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3)
2023(12815)
2022(11305)
2021(10812)
2020(8985)
2019(20535)
2018(20457)
2017(40372)
2016(21995)
2015(24366)
2014(24554)
2013(24196)
2012(22359)
2011(20124)
2010(20045)
2009(18151)
2008(17739)
2007(15413)
2006(13446)
2005(11873)
作者
(62561)
(51944)
(51298)
(49219)
(33323)
(24851)
(23501)
(20226)
(19658)
(18720)
(17686)
(17448)
(16426)
(16368)
(16254)
(16057)
(15506)
(15463)
(14892)
(14864)
(12880)
(12779)
(12466)
(11830)
(11647)
(11558)
(11475)
(11457)
(10422)
(10255)
学科
(82664)
经济(82568)
管理(63760)
(60975)
(50921)
企业(50921)
方法(39531)
数学(34501)
数学方法(34060)
(23612)
(22706)
中国(21606)
(18622)
业经(18171)
地方(16435)
(16347)
贸易(16342)
(15929)
(15624)
(15431)
财务(15366)
财务管理(15342)
农业(14937)
企业财务(14637)
理论(14492)
(13682)
银行(13645)
(13400)
技术(13278)
(13218)
机构
大学(307236)
学院(306415)
管理(123430)
(121629)
经济(118873)
理学(106967)
理学院(105800)
管理学(104006)
管理学院(103451)
研究(103001)
中国(77203)
(64778)
科学(63673)
(57914)
(51728)
(48116)
研究所(47126)
中心(46584)
财经(46204)
业大(45113)
(43831)
(42116)
北京(41031)
(40290)
师范(39938)
农业(37707)
(37479)
(36020)
经济学(35964)
财经大学(34535)
基金
项目(210658)
科学(165594)
研究(154514)
基金(153164)
(133071)
国家(131945)
科学基金(113407)
社会(96045)
社会科(91034)
社会科学(91013)
(81328)
基金项目(81130)
自然(74842)
自然科(73078)
自然科学(73062)
自然科学基金(71746)
教育(70940)
(69009)
资助(64140)
编号(63328)
成果(51952)
(46865)
重点(46674)
(44142)
(43491)
课题(43430)
创新(40521)
科研(40315)
教育部(40247)
大学(39354)
期刊
(129966)
经济(129966)
研究(92442)
中国(54840)
学报(47765)
管理(44291)
科学(44111)
(43391)
(43009)
大学(36078)
教育(34045)
学学(33985)
(31722)
金融(31722)
农业(30246)
技术(25333)
财经(22149)
业经(21190)
经济研究(21054)
(18763)
问题(16752)
图书(15774)
理论(15687)
(14947)
科技(14607)
实践(14491)
(14491)
技术经济(14292)
现代(13919)
(13624)
共检索到443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强劲  陈忠华  吴武清  
为研究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持续期,建立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密集调整时期,国债流动性受冲击的显著性、强度和阶段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虹利   郭红玉   刘浩然  
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债收益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跨国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本文发现,美联储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对债券市场的风险中性利率产生显著溢出效应,而常规货币政策的未预期冲击同时通过政策预期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并且在汇率渠道的作用下,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时间节点上,“8·11”汇改前以风险承担渠道为主,收益率的期限溢价部分受美联储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负向影响,汇改后资产平衡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了一定对冲作用,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及其组成部分影响均减弱。本文建议,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响应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强劲  李孟刚  陈喜庆  
为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状况,引入货币政策持续期概念,设置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度量指标,建立刻画各次货币政策调整期内不同国债品种流动性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国债市场的不同国债流动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债流动性的冲击是比较平稳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国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陈勇勇  李园丰  
基于时点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并引入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VGARCH),从时段角度分析货币冲击下的跨市场流动性传导以及不同金融子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表明:第一,货币冲击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有正向影响;第二,货币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银行融资流动性呈动态正相关关系;第三,货币、银行融资和股票市场三元流动性在金融市场中的同向运动表现为螺旋式联动效应,流动性的传导方向为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融资→股票市场;第四,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正相关关系,进而产生正向的流动性螺旋,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方式,使得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第二,要加强对银行融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联动效应的跟踪和监测,防范流动性风险在不同子市场之间的传递;第三,要密切关注三元流动性之间的立体螺旋式关联效应,灵活调整货币流动性的方向和强度,以更有效地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瑶琚  王芳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看,国债和货币是反映宏观政策调控行为的核心变量,从流动性角度看,两者又是经济体中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本文创新性地将货币和国债同时引入资产流动性摩擦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以期基于更丰富的信息集来刻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用以分析流动性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运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发现:在流动性冲击下,单独使用盯住资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收缩和流动性溢价攀升的问题,而盯住流动性溢价的税率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增大国债供应提高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还通过缓解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稳定了流动性溢价,因此能够配合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流动性冲击。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单一宏观政策在应对流动性冲击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舟  倪玉娟  庄金良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影响股市流动性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个新的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通过引入MS-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制下对股市流动性的动态影响。基于MSIH(3)-VAR(4)模型和累积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扩张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但在不同区制下,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当股市处于膨胀期时,货币政策冲击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比股市处于低迷期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股市收益率和股市波动率对股市流动性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宣扬  
以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大多站在宏观总量的角度,较少关注传递的微观基础,也并未详尽探讨微观企业行为如何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本文考察公司如何通过持续多期的债务保守行为应对货币政策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在货币宽松期的持续债务保守策略显著提高了货币紧缩期间获得贷款的能力与投资水平,并且这一效应是较为稳健的。这意味着公司可通过债务保守策略应对冲击,弱化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本文的发现支持了债务保守的财务柔性假说,丰富了对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微观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公司如何应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倩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柏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变量,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继而揭示了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通货膨胀动态路径的持久性特征发生转变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促成,也可能是因为外生随机扰动因素的属性变化(好运气)造成,不同动因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截然不同。本文在应用中值无偏估计和未知断点结构性变化检验方法判断1983~2008年期间中国通胀持久性转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真实经济产出、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设立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通胀持久性在1997年以后出现显著性减弱,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非运气能够主要解释这种转变。这一发现对于使用真实GDP增长率和传统的真实GDP缺口来度量真实经济产出都具有稳健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强  
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得出核心通货膨胀率和宏观共同因子之后,分别针对CPI、核心通货膨胀率和CPI分类指数构建了包含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共同因子的FA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货币政策工具对各个变量影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首先,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在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中更有效。其次,与CPI相比,货币当局更应该盯住核心通货膨胀率。再者,CPI分类指数对货币供给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存在差异性。因此,货币当局为了使调控价格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关注货币政策对CPI分类指数影响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主要探讨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各类消费品价格所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本文选取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共三类消费价格指数,利用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31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刻画货币政策与三类价格消费指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次之,而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敏感度较低。最后,应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各类消费品价格变动中产生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