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5)
2023(7808)
2022(6584)
2021(6147)
2020(5016)
2019(11456)
2018(10999)
2017(22386)
2016(12088)
2015(13356)
2014(13414)
2013(13297)
2012(12714)
2011(11646)
2010(11866)
2009(11054)
2008(11115)
2007(10343)
2006(9194)
2005(8406)
作者
(34598)
(28913)
(28878)
(27792)
(18466)
(13799)
(13097)
(11140)
(10950)
(10681)
(9810)
(9609)
(9382)
(9302)
(9165)
(8951)
(8782)
(8452)
(8450)
(8351)
(7520)
(7101)
(7012)
(6626)
(6591)
(6519)
(6364)
(6300)
(5870)
(5746)
学科
(55835)
经济(55786)
管理(35950)
(35769)
(29358)
企业(29358)
方法(22962)
数学(20132)
数学方法(19841)
(15655)
(14207)
中国(14142)
业经(12975)
(12519)
贸易(12514)
(12200)
地方(11902)
(11500)
产业(10711)
(9705)
农业(9678)
(9664)
(8930)
银行(8917)
技术(8728)
(8634)
金融(8634)
(8574)
(8174)
(8155)
机构
学院(178197)
大学(176046)
(81482)
经济(79915)
管理(68435)
研究(61084)
理学(58481)
理学院(57898)
管理学(56936)
管理学院(56614)
中国(48042)
(38212)
(36284)
科学(34821)
(30547)
财经(29805)
中心(28235)
(27927)
研究所(27271)
(26971)
(26656)
经济学(25923)
经济学院(23465)
业大(23151)
北京(22963)
(22473)
师范(22248)
(21993)
(21965)
财经大学(21958)
基金
项目(112897)
科学(90268)
研究(83931)
基金(83000)
(71098)
国家(70519)
科学基金(61151)
社会(55096)
社会科(52618)
社会科学(52610)
(43837)
基金项目(42645)
教育(38158)
自然(38043)
自然科(37198)
自然科学(37192)
自然科学基金(36575)
(36485)
资助(35455)
编号(33319)
成果(27481)
(25624)
(25619)
重点(25265)
课题(23511)
(23408)
国家社会(22999)
教育部(22328)
创新(21894)
人文(21864)
期刊
(92568)
经济(92568)
研究(57180)
中国(33738)
(28408)
管理(26999)
(24785)
学报(24078)
科学(23494)
(22603)
金融(22603)
大学(19034)
学学(18066)
教育(17116)
农业(16698)
经济研究(15943)
技术(15556)
业经(15510)
财经(15345)
(13485)
问题(12267)
(11546)
国际(10112)
技术经济(9697)
统计(9332)
商业(9070)
(8711)
世界(8593)
现代(8507)
(8323)
共检索到27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庞念伟  
本文利用1999~2014年季度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从产业间对比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提升服务业比重的政策目标;(2)从产业内部看,货币政策冲击并不能够提高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从而说明货币政策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一国倚重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均使用了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以熨平一国的经济波动、避免一国经济过于动荡。但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依据经典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调控工具,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一国倚重的宏观调控手段。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均使用了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以熨平一国的经济波动、避免一国经济过于动荡。但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依据经典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是一个常规的总量调控工具,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翠丽  
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一,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传统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引导产业升级并兼顾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本文基于中国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利用SV-TVP-FAVAR模型,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与区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都能对不同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产生有效影响,但调控的区域差异较大;扩张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倾向于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作用,扩张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则倾向于产生正向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业增加值的冲击作用效果比价格型货币政策弱,但无论是使用何种工具的货币政策都无法对产业结构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利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最可能成因。因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经济政策应该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及政策传导渠道的差异,最大限度发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韦琪  
产业发展状况关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并基于T-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发展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刻画货币政策冲击下三大产业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响应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门限效应;第二,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动态冲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低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高区制下三大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度;第三,相同区制内,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产业的冲击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制"差异采用不同的政策工具调控三大产业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庞念伟  
本文运用符号约束识别的SVAR模型,利用1999-2014年经济金融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这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宏观调控目标;从产业内部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并没有提升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这表明货币政策对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当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背景下,要进一步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资源配置加以引导,发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功能,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珍珍  王国松  
统一的货币政策往往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忽视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性会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以我国25个工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研究货币政策的产业非对称效应,并通过与实证结论相结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谢方铭  王宁  
本文从时变角度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使用货币供应量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并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得到以下两条结论:首先,货币政策实施后不同时间段内其对三次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其对第一、二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大于第三产业,而随着时间推移,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产出水平影响程度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其次,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表现非对称性,即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出"冲击相同,波动增大"的现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构建我国产业结构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货币政策效应在工业行业层面上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模型总计包含七大振兴产业的91个主要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作为总体经济变量;此外,本文使用SFAVAR模型,刻画产业因子组成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次之;而石油化工与轻工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敏感度最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差异的形成机理;并基于大中小规模企业的半年度面板数据,分三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论。结果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银行信贷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后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金融约束强、外源融资获得能力差、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小规模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远高于中大规模企业。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且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显然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肖争艳  郭豫媚  潘璐  
在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含有企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易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中小企业产出下降幅度约是大企业的三倍。造成这种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受到限制。此外,货币政策冲击通过信贷市场放大了经济波动,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现象。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到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并谨慎选择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晓男  张静  曹云祥  李洪梅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