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55)
- 2023(21536)
- 2022(18442)
- 2021(17387)
- 2020(14690)
- 2019(33663)
- 2018(33004)
- 2017(63574)
- 2016(34568)
- 2015(38780)
- 2014(38443)
- 2013(37842)
- 2012(34960)
- 2011(31522)
- 2010(31426)
- 2009(29102)
- 2008(28676)
- 2007(24949)
- 2006(21984)
- 2005(19465)
- 学科
- 济(135082)
- 经济(134932)
- 管理(98202)
- 业(94675)
- 企(78404)
- 企业(78404)
- 方法(65078)
- 数学(57471)
- 数学方法(56624)
- 中国(37745)
- 财(37104)
- 农(36355)
- 制(29597)
- 业经(29290)
- 学(29191)
- 银(27847)
- 银行(27699)
- 贸(27540)
- 贸易(27522)
- 易(26810)
- 行(26239)
- 地方(24587)
- 农业(24241)
- 务(23998)
- 财务(23907)
- 财务管理(23864)
- 融(23740)
- 金融(23738)
- 理论(22707)
- 企业财务(22691)
- 机构
- 大学(489324)
- 学院(488140)
- 济(197840)
- 经济(193812)
- 管理(188862)
- 研究(167174)
- 理学(163818)
- 理学院(162001)
- 管理学(158760)
- 管理学院(157899)
- 中国(130612)
- 科学(104236)
- 京(103750)
- 财(91611)
- 农(86921)
- 所(84872)
- 研究所(77736)
- 中心(76171)
- 业大(75967)
- 财经(73862)
- 江(70490)
- 农业(68887)
- 经(67454)
- 北京(65507)
- 范(62150)
- 师范(61410)
- 经济学(60805)
- 院(60293)
- 州(57266)
- 财经大学(55312)
- 基金
- 项目(334542)
- 科学(262087)
- 基金(243977)
- 研究(237096)
- 家(215676)
- 国家(213942)
- 科学基金(182528)
- 社会(149609)
- 社会科(141900)
- 社会科学(141866)
- 省(129083)
- 基金项目(127710)
- 自然(121462)
- 自然科(118716)
- 自然科学(118683)
- 自然科学基金(116574)
- 教育(110104)
- 划(110022)
- 资助(102865)
- 编号(94602)
- 成果(76362)
- 重点(75467)
- 部(73882)
- 发(70395)
- 创(69239)
- 课题(65914)
- 科研(64771)
- 创新(64675)
- 教育部(63003)
- 大学(62249)
- 期刊
- 济(206437)
- 经济(206437)
- 研究(143046)
- 中国(91390)
- 学报(83989)
- 农(77766)
- 科学(74620)
- 财(69988)
- 管理(68229)
- 大学(63114)
- 学学(59944)
- 融(54873)
- 金融(54873)
- 农业(52147)
- 教育(50756)
- 技术(41415)
- 财经(36381)
- 经济研究(35322)
- 业经(32851)
- 经(31186)
- 业(28010)
- 问题(26726)
- 版(24055)
- 统计(23906)
- 贸(23569)
- 科技(22957)
- 技术经济(22866)
- 理论(22133)
- 策(21958)
- 业大(21617)
共检索到71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向前 温博慧 袁铭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微观金融稳定的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资本协议宏观审慎的外延。本文加入银行风险承担因素,以中国10家代表性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LSTAR模型对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影响显著。(2)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资本缓冲行为的状态转换速度随银行规模和国有控股程度的弱化而递减。(3)银行的资本缓冲行为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更敏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罗贵君 朱滔
最优资本缓冲的持有或计提,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因而其周期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1998年至201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和货币当局的逆周期货币政策强化了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
资本缓冲 逆周期 GMM估计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光宇 刘萌萌
从《巴塞尔协议Ⅲ》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原因出发,分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参考指标GAP。在论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计算了我国2005—2014年34个季度数据的GAP,并将其与上证所A股平均市盈率、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相对比,结果显示GAP在我国有一定的适用性。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结论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股份制银行和三家城商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更为显著,国有银行更依赖于次级债和贷款损失准备对资本缓冲进行调整。根据研究结论,认为我国监管当局应加快出台明确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建立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党宇峰 梁琪 陈文哲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重创引发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行为的广泛探讨。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划分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行为及其驱动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且资本缓冲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是非对称的,在经济衰退期,资本缓冲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强烈。银行资本和信贷资产都是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行为的驱动因素,只是所有权性质不同的银行,其逆周期行为的驱动来源会有所差异,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倾向于资本方式的调整。本文的结论对我国制定适当的资本缓冲政策和促使商业银行加强资本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资本缓冲 逆周期性 资本监管 经济周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本文从银行资本补充能力的视角考察了我国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本文将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归类为资本补充能力强和资本补充能力弱的银行,在此基础上应用2004~2012年16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和60家城商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两类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城商行资本缓冲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类银行资本缓冲差异性的原因在于:经济形势越好,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占总资产比重越高,而城商行资本占总资产比重越低。此外本文还发现,城商行为提高资本缓冲不得不降低贷款供给,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对信...
