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84)
- 2023(24040)
- 2022(20520)
- 2021(19102)
- 2020(15954)
- 2019(36252)
- 2018(35825)
- 2017(68653)
- 2016(37330)
- 2015(41800)
- 2014(41610)
- 2013(41097)
- 2012(38081)
- 2011(34481)
- 2010(35009)
- 2009(32700)
- 2008(31840)
- 2007(28527)
- 2006(25626)
- 2005(23248)
- 学科
- 济(159018)
- 经济(158827)
- 管理(107534)
- 业(107264)
- 企(83775)
- 企业(83775)
- 方法(62142)
- 数学(53829)
- 数学方法(53153)
- 农(52941)
- 中国(45856)
- 财(42295)
- 业经(36662)
- 地方(35946)
- 农业(35156)
- 制(35050)
- 学(32800)
- 银(32041)
- 银行(31962)
- 融(31761)
- 金融(31756)
- 行(30701)
- 贸(28511)
- 贸易(28488)
- 易(27643)
- 务(25456)
- 财务(25361)
- 财务管理(25309)
- 理论(24184)
- 企业财务(24037)
- 机构
- 学院(529843)
- 大学(528753)
- 济(221052)
- 经济(216309)
- 管理(201093)
- 研究(186607)
- 理学(171958)
- 理学院(170039)
- 管理学(166966)
- 管理学院(166022)
- 中国(146445)
- 京(112976)
- 科学(112962)
- 财(105215)
- 农(99262)
- 所(95206)
- 中心(85947)
- 研究所(85858)
- 财经(81749)
- 业大(81514)
- 江(81382)
- 农业(76861)
- 经(74238)
- 北京(71683)
- 范(68752)
- 师范(67992)
- 经济学(67005)
- 院(66709)
- 州(64980)
- 财经大学(60298)
- 基金
- 项目(349301)
- 科学(273468)
- 研究(253830)
- 基金(252325)
- 家(221300)
- 国家(219405)
- 科学基金(186930)
- 社会(160735)
- 社会科(152195)
- 社会科学(152154)
- 省(136626)
- 基金项目(132461)
- 自然(120876)
- 自然科(118030)
- 自然科学(117999)
- 教育(116384)
- 自然科学基金(115869)
- 划(114894)
- 资助(104363)
- 编号(103183)
- 成果(84878)
- 重点(78876)
- 部(76999)
- 发(76798)
- 创(72104)
- 课题(71943)
- 创新(67433)
- 科研(66473)
- 国家社会(66366)
- 教育部(65759)
- 期刊
- 济(254721)
- 经济(254721)
- 研究(163280)
- 中国(111996)
- 农(94411)
- 学报(86747)
- 财(81498)
- 科学(77977)
- 管理(75545)
- 大学(66232)
- 融(63697)
- 金融(63697)
- 农业(63123)
- 学学(62869)
- 教育(57098)
- 技术(45917)
- 业经(42205)
- 财经(40985)
- 经济研究(40232)
- 经(35291)
- 问题(33065)
- 业(31795)
- 版(26225)
- 技术经济(25843)
- 贸(25339)
- 世界(24943)
- 科技(24751)
- 理论(24499)
- 现代(23585)
- 统计(23453)
共检索到81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华军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继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09-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方法,考察了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在不同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下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小银行发展为特征的金融发展下,定向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效果较为显著。而总量增长的金融发展下,并未形成稳健的联系。文章建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金融支持需要制度层面;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壮大,进而实现金融结构优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宇青 周应恒 易中懿
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业经济增长在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进行测度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均比较显著但在方向上由负转正,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由显著变为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隋艳颖 夏晓平
本文采用1985—2008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验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我国总体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差异,并运用金融扭曲度指标测算农业受到金融排斥的程度。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其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受到明显排斥。本文认为,应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农村业务分层,建立成本收益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结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楚尔鸣 曹策 许先普
为了弥补"三农"的短板,央行多次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1—2015年季度相关统计数据,运用Qual 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定向降准对农业经济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定向降准的实施对农业贷款和农业投资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表明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配置;定向降准并没有促成通货膨胀,从时间效应看只是具有振荡作用;定向降准的潜在变量对农业产值具有正向冲击部分解释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农业经济 Qual VA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汝东
分析农民非国民待遇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及非国民待遇的主要表现:即身份上的区别;再分配上的区别对待;用工取向上存在歧视;政策上存在偏差倾向;政治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指出农民国民待遇实现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提出了实现农民国民待遇的四点建议:1.给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民市民待遇;2.改变以往农民与土地对应的思维定势,把农民活动当做企业活动对待;3.制定农产品补贴和农业生产经营补贴,增强农业生产吸引力;4.加强农民自身国民待遇意识教育。
关键词:
农民 国民待遇 农业经济 小康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宜庆 熊子怡 张科 王雯
文章利用城市面板数据、互联网招聘大数据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选用“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后依然稳健。具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低技能劳动力招聘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此外,还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发现该增收效果在年轻化的农村劳动群体和宗族网络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敏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性任务。笔者认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包括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制度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实现产业对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力,此以上三个因素构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完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凝聚力以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政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 动力机制 调控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源祁 刘辉
数字经济时代,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文章在阐述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选取2014—2020年中国1651个县域数据,运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改善均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两个渠道,间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更能促进山区县、高城镇化水平县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县的农业经济增长。为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发展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要素投入 县域 中介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年华 黄楚光 蒋彧
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利率深化改革能否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再度成为关注焦点。鉴于政策调控具有非线性时变影响,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并构建政策时变溢出指数,研究不同利率市场化程度下货币政策对工业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工业企业融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愈加敏感,利率改革显著增强了数量型政策和价格型政策的调控效果;从影响程度看,数量型政策对工业经济的时变冲击效应和时变溢出效应较价格型政策高,这与中国长期依赖数量调控以及利率传导受阻有关。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在本质上仍然比较依赖“量”传导,仅通过LPR改革难以完全疏通利率传导堵点,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由“量”向“价”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本研究为剖析利率改革成果,促进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众 朱哲毅
笔者选取了华东、华中、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和华南7个地区,通过投入—产出函数的基本模型和拓展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对劳动力、资本、农机、水利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存在区域差异。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洪国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力度,意在借助金融工具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此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唯有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调整资金的引导方向、建设和完善农业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耦合,在加快脱贫速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金融扶贫 农业经济发展 动态耦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军林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动以普惠金融为主旨的数字金融,农民群众对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的可及性也逐步增强。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视角下农业经济的金融困境较为显著,如国有银行的数字金融功能发挥不力,互联网金融尚未普及。因此,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增强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的出路,要发挥国有银行的数字金融服务优势,互联网金融精准服务农业经济;循序渐进构建农业数字金融监管制度,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服务领域的诸多优势,与互联网金融共同为农业经济提供精准的数字金融服务。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商业银行 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敏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89~2008年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新疆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与财政支农投入占地方预算支出的比重和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成正向变动关系。为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提高支农资金的投资效率和尽量保持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