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1)
- 2023(14818)
- 2022(12837)
- 2021(11980)
- 2020(9976)
- 2019(22789)
- 2018(22444)
- 2017(43985)
- 2016(24063)
- 2015(26699)
- 2014(26481)
- 2013(26254)
- 2012(24089)
- 2011(21829)
- 2010(21484)
- 2009(19482)
- 2008(19007)
- 2007(16468)
- 2006(14330)
- 2005(12375)
- 学科
- 济(92181)
- 经济(92077)
- 管理(68634)
- 业(66227)
- 企(53258)
- 企业(53258)
- 方法(44122)
- 数学(38920)
- 数学方法(38486)
- 农(26931)
- 财(26833)
- 中国(23743)
- 业经(20475)
- 学(20296)
- 贸(19459)
- 贸易(19454)
- 易(18938)
- 农业(18300)
- 地方(17865)
- 制(16236)
- 务(15134)
- 财务(15068)
- 财务管理(15046)
- 环境(14913)
- 技术(14876)
- 理论(14562)
- 企业财务(14232)
- 银(14102)
- 银行(14039)
- 和(13980)
- 机构
- 大学(339800)
- 学院(339199)
- 济(136890)
- 管理(135636)
- 经济(134056)
- 理学(118570)
- 理学院(117299)
- 管理学(115288)
- 管理学院(114712)
- 研究(114616)
- 中国(84150)
- 科学(72888)
- 京(71239)
- 财(61972)
- 农(61028)
- 所(58164)
- 业大(55067)
- 研究所(53448)
- 中心(51504)
- 财经(49992)
- 农业(48277)
- 江(48002)
- 经(45641)
- 北京(44677)
- 范(43375)
- 师范(42885)
- 院(41357)
- 经济学(41022)
- 州(38839)
- 经济学院(37326)
- 基金
- 项目(238920)
- 科学(186751)
- 基金(173786)
- 研究(170085)
- 家(153424)
- 国家(152156)
- 科学基金(129726)
- 社会(107074)
- 社会科(101597)
- 社会科学(101572)
- 省(92849)
- 基金项目(92637)
- 自然(86440)
- 自然科(84421)
- 自然科学(84397)
- 自然科学基金(82883)
- 划(78892)
- 教育(77475)
- 资助(71795)
- 编号(68629)
- 成果(54597)
- 重点(53329)
- 部(52366)
- 发(50526)
- 创(49665)
- 课题(46813)
- 创新(46315)
- 科研(46107)
- 教育部(44500)
- 计划(44185)
- 期刊
- 济(142732)
- 经济(142732)
- 研究(98105)
- 学报(58804)
- 中国(58334)
- 农(54728)
- 科学(51712)
- 管理(47088)
- 财(44737)
- 大学(43542)
- 学学(41394)
- 农业(37850)
- 教育(33312)
- 融(30699)
- 金融(30699)
- 技术(26724)
- 业经(24133)
- 经济研究(23856)
- 财经(23608)
- 经(20130)
- 业(19099)
- 问题(18793)
- 科技(17379)
- 理论(16250)
- 版(16167)
- 图书(16164)
- 技术经济(15884)
- 业大(15491)
- 贸(15356)
- 商业(15315)
共检索到481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攀 尼玛旺堆 张翔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型的调控政策,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研究主要基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展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这一外生变量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研究主要围绕合理预期展开,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保持长期不变,且始终公开透明,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公平的规则和平等的机会。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为主线,探讨的重点在于劳动收入份额是否能完整地反映通货膨胀动态变化、货币政策是否应将劳动收入份额纳入目标考虑范围。从实证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基于各国历史数据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从传导机制上看,货币政策可通过收入构成、金融分割、资产配置、储蓄再分配等四个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从政策启示上看,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可提高就业、促进劳动收入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李晓文
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多关注货币政策对产出、价格、投资、就业以及消费的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却研究较少。由于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分析货币政策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以及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通过系统地评述国外学术界有关货币政策对功能性收入分配及规模性收入分配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推动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最后还给出了今后国内进行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研究的若干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功能性收入分配 规模性收入分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强 张明 宋佳馨
不平等的加剧通常被归因于全球化、技术进步、人口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传统观点认为,旨在降低通货膨胀和稳定总需求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长期改善穷人的状况。但是,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各界对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不平等的担忧。本文旨在梳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收入与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渠道,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晶
本文首先指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作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基础存在不足,然后按照时间和流派简单回顾了国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区域影响问题的研究历史,最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处于研究前沿的新、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外成果进行了简单评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盼文
货币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正目益受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通过运用一个包含城乡居民两类家庭的DSGE模型,以我国2001-2012年含有131个变量的宏观数据为样本,进行FAVAR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对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具有不确定性;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较为明显,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收入会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马振宇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关联程度的不断增强,一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及国际协调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199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博弈论等进行理论探讨,1990年至2000年多数研究开始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渠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其中以探讨中心国家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为主。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通过控制货币政策的内生变化来获取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主流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基于MFD模型的纯理论分析转向基于VAR系列模型的实证分析和具有一致性框架的DSGE模型分析。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来看,早期文献大多认为汇率和贸易是主要渠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比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更加迅速、后果更为严重,并逐渐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由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的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联动趋势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并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而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政治成本,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慎重。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是大多数文献仅考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单向溢出效应,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的双向国际溢出效应;二是关于金融渠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风险传递等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需要深化;三是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尤其是对政策协调的有效路径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中国学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应对国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有效政策工具、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立元 龚六堂
近年来,收入不平等与资产组合多样化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个体的异质性对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得传统的代表性个体模型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收入、财富、消费等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收入、财富、消费分布的影响,显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对于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系统的梳理非常缺乏。本文梳理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并详细阐述了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四个新的传导机制:实际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机制、再分配机制、谨慎性储蓄机制与流动性保险机制。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新机制产生的理论原因的同时,还讨论了前瞻性指引、"直升机撒钱"、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和不平等、最优通货膨胀率等政策问题,并尝试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张宝
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低利率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诱使银行承担更大风险,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积聚,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开始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风险承担渠道的产生、作用机理及其存在性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的最新文献进行评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风险承担渠道 追逐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里奥·德拉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金融和宏观经济渠道的净政策效应,很难得出中长期内货币政策会使得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更为不公平的结论当今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名义和实际收益率普遍偏低。在七国集团中,有三个国家的五年期国债呈现负收益率——德国、法国和日本,占到了世界GDP的14%。而如果把债券收益率不足1%的国家也计算在内,该比例将上升到22%。我想讨论一下为什么利率会这么低,以及低利率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相关论述主要着眼于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外溢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利率政策对中国利率水平有溢出效应,中国利率政策对美国利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房地产泡沫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美国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通胀程度和外贸出口均存在短期不利影响;美国参议院施压人民币升值,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保持警惕,防范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风险;二是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国际危机;三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外溢效应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显仓 张卫峰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体行为的生命周期特征迅速累积放大,产生了显著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政策调整压力,这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基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传导效果领域的研究文献的综述,发现人口老龄化可能会打破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与产出增长目标之间的权衡,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操作空间收窄以及传导效果弱化是老龄经济体中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文章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当局要通过加强自然利率估算、探索更加精准的中介目标、疏通传导渠道以及重视各类调控政策的配合,以提升老龄化冲击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其中研究视角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涵及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债券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从宏观计量模型和微观计量模型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研究视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羽 李黎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由于目前对于金融稳定的内涵缺乏一个广泛可接受的定义,从而无法建立起考察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一致的分析框架,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相互作用机制难以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金融不稳定说来定义金融稳定,从金融机构危机、货币危机和资产价格冲击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