关键词:
资本缓冲 顺周期性 资本补充能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忠洲 刘畅
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2003至2012年我国48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和对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且《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加强了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而货币供应量增多则会显著减弱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段奇奇
基于TVP-VAR模型,本文重点对经济周期、影子银行、货币政策的动态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影子银行具有顺周期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顺周期行为具有时变性;二是影子银行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M2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值得商榷;三是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该作用具有长期性。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会间接地影响到影子银行自身的运行,形成正反馈环机制,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最后,文章从影子银行顺周期问题的治理、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以及影子银行的规范发展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经济周期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及相关决定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行为,该特征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及风险加权资产与经济周期之间显著相关性的共同作用,政府注资、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缓冲的重要外源途径,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确定适度的资本缓冲区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重点议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唐安宝 解鹏 李星敏 何凌云
对宏观经济波动下中国银行业资本缓冲与信贷风险周期性行为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进而利用2004~2012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信贷风险与经济周期正相关;(2)在经济上行期和经济下行期,经济周期均对资本缓冲有正向影响,而经济周期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经济上行期为正向影响,在经济下行期为负向影响;(3)银行资本金与经济周期正相关,加权风险资产与经济周期负相关,这种变动特征强化了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
关键词:
资本缓冲 信贷风险 经济周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祥宇
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2004年第四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巴塞尔协议》实施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经济强劲增长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弱化了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这一结论为管理当局和监管当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选择采取不同的货币金融政策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关键词:
资本缓冲 货币政策 逆周期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有振 杨亦楠 王书华
基于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在《巴塞尔协议III》的逆周期缓冲资本框架下,通过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性进行拟合,并基于Markov区制转换模型拟合的信贷/GDP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行计提;通过对中国、巴西、日本、美国和韩国同一周期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行计提,发现基于非Markov区制转换模型拟合信贷/GDP指标计提的逆周期缓冲资本波动频率远高于基于Markov区制转换模型的计提,且后者与《巴塞尔协议III》的设计主旨更为吻合,与经济运行实际也更为契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时旭辉 宋琳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
资本缓冲 经济周期 信贷增速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华威
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利率和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存在不同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业完全竞争时,仅利率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垄断竞争时,利率与准备金政策都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两种市场结构中的相关关系均受银行资本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利率与准备金政策都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因此,中国的利率和准备金政策应充分考虑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逆风而行"的姿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锐
文章基于2008—2017年的月度数据构建TVP-VAR模型,利用时变等时间间隔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影子银行由顺周期运行转变为逆周期运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有负向分流作用;影子银行对通货膨胀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经济增长,在顺周期运行阶段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逆周期运行阶段有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树生 王文峰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制定逆周期缓冲资本监管框架,并根据需要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以保护银行业免受信贷过度投放导致的潜在损失。本文选取1994~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在中国金融监管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此,本文提出完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制定逆周期监管政策和工具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