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6)
2023(19324)
2022(16652)
2021(15616)
2020(13076)
2019(30162)
2018(29885)
2017(57714)
2016(30928)
2015(35276)
2014(35224)
2013(34605)
2012(31909)
2011(29031)
2010(29193)
2009(27042)
2008(26179)
2007(22810)
2006(20257)
2005(18156)
作者
(88164)
(73425)
(72795)
(69561)
(47188)
(35047)
(33344)
(28802)
(27973)
(26243)
(24879)
(24752)
(23358)
(23310)
(22830)
(22768)
(21806)
(21279)
(21105)
(21091)
(18457)
(17945)
(17713)
(16872)
(16523)
(16399)
(16055)
(15946)
(14770)
(14299)
学科
(140999)
经济(140853)
管理(88908)
(82876)
(68387)
企业(68387)
方法(61377)
数学(53780)
数学方法(52943)
中国(36075)
(34153)
(31958)
业经(28576)
地方(28468)
(27002)
(26856)
贸易(26843)
(26123)
(23687)
农业(22544)
理论(21973)
(20942)
金融(20940)
(20732)
银行(20696)
(20244)
(19847)
环境(19796)
(19271)
财务(19180)
机构
大学(445618)
学院(444239)
(191515)
经济(187651)
管理(175283)
研究(152529)
理学(151405)
理学院(149764)
管理学(146949)
管理学院(146153)
中国(117446)
(94618)
科学(90059)
(85966)
(75696)
中心(68915)
财经(68770)
研究所(68665)
(65823)
(63652)
(62626)
业大(61751)
北京(60553)
经济学(58734)
(57612)
师范(57133)
(55346)
经济学院(52667)
(51430)
农业(51161)
基金
项目(296551)
科学(234612)
研究(218344)
基金(217137)
(188090)
国家(186612)
科学基金(161284)
社会(139189)
社会科(132138)
社会科学(132106)
基金项目(113145)
(112695)
自然(103968)
自然科(101619)
自然科学(101597)
教育(101133)
自然科学基金(99782)
(95396)
资助(91816)
编号(88431)
成果(72095)
(66609)
重点(66005)
(63161)
课题(61100)
(60799)
国家社会(57773)
教育部(57748)
创新(56793)
科研(56293)
期刊
(210356)
经济(210356)
研究(136305)
中国(83384)
管理(66270)
(64376)
学报(64274)
科学(61320)
(59199)
大学(50089)
教育(47602)
学学(47135)
(42600)
金融(42600)
技术(41374)
农业(41113)
经济研究(35295)
财经(33965)
业经(31780)
(29208)
问题(26906)
(24307)
统计(23781)
技术经济(23357)
国际(22748)
(21696)
图书(21141)
世界(21103)
(21027)
理论(20835)
共检索到66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安仲  
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能否提高一个国家的产出或者就业水平,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其结论都存在巨大的分歧。卡尔伯格提出,如果仅考虑政策协调对各国经济增长或就业的直接贡献,我们很难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意义作出判断。然而,以经济稳定性为标准,用随机模拟方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协调对中国经济稳定性影响时,得出结论:2001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既促进了中国产出、消费和进出口的稳定性,也增加了汇率和长期利率的不稳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量、劳动供给以及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资本收入税冲击对政府债券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绵陛  
本文通过新、旧家庭的世代交替假设,引进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研究了中国的股市财富效应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股市正向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和工资都有正向的短期影响。因此,股市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存在股市财富效应,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对股市波动采取制度性的响应措施。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响应力度能有效降低产出波动,但却会显著提高物价和利率的波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浩  
传统经济理论假设"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具有完备记忆、稳定的偏好,然而这样的理性假设实际上超越了人的内在特性。本文建立了一个货币管理机构采取利率反馈规则的货币模型,并假定个体的时间偏好依赖于整个经济的收入、平均消费和货币量,运用动态法研究了具有社会属性的时间偏好是如何影响经济长期均衡处的稳定性的。结论是异质的时间偏好对于货币政策的实现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对市场能否恢复到均衡状态产生影响。只有当个体的效用函数满足本文给出的充分条件时,调节利率的经济政策才不会对均衡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否则政策会失效甚至起到副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先承办的有关专业银行的业务,使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专一的中央银行而存在,成为中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从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程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晖  蹇明  
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新开放宏观经济随机模型。在名义粘性工资的假定下,应用对数线性模型,通过求工资设定问题、预期的产出、预期的贸易条件、预期的效用等变量的解析解,分析得出了任何偏离均衡状态的国内货币政策都会给本国居民带来期望效用的损失;采用统一的国际货币时,只要采用谨慎的货币政策将优于多种货币共存的情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开放经济导致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调节着本国经济,也会对他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降低这种溢出效应,取得更优的政策效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近年来国际社会虽然建立了一些峰会机制,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需要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的交流,建立规则性的协调机制,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合行动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文章以1994-2004年为样本区间,通过构造货币需求函数和对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分析,考察了当人民银行调整政策操作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时,公众由此所形成的经济稳定预期的变动对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政策导向在1998年1季度政策操作从“紧”向“松”调整时所表现出的“不明确”和在2003年3季度从“松”向“紧”调整时表现出的“明确一致”,有可能使得公众对人民银行实现经济稳定形成了不同可信性的预期,并改变其资产组合行为,进而使得货币需求变量关系改变。这可能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稳定性,就应逐步使得公众对其实现经济稳定的预期稳定下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了国际协调的重要性,而全球化逆流泛起加大了政策国际协调的难度。经历各种波动和危机后,国际上已经建立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协调机制,但一些经济体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甚至以邻为壑。这并不奇怪。一国宏观政策本身具有主权性、防御性、竞争性,他国难以控制,国际规则约束力也不如预期的强。因此,对任何经济体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因时而变,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宏观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弹性和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