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5)
- 2023(10825)
- 2022(8929)
- 2021(8708)
- 2020(6902)
- 2019(15991)
- 2018(15755)
- 2017(29519)
- 2016(16173)
- 2015(18130)
- 2014(18016)
- 2013(17620)
- 2012(16702)
- 2011(15296)
- 2010(15424)
- 2009(14137)
- 2008(14348)
- 2007(12544)
- 2006(11077)
- 2005(10314)
- 学科
- 济(65840)
- 经济(65767)
- 管理(43593)
- 业(40505)
- 企(32682)
- 企业(32682)
- 方法(29799)
- 数学(26108)
- 数学方法(25720)
- 中国(21207)
- 农(17365)
- 财(17116)
- 贸(16299)
- 贸易(16289)
- 易(16014)
- 学(13746)
- 制(13739)
- 业经(13213)
- 银(12604)
- 银行(12598)
- 理论(12399)
- 行(12153)
- 策(12032)
- 融(11685)
- 金融(11684)
- 农业(10920)
- 务(9757)
- 财务(9733)
- 财务管理(9715)
- 地方(9286)
- 机构
- 大学(229795)
- 学院(228747)
- 济(103322)
- 经济(101297)
- 研究(84417)
- 管理(83612)
- 理学(71070)
- 理学院(70248)
- 管理学(69061)
- 管理学院(68609)
- 中国(67712)
- 京(49492)
- 财(49111)
- 科学(47599)
- 所(42398)
- 财经(38497)
- 研究所(38306)
- 中心(37941)
- 经(35299)
- 农(34301)
- 经济学(33925)
- 江(33560)
- 北京(32247)
- 经济学院(30461)
- 院(30433)
- 范(30038)
- 师范(29770)
- 业大(28923)
- 财经大学(28832)
- 州(27196)
- 基金
- 项目(145654)
- 科学(115250)
- 研究(109160)
- 基金(107379)
- 家(93686)
- 国家(92938)
- 科学基金(79074)
- 社会(70259)
- 社会科(66739)
- 社会科学(66728)
- 基金项目(53939)
- 省(52878)
- 教育(51716)
- 自然(49104)
- 自然科(48015)
- 自然科学(48001)
- 自然科学基金(47218)
- 资助(46353)
- 划(46024)
- 编号(42971)
- 成果(36977)
- 部(34505)
- 重点(33236)
- 课题(31147)
- 发(30932)
- 国家社会(30369)
- 教育部(30069)
- 创(30038)
- 性(30001)
- 中国(29446)
共检索到357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旭东
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货币当局和经济学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指出,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会导致较差的政策效果,而货币政策的可信性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阐释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接下来运用该理论于我国,从中央银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和货币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来剖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可信性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可信性 规则 相机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筱雯
在现代经济中,公众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是现代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有助于改善货币当局引导公众预期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对政策可信性的研究,研究的前提是要能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文章从可信性的一般含义出发,对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将货币政策可信性与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动态不一致和中央银行银行声誉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可信性 公众预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导致了政策的可信性问题,这已为实践所证明。本文提出,货币政策透明度以其声誉效应为基础,对时间不一致性形成双重约束:正向约束与逆向约束,正向约束,是限制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而逆向约束,是克服中央银行在反时间不一致性中的过度保守倾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路继业 杜两省
本文以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因利益不一致性所带来的货币政策可信性为核心,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运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政策可信性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固定汇率制度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并获得较高经济绩效,而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日益减少的原因,并运用162个国家的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研究启示和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奉先
本文在ORW模型框架下,通过最小化中央银行损失函数来获得中央银行反应函数,进而利用2000年至2014年的月度数据测算中国货币政策的抵消和冲销系数。研究发现:(1)中国的资本管制比较严格,货币政策抵消系数平均为0.38,而且递归估计的结果显示中国的管制政策趋于严格;(2)中国的货币冲销效果比较有效,货币政策冲销系数总体上达0.91以上,但冲销系数呈现高低起伏的阶段性变化;(3)以外部冲击在货币当局冲销政策下的衰减速度来代表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高效的货币冲销和有效的资本管制确保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4)在资本流动趋于频繁的背景下,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是确保货币政策独立自主的关键。
关键词:
货币冲销 资本管制 货币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经济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实现流动性充裕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而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到推进的稳健进程,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周期变化、特殊金融结构、信贷歧视、预期管理方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构建“三方向五层次”的预期管理模式,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增强中央银行可信度,提升市场沟通的及时性和清晰度,强化预期管理与传统工具的结合运用,逐步优化现有经济金融结构,培育公众经济学素养和提升市场敏感度,是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人们普遍认为在有资本流动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不能对外独立,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对外自主性。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大规模冲销操作,中国可能在人民币盯住美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浮动期间都保持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考虑到汇率制度调整的结构性突变因素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是考察期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而中国利率相对美国利率上升则仅在浮动汇率时期是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汇率制度弹性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对管理货币供给造成了障碍...
关键词:
货币政策自主 汇率制度 断点单位根检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极大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事实证明,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极大推动了理论界和决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事实证明,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的反思是一致的,有必要加以总结完善。这对于做好新常态下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建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货币政策可信度是指经济主体相信中央银行采取系统性的行动以最终达到所承诺的政策目标。如果公众相信中央银行将言行一致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那么这样的货币政策就是可信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明确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涵义,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制度建设,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成夫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政策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的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金融危机 流动性陷阱 零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成夫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本文在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金融危机 流动性陷阱 零利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