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7)
- 2023(18253)
- 2022(15333)
- 2021(14416)
- 2020(12151)
- 2019(27952)
- 2018(27310)
- 2017(52668)
- 2016(28558)
- 2015(31967)
- 2014(31604)
- 2013(31291)
- 2012(28687)
- 2011(25937)
- 2010(25593)
- 2009(23749)
- 2008(23269)
- 2007(20525)
- 2006(17563)
- 2005(15605)
- 学科
- 济(118931)
- 经济(118814)
- 管理(79986)
- 业(78652)
- 企(63393)
- 企业(63393)
- 方法(54494)
- 数学(48582)
- 数学方法(48026)
- 中国(33816)
- 农(33793)
- 财(31217)
- 业经(25880)
- 贸(25295)
- 贸易(25286)
- 易(24685)
- 学(23100)
- 地方(22768)
- 制(22436)
- 农业(22066)
- 务(19096)
- 财务(19044)
- 财务管理(19000)
- 银(18358)
- 银行(18300)
- 企业财务(18026)
- 技术(17693)
- 行(17487)
- 融(17422)
- 金融(17419)
- 机构
- 学院(405741)
- 大学(405122)
- 济(174648)
- 经济(171447)
- 管理(157427)
- 研究(140117)
- 理学(136618)
- 理学院(135143)
- 管理学(132880)
- 管理学院(132150)
- 中国(106277)
- 科学(85297)
- 京(84155)
- 财(78006)
- 农(71998)
- 所(70627)
- 中心(64729)
- 研究所(64562)
- 财经(62771)
- 业大(62148)
- 江(58811)
- 经(57259)
- 农业(57076)
- 经济学(54483)
- 北京(52510)
- 范(50992)
- 师范(50365)
- 院(50207)
- 经济学院(49336)
- 财经大学(46711)
- 基金
- 项目(276991)
- 科学(218881)
- 基金(204128)
- 研究(197169)
- 家(180015)
- 国家(178592)
- 科学基金(152803)
- 社会(127766)
- 社会科(121389)
- 社会科学(121360)
- 基金项目(107545)
- 省(106894)
- 自然(99988)
- 自然科(97752)
- 自然科学(97720)
- 自然科学基金(96037)
- 划(91133)
- 教育(90247)
- 资助(83984)
- 编号(77501)
- 重点(62853)
- 成果(62081)
- 部(62017)
- 发(60358)
- 创(57983)
- 创新(54244)
- 国家社会(53887)
- 科研(53860)
- 课题(53503)
- 教育部(53031)
- 期刊
- 济(183829)
- 经济(183829)
- 研究(115495)
- 中国(73649)
- 学报(66127)
- 农(64901)
- 科学(60658)
- 财(59615)
- 管理(56332)
- 大学(49634)
- 学学(47258)
- 农业(43839)
- 融(38199)
- 金融(38199)
- 教育(35569)
- 技术(33804)
- 经济研究(31470)
- 财经(30861)
- 业经(30139)
- 经(26642)
- 问题(24739)
- 业(23699)
- 贸(22073)
- 统计(20124)
- 技术经济(19945)
- 版(19583)
- 国际(19272)
- 世界(18691)
- 策(18593)
- 科技(18458)
共检索到587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刘清
本文研究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选取2004年第1季度—2017年第4季度的宏观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影响的特征事实: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的就业水平产生短暂的拉动作用,但随着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两部门的总体就业水平在长期内最终呈现下降态势。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纵向产业结构、消费习惯、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等特征变量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抑制民营部门生产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民营部门对国有部门所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从而导致国有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的下降,进一步带来民营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进而刺激了该部门的劳动需求。脉冲响应结果还显示,上调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不具有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作用。由此本文研究认为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操作总体上无益于促进就业和改善通货膨胀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勇 马新彬 周俊仰
当前,高杠杆已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围绕结构性去杠杆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各方提出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与"资产负债表衰退"双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讨了中央银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认为,第一,中央银行提高政策利率会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但会以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与总产出略微下降为代价;第二,伴随着政策利率上升,纵向产业联结度下降将会扩大国有企业与非金融企业整体杠杆率下降幅度,并减小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幅度;第三,货币政策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响应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但效果并不显著。由此,本文研究认为,推动经济去杠杆需要在管住"货币"的同时,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等其他政策选项的可行性。在推动去杠杆的总过程中,货币政策要管住货币"总闸门",宏观审慎政策要把住风险"总关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坤 宋清华
生产网络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生产网络视角考察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通过生产网络沿着产业链由下游逐级向上游传导;货币政策通过生产网络对产业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总体来看,中间需求越高的产业,其受货币政策生产网络作用的影响相对更强。本文丰富了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研究,对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玉 胡亮
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具体产业结构特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泛长三角各地区产出和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表现明显并且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而且,在货币政策的变动的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影响效果要突出于地区影响效果。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合意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玲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加快,美联储频繁切换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性冲击效应。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不变参数模型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这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争议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产生阻碍作用;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强。(2)美联储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资本价格影响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弱。最后,本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加息行为。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时变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赟 莫斌
本文基于银行竞争的视角,使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8年的年度数据检验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仅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信贷规模对其产生明显的间接影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竞争加剧会弱化其间接影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竞争加剧会增强其间接影响。这一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在沿海地区较为显著,而在非沿海地区则不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一国倚重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均使用了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以熨平一国的经济波动、避免一国经济过于动荡。但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依据经典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调控工具,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一国倚重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均使用了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以熨平一国的经济波动、避免一国经济过于动荡。但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依据经典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调控工具,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泽想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频现,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然而,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不同经济时期具有非线性效应。基于此,本文采取因子扩展方法和马尔科夫链对经典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改进,检验了改进后各类模型的参数估计性质,并以检验出的最优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货币政策类型在不同经济时期对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效应,在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紧缩的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经济走出泥淖,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更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建议结合不同经济区制的特点,配合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能够更精确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实现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实施要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泽想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频现,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然而,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不同经济时期具有非线性效应。基于此,本文采取因子扩展方法和马尔科夫链对经典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改进,检验了改进后各类模型的参数估计性质,并以检验出的最优模型研究了我国不同货币政策类型在不同经济时期对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效应,在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紧缩的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经济走出泥淖,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更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建议结合不同经济区制的特点,配合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能够更精确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实现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实施要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彭明生 范从来
本文运用SVAR模型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民间投资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宽松对民间投资的促进作用较弱。分产业来看,货币供给增加对第一、三产业民间投资起到较弱的推动作用,但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利率下降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产生推动作用,对第一产业民间投资产生较弱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的影响不明显。该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民间投资的总体影响较小,并且难以有效地推动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平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使得单位结构性和产业结构性就业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我国自然失业率较高,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扩大就业的影响,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化解较高的失业率水平,可以通过选择实施如下一些有差别的或偏微观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就业:一是积极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私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四是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贷款;五是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金融支持;六是增加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贷款。
关键词:
扩大就业 货币政策 结构性就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吉红云 干杏娣
不同的产业在面对同样的货币政策冲击时,由于自身特征的不同会对货币政策有不同的反应,因而货币政策会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存在着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要素密集的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密集型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程度最大,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次,最后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货币政策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从整体上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相对有利的中间地位。此外,紧缩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说,更加有利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扩张收缩 非对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效应 利率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城镇就业 非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