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2)
2023(11859)
2022(10494)
2021(10072)
2020(8422)
2019(19511)
2018(19411)
2017(38135)
2016(20915)
2015(23429)
2014(23593)
2013(23110)
2012(21380)
2011(19237)
2010(19233)
2009(17632)
2008(17368)
2007(14979)
2006(13245)
2005(11649)
作者
(58844)
(48633)
(47949)
(46116)
(31244)
(23097)
(22019)
(18982)
(18472)
(17548)
(16611)
(16235)
(15385)
(15250)
(15048)
(14943)
(14493)
(14468)
(13871)
(13861)
(12034)
(12003)
(11624)
(11069)
(10868)
(10859)
(10820)
(10767)
(9722)
(9482)
学科
(79727)
经济(79641)
管理(63020)
(58777)
(50034)
企业(50034)
方法(37051)
数学(32056)
数学方法(31631)
(23323)
(21484)
中国(20479)
业经(17685)
(17072)
地方(15727)
(15720)
贸易(15713)
(15605)
财务(15540)
财务管理(15510)
(15289)
(15275)
企业财务(14708)
理论(14223)
农业(14011)
(13495)
(13080)
银行(13047)
(12974)
(12351)
机构
大学(290270)
学院(289248)
管理(118055)
(114790)
经济(112116)
理学(101979)
理学院(100897)
管理学(99248)
管理学院(98733)
研究(96385)
中国(73289)
(62055)
科学(58429)
(54961)
(47830)
中心(43999)
财经(43479)
研究所(43292)
(42979)
(41764)
业大(41548)
(39542)
北京(39521)
(38215)
师范(37930)
(35199)
(34274)
农业(33554)
经济学(33220)
财经大学(32419)
基金
项目(196398)
科学(154416)
研究(146600)
基金(142142)
(122474)
国家(121414)
科学基金(104727)
社会(90361)
社会科(85549)
社会科学(85529)
(75828)
基金项目(75515)
自然(68635)
教育(67345)
自然科(66973)
自然科学(66960)
自然科学基金(65742)
(64094)
编号(61280)
资助(59459)
成果(50537)
(43749)
重点(43457)
课题(41734)
(41063)
(40472)
项目编号(38126)
教育部(37670)
创新(37607)
科研(37285)
期刊
(125510)
经济(125510)
研究(88768)
中国(52216)
管理(43239)
学报(42398)
(41931)
科学(39607)
(38613)
教育(33521)
大学(32398)
学学(30328)
(29513)
金融(29513)
农业(27099)
技术(24763)
财经(20654)
业经(20268)
经济研究(20100)
(17477)
问题(16007)
图书(15884)
理论(15438)
实践(14293)
(14293)
技术经济(13583)
科技(13513)
现代(13471)
(13366)
(12692)
共检索到42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同,合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意义重大。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单一型"规则与"混合型"规则选择、货币政策的"降杆杆"与"稳杠杆"权衡等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存在混合型规则、预期管理、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等调控共识,但也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微观主体预期、经济政策交互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应将货币政策调控评价指标、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交互效应等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分析重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本文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三种实现模式的核心内容、政策利弊及若干共识。分析表明,中央银行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导机构之一,但货币政策不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在长期,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规则、新增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来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应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首先侧重自身有调控优势的政策目标,其次要兼顾与另一政策的配合,尽量不对冲;信用创造是二者都应关注的金融活动,也是协调的重点;二者的协调配合模式是动态的,应该考虑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周期、本国金融结构等因素。针对国内双支柱政策,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应避免力度较大的强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破产清算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落实宏观审慎评估工具,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覆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自身机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生  
近年来,针对日益显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基于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本文认为区域差异性和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这一状况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实施差别性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是改善宏观调控效果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严佳佳  许莉莉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协调是构建更加开放、团结、普惠性全球经济金融系统的客观要求。本文创新性地突破独立分析边界,综合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两类政策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以及对比亚洲金融风暴、广场协议、后次贷危机时期国际协调的历史案例,本文论证只有对称性国际协调才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基于此,本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参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的难点与对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姗姗  
构建包含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制定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模拟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合作效率,结果显示,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波动,提升社会福利,比非合作调节更加有效。为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和实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有必要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独立决策制定目标、保证政策目标有所侧重、完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形成广泛的政策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瑞安  潘龙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新阶段采取的"松紧搭配"反方向的组合,如何根据经济新常态下的失衡特点提高宏观政策松紧搭配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其可行性和针对性?如何控制其政策作用力度等等,是本文讨论的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宇荣  
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凯恩斯主义与需求管理政策偏好。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当改变总需求,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减少支出以及提高利息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综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基本上是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主要采取凋节有效需求的方式,通过适度扩张和精确调整的需求管理政策措施,在经济均衡状态范围内延续经济周期的扩张过程,维护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避免发生非理性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