刊
- 济(139822)
- 经济(139822)
- 研究(102565)
- 中国(59586)
- 融(48557)
- 金融(48557)
- 财(47148)
- 管理(46222)
- 学报(43679)
- 农(42866)
- 科学(41438)
- 教育(34191)
- 大学(33504)
- 学学(31340)
- 农业(28191)
- 技术(25967)
- 财经(23877)
- 业经(22332)
- 经济研究(21317)
- 经(20088)
- 理论(18229)
- 问题(17977)
- 实践(16839)
- 践(16839)
- 图书(16411)
- 技术经济(14841)
- 贸(14723)
- 现代(14540)
- 国际(13784)
- 科技(13774)
共检索到479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考佳欣
本文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07年-2016年的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更有效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裕坤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的探讨。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8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价格型还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都显示出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银行的风险承担;同时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顺周期性,且会受到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异质性特征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项后军 李昕怡 陈昕朋
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仍有许多值得拓展的问题。本文按照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纯正"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准确识别、诸多作用路径的机理整合这一逻辑,对目前国内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反思与再研究,力图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流闻 彭静静
本文通过利用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风险承担渠道即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依赖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自身特征以及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基于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强 乔煜峰 张宝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考虑到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对实证结果影响较大,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对估计方程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由此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宏观审慎管理者的身份,更加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文琴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玉婵 钱利珍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 风险承担 顺周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田勇 贺雅兰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个体特征,如资产收益水平、流动性比率、投入产出效率等,尤其是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应健全资本充足评估及风险预警机制,适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增进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项后军 巫姣 陈昕朋
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成为学术界共识。然而,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繁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货币政策当局对其的准确把握。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因素的一些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若干可能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时间因素的非对称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菁 黄隽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高鹏飞 曾琪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金鹏辉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有关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影响其信贷和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金融稳定,这一崭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即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本文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主线,通过梳理归纳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货币政策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密切相关。因此,采取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立 何秀
基于2006-2014年期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和作用路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存在,且主要通过估值效应、逐利动机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保险效应路径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货币当局应激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并积极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需调节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及创新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周伟 王衡
本文收集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动态调整面板混合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基于泰勒规则构造的利差变量、M2年增长率、存款准备金率、中国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等5种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计量结果表明,除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不显著外,其他4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中国显著存在,其中,利差变量的系数绝对值较大,作用效果较为突出。因此,货币政策目标不应只追求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同时需防范宏观金融风险及失衡的累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