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2)
2023(7042)
2022(5894)
2021(5827)
2020(4674)
2019(10985)
2018(10578)
2017(20830)
2016(11025)
2015(12612)
2014(12406)
2013(12504)
2012(11892)
2011(11107)
2010(11014)
2009(10351)
2008(10301)
2007(8943)
2006(8160)
2005(7587)
作者
(29767)
(24818)
(24776)
(24037)
(16218)
(11771)
(11296)
(9677)
(9660)
(8997)
(8711)
(8186)
(8172)
(8141)
(7899)
(7803)
(7465)
(7319)
(7143)
(6821)
(6471)
(6016)
(5961)
(5708)
(5684)
(5633)
(5487)
(5238)
(4989)
(4908)
学科
(51507)
经济(51466)
管理(30667)
(28644)
方法(22479)
(21770)
企业(21770)
数学(20957)
数学方法(20786)
中国(17527)
(14481)
贸易(14474)
(14297)
(14113)
(12038)
(10554)
(10017)
(9755)
银行(9755)
(9531)
业经(8976)
(8929)
金融(8929)
农业(8633)
及其(7937)
地方(7447)
(7356)
环境(7235)
政策(7159)
(7036)
机构
大学(161702)
学院(160181)
(83928)
经济(82673)
研究(61737)
管理(61350)
理学(51943)
理学院(51432)
中国(51210)
管理学(50914)
管理学院(50598)
(38421)
(34079)
科学(31109)
(30239)
财经(30169)
经济学(28053)
(27782)
中心(27340)
研究所(27115)
经济学院(25285)
北京(22640)
财经大学(22619)
(22293)
(21797)
(20990)
(19703)
师范(19607)
科学院(18062)
(18061)
基金
项目(99813)
科学(80882)
研究(76747)
基金(76661)
(65687)
国家(65213)
科学基金(56021)
社会(52483)
社会科(50086)
社会科学(50080)
基金项目(38210)
教育(34938)
(33735)
资助(33689)
自然(33241)
自然科(32512)
自然科学(32505)
自然科学基金(32009)
(29952)
编号(29329)
(25230)
成果(25202)
中国(23333)
国家社会(23215)
教育部(22420)
重点(22348)
(21972)
人文(20996)
课题(20807)
(20525)
期刊
(90373)
经济(90373)
研究(57635)
中国(31295)
(27215)
管理(23834)
(23518)
金融(23518)
科学(19976)
(19422)
学报(18093)
经济研究(16805)
财经(15838)
大学(14905)
教育(14648)
(13980)
学学(13938)
(13766)
农业(13333)
国际(13025)
技术(12819)
问题(12230)
业经(11960)
世界(11696)
技术经济(8467)
统计(8175)
(7571)
理论(7416)
经济问题(7286)
现代(7161)
共检索到254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张咪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外溢的回溢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如何影响国内外的福利?中国宏观政策又该如何选择?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下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全球外溢路径,并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比例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程度会显著影响外溢效应,而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对外溢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后,中国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或使用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有效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福利,并且搭配使用两种政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最后,本文基于2010~2018年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为理论模型结论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刘雅丽  
2003年底以来,随着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MMF)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是依据其在美国的发展经历,货币市场基金会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试图从货币层次、信贷政策、加息等三方面分析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操作经验,为改进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时滞效应存在意味着政策导向明确后,不宜密集出台同类型政策,同时需要确立风险容忍度体系"十三五"规划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时作为发展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各个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但是,实现多重目标有时是不容易的,因为目标之间并不总是相互促进的,有时候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景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动荡,同时也传导到中国,给中国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还是对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的金融震荡首先传导到进出口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这引起了对政策的重新思考或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首先要对我国的经济走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认清国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就外资银行率先登录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作个案分析 ,探讨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认为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的利率管制、数量管理和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同时削弱了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能力。就此 ,文章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改善窗口指导等三项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课题组  
本文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表现为上存资金的大量增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原因在于内生制度约束和宏观政策限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改革信贷制度,净化信用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骆玉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总量调控的局限性——最适货币区理论对宏观政策选择的启示骆玉鼎一、最适货币区理论:缘起和发展“二战”尚未结束,欧洲的政治家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对一体化构想的探讨和实践,最终导致1958年《罗马条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玉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总量调控的局限性———最适货币区理论对宏观政策选择的启示骆玉鼎一、最适货币区理论:缘起和发展二战尚未结束,欧洲的政治家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对一体化构想的探讨和实践,最终导致1958年《罗马条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勇  
尽管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未来二次探底可能性也很小,但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前景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将对全球刺激政策的退出尤其是中国的政策退出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至少在同比意义上实现了V型复苏,但这些国家还无力带动发达经济体快速复苏,对照历史上主要危机演化,美欧日经济总体上还要在底部停留较长时间。复苏的不同步要求各国的政策退出也有先有后,然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复杂的政策博弈,将使得全球政策退出滞后于经济周期的要求。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但退出政策受到发达经济体的诸多牵制,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面临更大的错配风险。尽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通胀仍相对稳定,但从宏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杨子荣  
作为金融超级大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然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比的提升,中国不应仅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它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对美国产生一定的冲击。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关键中介目标也产生了外溢效应以及溢出程度,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基于此,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作为中介指标的利率和汇率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和溢出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其传导机理给予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的利率和汇率均存在溢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更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弱。另外,美国对华贸...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明福  
一、当前通货膨胀变动的特征与程度判断今年以来,与去年相比,物价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 物价从一开始就以明显高于去年的水平上涨,并始终保持1988年以来多年未有的高水平。今年1~5月份,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高出10%,城镇居民生活费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洁  许泽想  董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成为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以往研究大都基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较少有探索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检验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为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构建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对美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影响,第一,中国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大,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小;第二,中国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幅度最大,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影响幅度次之,在经济平稳时期的影响幅度最小;第三,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