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6)
2023(14554)
2022(12689)
2021(11889)
2020(9892)
2019(22656)
2018(22360)
2017(43667)
2016(24028)
2015(26722)
2014(26394)
2013(25969)
2012(23949)
2011(21705)
2010(21509)
2009(19617)
2008(19160)
2007(16552)
2006(14550)
2005(12690)
作者
(70521)
(58506)
(58012)
(55366)
(37354)
(28077)
(26365)
(22977)
(22233)
(20782)
(19745)
(19636)
(18543)
(18396)
(18106)
(18076)
(17801)
(17504)
(16797)
(16688)
(14744)
(14358)
(14264)
(13333)
(13196)
(12959)
(12920)
(12868)
(11743)
(11570)
学科
(91606)
经济(91508)
管理(68268)
(64557)
(52874)
企业(52874)
方法(43630)
数学(38374)
数学方法(37943)
(25623)
(23884)
中国(23724)
(22551)
贸易(22546)
(22046)
(20926)
业经(20034)
地方(17714)
农业(16982)
(16020)
(15035)
财务(14970)
财务管理(14949)
技术(14704)
理论(14688)
环境(14595)
(14152)
企业财务(14118)
银行(14089)
(13977)
机构
大学(337872)
学院(337054)
(134839)
管理(133487)
经济(131969)
理学(116422)
理学院(115136)
研究(114789)
管理学(113079)
管理学院(112497)
中国(84619)
科学(73098)
(71301)
(60953)
(60520)
(58382)
业大(55123)
研究所(53663)
中心(51645)
财经(48928)
农业(48395)
(48146)
北京(44720)
(44644)
(43401)
师范(42886)
(41474)
经济学(40281)
(38913)
经济学院(36651)
基金
项目(236461)
科学(184505)
基金(171632)
研究(168016)
(151578)
国家(150329)
科学基金(127972)
社会(105127)
社会科(99654)
社会科学(99628)
(91927)
基金项目(91198)
自然(85722)
自然科(83686)
自然科学(83659)
自然科学基金(82162)
(78171)
教育(76870)
资助(71403)
编号(67845)
成果(54121)
重点(53036)
(51881)
(50031)
(48975)
课题(46626)
创新(45701)
科研(45694)
教育部(43979)
计划(43921)
期刊
(141407)
经济(141407)
研究(98118)
学报(59132)
中国(58556)
(54462)
科学(51682)
管理(46745)
大学(43772)
(43688)
学学(41646)
农业(37540)
教育(34241)
(31111)
金融(31111)
技术(26927)
经济研究(23890)
业经(23700)
财经(23158)
(19735)
(18836)
问题(18814)
科技(17316)
(16456)
(16335)
理论(16231)
图书(16008)
技术经济(15891)
业大(15735)
实践(14872)
共检索到48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颖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认为过高的杠杆率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思想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以研究宏观杠杆率的演化路径和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国宏观杠杆率有着自己的时间趋势,而货币政策会使得宏观杠杆率反向偏离其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不宜随意确定目标宏观杠杆率,也不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和上市公司数据,在识别数量型货币政策外生冲击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状态依赖投影等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债务负担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宏观杠杆率处于高杠杆期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大,对实际GDP、实际投资的促进作用也更大,并且更容易引发通胀;相对于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低杠杆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效应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小、更年轻、现金持有更少的企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强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健  徐展峰  葛正灿  
本文对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产出缺口变动轨迹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应用了向量自回归VAR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出缺口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体经济本身,货币因素对产出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具有明显时滞效应。所以在当前的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坚持财政刺激政策为主、货币扩张为辅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政策当局应尽早制定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从而最大化降低刺激政策的负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德奎  
由于受短期目标的约束以及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若货币政策工具及调控时机选择不当,或政策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通过构建包含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条件指数(MCI),并考察其实际值与均衡值之间的离差状况,结果表明MCI及其缺口可用于间接测度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的大小,而所得到的风险指数可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弘  李义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是各国化解金融风险、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同时金融风险集聚,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宏观审慎框架并不断丰富。理论上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直接影响流动性,因此在控制杠杆率背景下需要货币政策发力,中央银行应谨慎地调整货币政策避免杠杆的快速上升,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胡家连  张玉娟  
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存在性检验和强度测算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运用虚拟变量刻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引入Gumbel Copula上尾相依系数来检测其波动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负波动效应,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课题组  郭伟  肖小和  王永琪  汪办兴  王亮  修晓磊  
新世纪以来,中国票据市场利率呈现阶段性波动态势,宏观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票据利率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票据利率变动影响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票据利率影响周期长,票据利率与自身前期走势高度关联;同时货币市场资金状况和经营主体的经营策略差异对票据市场利率变动也存在较大影响。为此,商业银行要主动把握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周期变动规律,对票据业务进行合理定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应对票据利率定价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持续提升票据业务定价水平和议价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勋   孟德华  
本文以2001-202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频域谱分析方法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波动关系和动态影响两个角度,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次波动周期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波动周期接近,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工业企业杠杆率存在着兼顾的可能。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均滞后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说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定先导性。(2)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动态过程,但数量型货币政策变动对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要小于工业企业杠杆率变动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说明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传导渠道依然存在,但作用却在减弱。(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行业类别、所有权性质、企业规模条件下,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互动效应以及工业企业杠杆率的自强化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洪昊  陈一稀  项燕彪  
本文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由家庭、企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零售商五部门组成的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管理DSGE模型。模型用Matlab模拟了技术增长、国际收支差额、银行资本资产比约束、家庭贷款价值比约束、企业贷款价值比约束五种随机冲击,以及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了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无法替代,但可互相补充。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机制的引入将在多方面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黎文忠  
运用1995—2013年的宏观数据,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均存在影响。在金融危机以前,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存在稳定的影响,信贷渠道是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货币渠道是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对经济产出和物价变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可控性,信贷渠道与货币渠道共同成为经济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同时取代货币渠道成为物价变动的主要传导渠道。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朱燕宇  刘婵婵  
基于HP滤波法对中国1997—2011年各季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的估算偏差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并引发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这种系统性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适当降低货币政策规则当中产出与通货膨胀缺口的实时反应系数,即现实的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系数应该比计量模型估算的(理论上的)反应系数更小一些。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活动的日常监测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微调",同时还需要努力构筑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